UID236492

其形似豚首,其声如犬吠 然,貌不美不足以使其隐 音不美不足以使其默 莫须有,则足矣

【精神病】《论头发的浓密与长短对体重造成的周期性影响》

阅览数:
590
评分数:
0
总分:
0
举报

关键字:精神病

文体:小说

文:落水

正文:

“我又胖了”徐静静从体重秤上走了下来,嘟着嘴对一旁刷着牙的陆康说道。“都怪你让我吃那么多蛋糕。”

陆康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

“这周要少吃些容易发胖的东西了。”徐静静一边说着,一边咬牙切齿地挤起了牙膏,似乎牙膏也是让她发胖的元凶一般。

陆康已经刷好了牙。“你没胖。”

陆康说完就把手抬了起来,阻止了他很清楚的徐静静将要说出口的话,然后转身从一旁的柜子顶端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塞到了徐静静的怀里。

“你先看看这个,我下楼买点吃的。”

陆康头也不回地直接走出了家门,徐静静只得一头雾水地抱着盒子来到客厅坐下,打开盒子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几捆头发,每一捆都捆成了大概一厘米的大小,且长短差不多都是十厘米左右,整整齐齐地垒放在盒子一边。

旁边放了一封信,把头发和信拿出来后,又能看到底下还放着一些资料,她没有看这些资料具体的内容,先把信封给拆开了。

“亲爱的静:

自我们交往以来,体重一直是你生活中最为注重的问题之一,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其他问题都逐渐得到解决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依然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

从我的角度看,你并不胖,或者说,你的体型还远远触及不到“胖”这个概念的边界,但经过之前的数次交流我已经明确地了解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如何看待你的身材与你如何看待它,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关于胖与否的界定,你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关于这个标准究竟该放在哪里的问题,你并不打算与任何人讨论,这一点我已了解了,故不再于相关话题与你进行任何的辩驳,因为这是无意义的。

我尊重你所设立的标准,正如我尊重你与我之间的其他边界一般。”

看到这里,徐静静不由得想了一下,陆康从前确实会和自己争论究竟怎样的标准才算胖的问题,但确实是从某一天开始,这种争论就不再出现了,只不过她无法想起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的。

她又继续看了下去。

“你所认定的标准体重为53kg,而你的体重经常在54kg附近浮动,在假定这个标准合理的前提下,我于六个月前开始对你进行详细的测量与观察,并最终得出了结论。

为了打消你对这一结论的疑虑,我在盒子里也放下了所有涉及到的数据与出处,以及详细的推导过程,你可以参看或自行验证。

请先查看相关的资料,再继续阅读接下来的内容。”

徐静静放下了信,又拿起资料看了起来,她有些讶异陆康究竟是背着自己做了多少奇怪的事情。

而事实证明,恐怕远比她想象的要多得多。

这些资料里有她这六个月来每一次称重得到的数据,这很好弄到,因为体重秤是可以蓝牙连接直接导出数据的,实际上她自己都偷偷导出过几次,就是想看看自己有没有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出变胖的趋势。

但之后就涉及到了她从来没有去考虑过的内容。

他趁着她睡着的时候把她的头皮分成了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各选定一个一平方厘米的格子并数出该区域中头发的数量,再以平均值乘以她头皮的总面积,最终得出了她的头发总量。

14.5万根,比普通人要茂密不少。

而且在跟踪观察下,他并没有发现她的头发密度在这半年里出现过什么大幅度的变化,直接解决了她对自己有没有脱发的疑虑。

接下来,陆康又将她自然脱落的头发全部收集了起来,每个月收集到的头发扎成一捆,统一裁切到十厘米的长度,随后称重。

以这六个月来的每一捆头发重量除以根数得到平均值,再将六个月的数据平均,再次乘以她的头发总量,并乘以她的头发长度,最终得出了她的头发总重量。

1.45kg。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她的头发比常人要更加茂密,每一个头发也更为粗壮健康,并为此向她提供了更多的重量。

通过追踪数据,他还得出了另一个结论,每个月临近末尾的时候,由于头发的生长,她会增加大约80g的体重,这个变化分散到每一天里是很难被察觉到的。

但在她定期修理头发之后,她往往会认为自己的体重降低了些许,因而在之后的几天里心情有所好转。

看完了资料,她又把目光放到了信上。

“由于在当前的语境下,一个人的体重通常是于其身材深度挂钩的,而头发的多少并不影响一个人的身材,故而我认为在这个数据中应当减去你头发的重量。

根据这份资料,在去掉头发重量的影响后,你的体重已经不足53kg,并且你通常在三天后修理头发,从你近期的体重波动来看,我认为要达到你认为胖的标准至少还有500g左右的增长空间。

所以无论是从你或者我的标准来看,你都不胖。

事实上,对于我来说,你从来都是不胖的,这并非是因为我对你的偏爱或者不在意,而是因为我始终对你注视得十分仔细。

这一点从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你就已经明了了。

脸盲的问题曾经对我产生过很大的困扰,但如今我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去应对的方法了,这也要感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与开导。

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细心去观察周围的人,脸,已经不是我去认识旁人的标准。

而在我的细心观察中,我也得出了你并不胖的结论。

希望你能认可这个结论,因为我知道这对你而言有多重要,我希望你能够放心地进行饮食,放心地体验自己喜欢的食物、饮品,以及维持适当的运动。

你很健康,你并不胖。

——爱你的,陆康”

看完信,徐静静陷入了沉默中。

虽然她从未透露过,并且从来都克制着自己的一些冲动,但陆康似乎已经察觉到了她有着暴食症的事实。

她总是难以忍耐要多吃,却又在多吃后难以接受这会令自己变胖的事实,在很长的时间里,这种反复的心理波动总是会让她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

在和陆康相遇的时候,她已经通过药物和心理医生逐渐变得正常了许多,但依然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惧怕。

怕自己哪一天的饮食过量了,怕自己不小心又回到了那个可怕的状态之中。

在体重变高的那些日子里,为了不被人察觉到自己过于紧张,她总是佯装着只有些许的气恼,然后在休息或是夜里增加运动量来进行平衡。

但她也知道,过量的运动同样是这种症状的直接产物,继续以这种状态生活下去,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而陆康的信,在这个时候向她传递了一个简单却又重要的信息。

她并不胖。

并且从长期的跟踪数据来看,她之后也不会胖。

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认真观察她身上的变化的方式,获得了她在这个方面的信任。

如果她真的有发胖的迹象,他一定会在她之前察觉到,她可以不用再整天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已经有人愿意以更仔细的方式为她留意。

“我回来了。”陆康手里提着一袋油条和豆浆打开了家门。“来吃早餐吧。”

油条热量很高,在之前她几乎都是不吃的,虽然她也喜欢吃。

“好。”

徐静静把盒子收了起来,小心地把它放到了电视柜上一个不显眼,但是可以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

随后走到了餐桌旁……

“你刷牙了吗?”陆康在徐静静拿起筷子的时候抬起头问道。“我出去的时候你刚打算洗脸。”

“……”

徐静静开始刷牙,并在之后走到了餐桌旁,和陆康一起安静地吃起了早餐。

两人都没提到刚刚的那封信,仿若没什么事发生过一般。

完。

备注:说到精神病我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脸盲、暴食这一类的症状,就试着往这个方向思索了一下,然后码了这篇文,想说有些执念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才会出现的,而要解决它也不能纯粹依靠一般的沟通或手段,也需要为之付出特殊的关注与方法之类的

另,之前搬家太忙,现在基本ok可以产文了,这篇是琳艾出的题,之后写活动文,爱贺等我!

免责mode:笑语/求知

  • 空茧 :

    本来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是落水经典的对话体的练习,看到文章最后的备注发现原来还有这一层含义。看着不由得觉得也许落水其实通过文章来训练自己的日常对话(?),不然怎么会成为这么会说话的人呢?

    表达的部分可以感觉得到一些“关注“,不过因为篇幅过短,这种关注也只是停留在比较表面,想了想可能是因为缺乏了些铺垫。

    陆康神经质的部分感觉出来了,徐静差一点我就能抓到。

    看落水的文章的时候也会反思自己在某些细枝末节 的地方也免不了啰嗦,从读者的角度看文章的时候说服了自己某些不必要的部分确实没必要细说

    2020/12/21 21:33:54 回复
  • 六招-落水 : 回复 空茧:

    就是说在文里还是有些啰嗦了是吗?

    这是我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我会好好考察该进的,当然,如果方便具体指出一下的话,就更棒了

    2020/12/25 19:23:49 回复
  • 空茧 :

    不是全部部分的啰嗦,可能其实和读者的阅历有关,可能指出来你觉得有些细枝末节,我愿意列举一些个人读下来觉得有些冗余的部分供你参考:

    “这些资料里有她这六个月来每一次称重得到的数据,这很好弄到,因为体重秤是可以蓝牙连接直接导出数据的,实际上她自己都偷偷导出过几次,就是想看看自己有没有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出变胖的趋势。”

    这里的话我根据后面的主角淡定的设定来说,我的话应该会处理为更加简单:

    “资料里有她这六个月来每一次称重得到的数据,大概是从那个蓝牙体重秤里得到的”

    理由是蓝牙秤数据的获取应该属于大多数读者的常识,没有必要细说,或许可以更加详细地描述数据的详细程度,增加这种偏执感,在描述的详略程度可以依据你对正常人常识的估计来改变策略。

    “但之后就涉及到了她从来没有去考虑过的内容。

    他趁着她睡着的时候把她的头皮分成了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各选定一个一平方厘米的格子并数出该区域中头发的数量,再以平均值乘以她头皮的总面积,最终得出了她的头发总量。

    14.5万根,比普通人要茂密不少。”

    这里是体现陆康偏执感最重的部分,我第一遍读的时候速度太快了没有反应过来,第二遍读的时候才注意到,这可能提示这个部分是既重要又需要增加笔力的部分,但是文章如同处理蓝牙秤一样处理了它,个人觉得有点可惜。

    还有就是其实在这两段我都感觉这个第三人称的处理可能不如直接复述信的口吻的感觉给人更加直观……当然也都是我的个人见解,当做一些思维参考就好。

    其实我很喜欢两个主人公对于双方的心理疾病的态度都相当淡然的态度,事实上,如果将诡异的部分处理得更加极端一些,就可以同样将这种淡然感拔高得更加可贵,当然也是个人感官体验了。

    2020/12/25 21:05: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