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36492

其形似豚首,其声如犬吠 然,貌不美不足以使其隐 音不美不足以使其默 莫须有,则足矣

Vol.208 「余辜」《秋风中,摇曳的火照亮我》

阅览数:
378
评分数:
0
总分:
0
举报

作者:落水

免责mode:随意评论

 

春风吹起的时候,我走在无人的荒漠中,头顶是万里茫茫星河,它们在各自的领地里散发着可以焚化一切的光和热,这些光和热在我的眼里汇聚,却也不过如初春的微风一般地薄凉罢了。

不见月亮,它大概已经落到地平线的那一头去了,天边还有些许余晖,大约是它照亮的,但我默默走了很久,也没判断出它究竟是在升起,还是在落下。

春风吹过的时候,我已来到沼泽,有蚊虫在盘旋着追随我,它们似乎在渴求我的血液,我的肉。水蛭,蜱虫,还有挤进我浮肿皮肤里的卵,好生忙碌,好生热闹,却好似与我无关。

前方好像有路,是干净的、悬在沼泽上方的石板路,蜿蜒曲折,不知通向何处。

我踏上了这条路,随意地走了一段,蓦然回首,发现干净的石板上已经沾满了泥泞的印记,看到它突兀的肮脏,我这才感觉到发自全身的瘙痒。

但伴随着瘙痒,我仍旧继续走了下去。

夏日的艳阳高照在大地上的时候,我正漂在一条河中,途径高原的时候,这条河水相当磅礴,裹挟着万吨泥沙一路从峡谷、山间倾泻而下,彼时我既不在水里,也不在水面上,我在水和空气的分界中,我在水和空气之外与泥沙相拥,水流声敲打出了震人心魄的节奏,我们伴着这节奏摇摆,晃动,来回旋转,时而飞跃,时而跌落。

此时我已经来到了平原上,水流缓慢,像是在悠然渡步,泥沙早已经沉淀在了漫长曲折的河道里,离我而去。曾经我脏污如河底腐烂的泥沙,可当我察觉身旁只有清水流过时,它们已替我完成了清洁,身上再没有半点肮脏的地方。

我就如此在水面上独自漂浮着,阳光热烈,地面上有灼灼热气在蒸腾,水面上,则有一层看不见的薄雾在徐徐发散,光线不断偏折,将我露在水面上的躯体烘烤得皮开肉绽,水面下的身体倒是安然无恙,只是略有些浮肿,膨胀。

河水仍在不断流淌,而我仍不知它将通向何方。

夏日将尽时,我已经来到了一片森林,之前的河水已经汇聚成了一片湖泊,湖泊之外再没有别的河流,大概是与某个暗河相连通,我尝试过去寻找这条暗河,但湖水太深,最终无果。

森林茂密,高耸的巨木仿若最繁华的闹市区,天空被切割成了斑驳的星星点点,飞鸟蛰虫鸣叫不止,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应当还有更多的动物在活动着,相比于之前的沼泽和荒漠,这里显然具有更加热烈的生命气息,但它太热烈了,以至于我已经无法继续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参与者。

这是一片青绿色的闹市高楼,就像我的生活还未发生如此剧变之前那般,我走在这样的地方,甚至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却又毫无疑问地只是一个无人察觉的过客,所以我并不关心这里的住客,而它们显然也并不关心我。

当文明还在的时候,我强忍着种种不适,凭着命要冲到那些聚满了人群的荒岛之中,无数次想要逃离,却又终究无法离去。

而现在,文明已经消散,荒岛们也都成为了真正的荒岛,里面也早已没有了半个还活着的他者,我终于逃出来了,而逃过了万水千山后,又想要再逃转回去。

这是为何?我不知。

只好继续行走,继续纠缠。

如此,秋风吹起时,我终于走出了这片丛林,秋风吹落时,我终于找到了一片废墟。

这曾是一个偏僻闲逸的村庄,田野早已长满了杂草,房屋也早已腐烂,崩塌,但仍可以看出些许曾经的模样。

就是这里了吧,我想。

我回过头,身后仍跟随着数十个如我一般行将就木的活尸,在我满世界游荡的时候,它们也同样地随意游荡着,偶尔就会有那么几个跟上来。

我曾想过它们是否和我一样,还在早已腐化成了泥浆的大脑里残留下哪怕一点点的神志,但尝试沟通几次后,我已经断了这个念想。

在我用这具干枯拙涩的身体试着生火的时候,它们就这么站在一旁,如从前一般用一种近似疑惑的神情看着我。

或许是错觉吧,若我不是这幅模样,我大概也不会从这种呆滞、破损乃至皮肉脱离的面容上解读出“疑惑”这种情绪,反而应该像那些幸运的人一样尖叫着逃开的吧。

不得不说,人类的文明自火焰中萌发,给它再高的赞誉也不为过,虽然它很难出现,至少对我来说很难,而当它真的出现的时候,我仿佛在这片火光中看到了一切。

面前已经破落的木屋在转瞬间就变成了一座篝火,它们似还有些许本能,向后退却了些许,我难得想要笑一下,可惜控制这个表情的肌肉已经在旅程中遗落了,只好转身,直面这片愈发汹涌的火光。

最后的秋风突然而至,木头燃烧得像是一阵雨,滴滴哒哒,毫无节律地、轻轻点点地散乱响起。

火光摇曳着,我也摇曳着。

凉爽的秋风托起我,托起风,又托起了火。

最终,秋风吹过,我融入了火。

我大概听到了一些嚎叫声,它们原来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大概是在为我送行吧,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得聒噪,扰了我听这阵风和火。

听?我为何要听?秋风已经吹过,我已化成了火,我为何还可以听?

火焰中的光景从纷繁变得晦暗,灰烬随风而去,或落在地面,我本该如这阵火一般,顺风而起,随风而尽。

我为何还在这里?

我在哪里?

啊,是了,我一直都在。

它们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他们没能杀死我,所以他们都死了,我也没能杀死我自己,所以我还一直活着。

我看见一座荒废的山村,它似乎刚刚经历了一阵猛烈的大火,空气中仍有木材、杂草、砖石,以及肉被焚烤的气味。

地上飘满了灰白色的灰尘,就像是一阵脏透的雪。

冬天的第一阵风来了,把这些灰尘卷起,露出了下方焦黑的残骸。

我看了它一眼,又再看了一眼,似乎有某种奇特的感觉浮现,但不知道究竟如何。

风又变大了一点点,啊,别催了,我知道……我应该是知道该上路的了。

我这就走。

  • 方糖 :

    找寻异域的土地,给我新生的生命——评落水《秋风中,摇曳的火照亮我》

    “我应该是知道该上路的了,我这就走。”

    求知存在,评论开始。本篇偏向意识流,文字有一种仿古的感觉——像是有些民国遗风。整体而言是很有画面感的,以“我”之眼,以“我”之触,去切身体会一个末世。走过春阳夏雨秋风。“我”为什么还在行进,向哪里行进,都不得而知。这或许可以作为一篇长篇的开头,去写一个末世行者的所思所想。确切地说,好像“我”是不是人,都没有给一个确切的答案。

    算了,再写下去也说不出什么诳语……既然你标注了随意评论,那么我应当也是可以放心去说的,无论是夸赞还是讨论。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会想,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有些作者想要表达的太深,有些作者表达得太浅,而这篇文章,我看完之后,和主角一样迷茫。

    是的,迷茫。因为它只是一个片段的摘录。从哪来?到哪去?为什么?我是谁?这些都没有解释。“我”的辜在何处,余辜又在何处,也没有说。能够理解作者想要放飞自我的心情,但既然标注了需要评论,那我就当是你发布的理由不是自娱自乐,而是想要和读者交流。交流的话,怎么也要先让人看懂吧。

    我有印象的是,这一篇是七月以来飞快地写出来的。或许本来没必要如此焦急。被认真对待的作品,才会收获读者同样的态度。我并不是否定意识流的风格,不过似乎发散得有些过于完全了……

    以及建议作者在发布之前,可以自己先通读一遍。有的时候写作一气呵成,但其中遣词造句的部分就不是很流畅。我也有这个问题,前几天给《未能再见》评论的时候一次性写了太多“实际上”,再读下来就有些别扭。一个人自己的口癖写得特别顺手时是发现不了的,但文字韵律对于文章阅读来说有着比想象中还要深的影响。比如第一段末句“如初春的微风一般地薄凉罢了”。十三字的短语,有三个“de”和“le”,还不算连起来的“boliangba”。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稍微出声读一下,就有些绕嘴。

    2022/07/03 12:13:51 回复
  • 方糖 : 回复 方糖:

    以及第五段里,“随意地走了一段”、“干净的石板”、“泥泞的印迹”、“突兀的肮脏”、“发自全身的瘙痒”。有没有感觉到什么问题,我的朋友,你的第五段一共才两行啊。我像是在一条坑坑洼洼的路上骑自行车,看起来青石板人畜无害,我也都认得,骑上去之后差点没把魂儿颠飞。

    十四段中“凭着命”,似乎也有这种用法,但现在很少见了。也不排除是错字的可能。

    这篇文章初看的感觉像是主角在水上漂浮,迷茫但顺流而下,细看就像主角在荒原上跋涉,脚步彳亍。“斑驳的星星点点”,斑驳是形容词,星星点点也是形容词;“生活还未发生如此剧变之前那般”,还未发生之前,好像也不能说错;“行将就木”指的是临近死亡,可以用来形容活尸吗;“大概”能不能用来形容听到,它做副词的时候好像是“很可能”的意思;“我应该是知道该上路的了”一个短句里连用两个表示应做的动词……诸如此类的疑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浮现又不断下沉,我考虑要不要买一本语法书来研究,以防是我“丈育”,贻笑大方。

    如果我再尖酸刻薄一点,会建议你去鹰角网络(一家以文案晦涩而闻名的游戏公司)应聘。把这篇文章代入游戏中最长寿也最谜语人的NPC,似乎还能通顺得多。

    以上的评价都是根据“随意评论”的tag来的,而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并不能说作品就不是优秀的作品,很可能只是不合我的口味。我也没有看过之前的作品,本次评论仅限于本篇,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个人风格。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字的调用上是有一手的,但这种情况往往要小心,不然容易变成卖弄。作品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窗口,如果你真的只是想孤芳自赏,也就不会选择发布了,不是吗。

    期待你的下一篇作品。

    2022/07/03 12:14:37 回复
  • 巫念桃 :

    被篇名骗进来了x读完感觉哲学气息扑面而来……曾今的都市变成荒原,“我”逃避都市文明,而当文明消散时,却又想要逃转回去。行走在路上,没有来处也没有方向,时间与空间失去了坐标意义,只有旅途中的痛苦显得无比真实。余辜的意思是罪大恶极,如果用宗教的说法, 人生来有罪,“我”在旅途中的种种遭遇是“罪”表象,“水”是洁净一切污垢,我被清水洗涤污垢之后终于可以脱离干瘪的肉体,留下丰盈而无处不在的精神。“火”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村落是最早的形态,当文明没落之后,“我”兜兜转转又一次回到了村落,生起火,在火中死去又重生安排的还挺有意思。这是我读到的x。在意象的选取上不知道落水是否刻意安排,我觉得指涉的有点广泛,好像怎么解读都是可以说得通(为我自己望文生义挽一下尊x)。

    2022/07/03 13:47:34 回复
  • 烟落 :

    如果说往日落水的文章常以奇巧构思而出彩,那么这篇便有近乎返璞归真之感。此处返璞并非是指不加雕饰,只是抛去了精心设计的情节外壳,更多地以情绪作为引导,由此归真——归于真心。从一开始的迷茫,到之后的寻寻觅觅,再到反复地叩问,最终又重归于前行之路上。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得到结果和目标,因而迷茫之情始终存在,但是最终还是接着走了下去。

    值得着重一说的是,此次带给我最大惊喜的是落水对于文字描述的把控,透出往日里较少见到的“美学”气息,这种美并非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字里行间仍有独特的水式风格,从第一段便可见一斑。印象中以往落水文中描述性的笔触是比较朴实、比较理性的,这一次不仅场景更加生动,而且会不断与“我”的心境互动,因而具有了生命力,并不显得空洞。这种美学是珍贵的,此次落水大概是倾情而写,由此把这种独特的闪光流露了出来,如果能捕捉到这种闪光并有意识运用到以后的文章里去,那么想必能在文学性方面上一个台阶。

    再说说文章内核。对于这样类似于散文的文,常讲究“形散而意不散”,从个人感受来看,这篇文的意应该是落在“寻觅”之上(或者也可以说是前行?)。读完以后,留给读者的仍是疑问,寻找什么?为何而寻?从何而来,到何处去?文中的“我”并不知道,当然,我想大概作者其实也不知道。留下疑问就是留下思考,但是疑问太多就会显得无法立足。这样来看,这篇文总体还是更偏向于私人化的表达。其中种种意向或许各有指代,我却更喜欢最原本的那一种含义,不愿强加解读。千人眼中千般想象,这也是这种类型文章的魅力所在吧。

    2022/07/03 23:30:47 回复
  • 黑白格子酱 :

    像是一个旅途的片段,间歇的,简短的,狼狈的。主视角的“我”像是一个疲惫的经历者和旅行者,看断壁残垣和所有的碎片,用脚步去丈量天地。四季的切换和里面的一些意象隐约是有指向的,也好像只是这个残破世界的缩影,就像“他们没能杀死我,所以他们都死了”这句话后面感觉能有一整个史诗巨作【什】永生者的诅咒什么的,感觉有很丰富的空间,落水把万物归于寂寥之后的一段小的迷思摘出来给我们看。但我很喜欢的是,最后的结尾,依旧是要上路的,文明消散了,世界崩塌了,“我”不知道前进的意义,不知道“我”的归处,但我愿意一直在路上,愿意往前走。比起那些归于虚无主义的无病呻吟,我更喜欢这样的结局,“我这就走”,没有那么昂扬,但暗藏着力量。

    2022/07/04 00:27:45 回复
  • 冬一 :

    有点意识流,对散文没什么见底(?算是散文吗,其实又有一点小说,像是散文的模子小说的里子),只能凭借个人感觉说点什么。四季变化的基调都是一样的,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主人公很迷茫,奔走在四季,像是寻找,大概是真的在寻找那消散的文明。这篇文故事性比较弱,更多的是情感传递,但是我看着有些不太明白,作者希望传递给读者的是什么呢?或者想要表明什么呢?难道只是对现代文明的迷茫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倒忽然有点感触,特别是秋与冬里,结合现代社会网络社会碎片化的快时代节奏,我们都像是随时被吹散的尘,看似一路在追逐,不过虚妄。整体我觉得表达的不够明了,春夏我会有所期待,于是到了秋冬就觉得太轻飘飘了这样的结尾,没有挠到我的心。不过全文风格和内容其实蛮融洽的,于是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修改会达成更好的文。个人想法。

    2022/07/04 14:42:58 回复
  • 艾连 :

    是一个放飞自我的小练习。第一感觉是很诗,想了想为什么:因为意象很丰富,而且主要是抒情性的描写,叙事被淡化,以至于一开始看完不知所云。很明显落水并没有想要把故事讲得很清楚,根据一些蛛丝马迹随意发散一下,主角像是某种“文明的赎罪人”,承受源于不理解的恶意,被伤害和驱逐,要用自己的死亡完成一种仪式,来开启新的世纪——或者是彻底结束。这种内容本来就很宏大,文中又不正面写前因后果,全靠读者脑补,所以我觉得这篇并不着力于故事的内容,也就不好从一般评价小说的角度评价。

    不着力于内容,那应该是着力于表达形式了,也就是“写得漂亮”。这个其实更难评价,因为这东西非常主观……这篇我觉得最漂亮的一句在标题,其次是“最后的秋风突然而至,木头燃烧得像是一阵雨,滴滴哒哒,毫无节律地、轻轻点点地散乱响起”,都覆盖了秋风和火的意象,也许不是巧合?一般在最接近灵感核心的地方,这种诗意的强度会最大。其余地方也有不少妙语吧,不过和方糖感觉一致,“的”“了”“着”这三个虚词用得有点太多了,让语言显得松散绵软,与整篇里试图达成的凝练简洁有点冲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气写成、没有修剪。

    2022/07/04 22:24:43 回复
  • 甄栩瑶 :

    真的很想吐槽,你的题目为啥总是这么长,这已经是第2篇题目长的我的题目栏都快装不下的文了。

    说真的我不太喜欢评你的文,看起来太累了,我每一句话都得很斟酌的读下来,然后再想想是什么意思,你把该做的都差不多做完了,要我写啥呀?!

    但我又很喜欢看你的文,会给我挺多思考,想到很多东西或者是学到一些什么。

    尤其是这一篇,又意识流又哲思,又爱又恨的代表,烦死你了简直(笑)

    我刚才评了汉尼的轮回,不知道你是不是受了那一片的启发,给我的感觉很像(不是贬义,不要生气),像是一种思考的延展,当然,那篇本来就很迷,你这篇就更迷了,以至于我都没咋看懂。

    怎么说,前半部分的时候很意识流很美,但是也很杂很乱,虽然是跟着主角的视野,但是主角的视野过于混乱,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处于很无序的状态,我想你可能是想表达出那种茫然的状态,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有点差强人意,建议是在这一部分可以仿照一些纪录片的摄影手法,画面跟着镜头一起拉近再拉远,而不是跳跃式的。而且这部分对于主体的观感虽然有,但是有点淡了,一笔带过的很多,比如薄凉,比如骚痒,因为意识流的关系,整个就是一种很虚的状态,像我这样的人就很难集中精力读下去。(当然我知道你这种人是挑人的)

    中间部分能看出你有一些言向,但是就像之前说的一样,太杂太短,缺少一完的聚焦,以至于很虚又很薄,比如水流,森林和荒岛。如果你就想要这样的状态的话,那我没话说,但是如果可以的话, 聚焦一点,适当加工一些,不要完全凭着感觉。

    后半部分的话,又到了你喜欢的哲思,但仍旧是因为意象不够具象,所以我看起来很模糊,简而言之就是没看懂。

    就这样了,知道你不会改的。

    2023/02/15 02:4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