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小组!!!
大概要等很长一阵子才会往里面放东西哟
阿又和bk的地盘!
「不,我們不肝」
--------------------------
私人小組,沒有故事,全是爽圖
完全沒有好好策劃,也是非常隨便
親友可投npc
歡迎戳關注/寫感想
仅作为TRPG公开约团用小组平台,请自由地发布约团信息~
新手入门,企划空窗,固定团组招募等等均可!
新年快乐^^希望今年有约团投稿……(惨淡)
*不提供固定模版,信息发布格式还请自理
(一定要记得确定团里有没有KP!)
音乐推荐(?)
H. P. Lovecraft Historical Society-Mythos of a King
http://music.163.com/song/29298297?userid=594994619
跟食物有关的随笔,或者随便写写画画都好。
“听说我去北京出差之后你就一直肚子痛啊。”
我对狐狸这样说。他非常高频地在聊天窗口反驳:没有没有没有。
“我知道了,一定是因为那顿牛排。我就说还有血水不能那样吃啦,下次我一定会用力煎个五分钟煎到熟透透。”
狐狸飞速地回答:不要随便冤枉牛排!!!!!
我在一千二百一十三公里外的北京,完全充分地体会他有多不希望牛排被煎到熟透透了。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自己觉得牛排和咖喱真的是懒人中的极致料理,基本没有见过比这个操作更少的了。
我给狐狸做过三次牛排,第一次是还在超远的闵行老区居住时,他跑来看我,我们在阳台上用纸壳箱搭了一个吃饭的台子,然后坐在小马扎和小板凳上吃饭,餐具是毫无美感的不锈钢盘子,钢铁直男审美锃光瓦亮,我也十分不讲究地用刀子直接在餐具上把放置了5min的牛排切开,小心地不让盘子和刀一齐发出呲呀的哀嚎。
不记得有没有用盐腌过了,总之那一次牛排个人评分大获成功,狐狸除了好吃别无二话。
最近的一次是上周。
我曾经错误地认为狐狸和我一样是懒散当代都市人,能宅在家里就会愉悦地在房子里瘫倒一天的生物。现在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才知道,我错得极其离谱!!!不过这个暂且不提,总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照进房间里却毫不刺眼的周六,我从早晨五点半醒过来,然后在地板的床垫上打少女前线到中午十一点,这时,狐狸慢腾腾地从一种迟缓的睡眠状态中复苏。
眼神呆滞地从楼上的床上挪移到台阶上,他清醒过来第一件事是说,肚子饿了。
本来是想点外卖的,结果发现无论是小炒还是面条还是冒菜还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没办法提起彼此的兴趣,我最后跟他说,算了,我来做吧。
让狐狸去楼下买了个小土豆,冰箱里翻出还有两根没吃完的杏鲍菇,用电饭煲蒸好两人份的米饭,我也定好了这次的食谱,前段时间去无印良品买了袋装的牛肉辛味咖喱,正好可以拿来当下饭菜,然后把冰箱里那块冻了一段时间的牛排消灭掉。
咖喱是全世界懒人热爱的平民公主,不需要任何技巧,只要拥有两块咖喱块和土豆,就能解决两天的饭。无印良品的牛肉咖喱其实自带了一些料,但毕竟主要还是酱汁,我把土豆切了小块和杏鲍菇粒放在一起炒了炒,又炖到土豆的边缘有些化掉,就把咖喱酱汁整个倒了进去,事后吃的时候感觉味道稍微有点冲淡,但也没有到需要补盐的程度,用小火把咖喱熬了熬,在狐狸第三次说“好香”的同时关火,把一大盆咖喱倒进依然锃光瓦亮毫无审美的不锈钢铁盆里。
牛排的煎前准备比咖喱要多一点,先是室温化冻,然后用厨房纸把牛排表面沥干,据说比较讲究的会用粗粒海盐和现磨胡椒粒把牛排腌一段时间,我直接用普通食盐稍微腌了一会儿,然后就!气势如虹地将锅子烧到热得吱哇响,接着飞速地倒一点油之后将牛排丢进平底锅。
接下来的就是正经按秒表计算的时刻,因为到手的这块牛排薄得只有2cm不到,第一面煎一分半,反过来煎一分钟,关火静置五分钟。牛排料理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搞定。
狐狸溜进厨房视察的时候我的手正按在电磁炉开火的按钮上——因为我看到有血水从牛排的上层渗了出来。
狐狸如临大敌地将差一点要被二次蹂躏的牛排从我手中抢救下来。
“你知道美国人看到牛排被煎到毫无血水,会感到多么惊讶吗!”
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次你吃火锅的时候说牛肉不用特别熟也能吃之后,就一定会拉肚子。
咖喱持续着散逸出浓厚的香气,我痛快地把它挖了一大勺浇到自己的碗里,白色的米饭上缓慢淌下厚重的酱汁,小颗粒的土豆大幅增加了咀嚼的满足与刺激,杏鲍菇有超绝的软弹口感,吸饱了咖喱的酱汁后变成一块活色生香的微辣味觉炸弹,和朴素的土豆一起入口后同时轰杀出实体化的呐喊:“米饭!”
牛排被狐狸用剪刀剪成一条一条的,能看到内部还有漂亮的粉色,但因为我擅自把烹饪时间延长了一分钟,从狐狸的角度似乎还是过熟了,将家里常备的除了煎牛排外几乎一无是处的黑胡椒酱倒在盘子边缘,讲切条的牛排稍微蘸一点酱料然后送入口中,紧致的外层有些地方煎得有些发焦,内部则还有轻微柔韧的回弹质感,有肥筋的部分吃起来会因为脂肪而尤其香甜诱人,我和狐狸的筷子就跟打仗一样一下一下地点盘子。
备菜+蒸米饭+动手大概有一个小时,可是吃完真的就只用了5分钟,明明准备了比平日里还要多大概四分之三量的米饭,最后电饭煲里刮得干干净净,桶壁上留下一点蒸米饭的水汽凝结的薄壳。
我幸福地瘫倒在床垫上,在少女前线的自律人形任性的呼喊声里想,完美的周六!
特别是还有一只勤劳的狐狸去洗碗!
然后我又买了一块牛排冻了起来,而微波炉上还搁着一袋同样来自无印良品的鸡肉咖喱。
PS:听说牛排做法最好用黄油,然后煎之前有一点蒜和百里香打底,腌渍最好用粗海盐和现磨胡椒,但总之我统统没有!于是就这样吧~
在某个网络阴暗的小角落里遇到兔是来上海之后最幸运的事情之一!
先让我这样嚎叫一声。
有一个同处繁忙都市的网友最大的好处,自然是极大增幅了双方约出去玩乐的概率,无论是有一同想看的电影还是突发想吃的东西,甚至都不用太担心优惠券过期的问题,毕竟,说一声就可以约出去了嘛。
我和兔这么多年不冷不热地吃喝嫖赌友情在不断累积升华之后,终于到了她可以不洗头来见我,我也可以穿着钩丝的袜子去见她这种恐怖级别的不修边幅,换句话也可以说是熟人限定的邋遢。理论上熟到了这种程度已经完全无所谓约会地点是否高端洋气了,结果这种理应出现在情侣第一年热恋期才会去的极贵餐厅,突然就变成了本次的选择。
来吃雪蟹锅根本是意外约会。
她在某个深夜饿得睡不着的时刻翻看大众点评网画饼充饥,发现垂涎甚久的那家“蟹的冈田屋”不知何时有了工作日午市优惠套餐,遂在微博上继续嚎叫好想吃好想吃,于是被正好无聊刷微博的我看到,一并想起春节后我还有两日休假可以用,一拍即合。
这种毫不用心的约会显然流产率甚高,我原本对雪蟹锅一无所知——要知道我在出发的前两个小时才匆匆浏览了一下价格和套餐内容以便确认自己钱有没有带够——而兔其实也并不是很想出门的样子,在最后时刻还委婉地给彼此一个台阶,可以鸽哦,可以下次再约。
我思索了三分钟,想到自己不被驱策就没有动力出门的真实处境,断然拒绝。
说来很有意思,我跟兔约饭次数接近二十次,吃锅的比例接近一半,无论是momo还是猪肚鸡还是牛阵还有一些不知名小店的各种锅子,最后大部分都终结在互相吃得很餍足的笑容中。但是雪蟹锅,听起来就太洋气了吧!可能是偏见,我多少有点担心也许是很贵但不怎么好吃的那种店。
我赶到店面的时候,兔窝在门口的等位沙发上百无聊赖地看着手机,我其实犹豫了一下因为这个短毛兔跟我认知有一点微妙的差距……总之略过互相不算太友好的招呼以及终于补上了去年的葡萄干礼物之后,我们一起看了看冈田屋的菜单。
怎么说呢,这个菜单的风格正好就是那类很贵但也许不怎么好吃的店最喜欢的,很贵的菜照得美若天仙,但仔细一思考感觉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好吧!我现在知道这个想法是错的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棉花糖起名叫摇摇云的意义是什么?一个甜筒要20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们要的那个套餐很朴素,只有一只冻雪蟹和一份蔬菜拼盘,前菜是蟹肉茶碗蒸,最后有一份泡饭,我来回巡视了三遍才确认这份套餐里真的就只有这么点,我颇怀疑地问兔:他们怎么有脸说这是2-3人份的套餐?她用心领神会目光看回来:是的我觉得我们两个可能就不够吃。
当然最后发现这个想法也还是错的。
啊,值得特别讲的一件事,这是我吃过的店里第一个正经用抹茶作为茶水招待客人的日料店。虽然品质也就那样吧。
蟹肉茶碗蒸上得飞快,作为很可能决定了对这家店印象的第一道菜,我和兔的态度都很审慎,小心地用勺子剜了一口放进嘴巴里,我脑子里瞬间是万里の长城那首歌的旋律响起,自己在脑内演了一次小当家式的小剧场。很鲜!蟹肉的味道稍微有点咸,但是配合下层的鸡蛋羹,整体的口感就变得温和,一直挖到最下面还有银杏,不过我不确认到底有没有鸡肉茸。这道前菜可以说瞬间就让我期待起来原本没什么很大兴趣的锅。
雪蟹锅本身特别朴素,是一个竹筐然后丢了一张很厚的纸作为底,然后就直接丢到电磁炉上开始煮汤底,在把拆解好的雪蟹丢进去之前和兔一起尝了尝最初的清汤,一起发出了满足的感叹声。服务员将雪蟹端过来的时候是被拆解分尸摆在冰盘上的状态,蟹螯的地方还摆了一杯用来产生雾气效果的干冰,我有些好笑地盯着那缕雾气看的时候,一瞬间产生了螃蟹进化得这么好吃到底有没有后悔过的心情。
服务员说煮两分钟就可以捞出来吃,那时候味道最鲜美。我们这么严谨的人当然会遵照指示啦,我可是特意拿出手机用了倒计时闹铃。两个人很是虔诚地先将螃蟹的盖子丢进去煮,然后小心翼翼地拣了两只脚丢到锅子里,谁也没有说话地等到两分钟时间到,迫不及待地夹出来开始剥壳。
雪蟹的壳有一种古怪的韧,大闸蟹如果被我用力掰一定会应声而断,但是雪蟹的壳用同样的力气只会弯过去,好在旁边有配剪刀,不至于太费劲。将雪白的蟹肉从蟹脚里拖出来——我一开始还很讲究地只用筷子和配的挖刀,后面就全然不顾形象地开始上手——然后丢到调配好的料汁里。
这个料汁也特别值得提一笔!我不确定店家配的具体调料,应该是蟹醋混了柚子醋,有一点姜的味道,另外还有一团白萝卜泥,兔子比较嫌弃白萝卜,我却很喜欢,将白萝卜泥在料汁里打散,然后就可以将蟹肉丢进去调味,我觉得第一口最好是不要蘸,要尝一下煮出来的雪蟹的原味,然后再感受一下配合料汁的口感。
总之一句话,超!好!吃!的!
吃到第一口就开始在心里算钱(钱一点也不俗气!),结论是两百五左右的套餐很值!很划算!我和兔起初还在说说笑笑地聊些有的没的,这本来也是每次出来约饭的定番,结果吃到蟹肉之后都开始专心致志了起来,两个人之间一度有超过5分钟的无话冷场期,这对都有些话痨的我们来说简直是恶魔擦肩而过的诡异。
蟹腿的肉比较容易用筷子直接推出来,蟹夹的肉很大一口,吃起来满足感一流,蟹身的部分也被斩开成四份,只要顺着壳子来剥,很快就会拆得干干净净。我在忙得不亦乐乎的间隙瞄了一眼兔,发现她用筷子耐心地将散落在碟子里的蟹肉丝(真的是肉丝)一点一点夹起来吃掉,我没有说破,暗暗心想我要写下来作为嘲笑——但其实并不会嘲笑,这么好吃的蟹,浪费掉是一种罪恶。
当时坐在我们隔壁的应该是一对情侣,两人很是豪情地没有点超优惠午市套餐,而是正经地点了锅子和刺身和一些别的,当时吃得太愉悦没有闲暇去注意隔壁的战况,但有一个小事牢牢记在我心中,他们的套餐里的蟹有一杯蟹黄,服务员问,先生,请问这个是吃掉还是倒进锅里提味呢?那位先生很是冷静地说,提味吧。
我当时就感觉五雷轰顶!真是奢侈啊你们有钱人!!
吃蟹的过程持续时间其实挺长的,这么想来吃蟹的麻烦过程本身就是必须有的一道流程,不如此的话不满足会到来得更快吧,拖长的食用时间让人降低了对量的需求。好不容易将整份蟹消灭完毕,服务员开始将蔬菜丢进锅里,大概是蟹肉实在太好吃了,总感觉嘴巴还在渴求着咀嚼什么东西,我和兔对蔬菜也是一副贪心不足的样子,白菜煮在蟹汤里口感超好的,粉丝也和整个锅子很合,年糕我没有吃到,但兔评价也很好,海带结和菠菜空心菜什么的,都是只要稍微煮一煮就很鲜美的好东西——别问我为什么对别的火锅蔬菜没这种评价哦。
进店的时候有玩一个弱智小游戏,号称可以抽到雪蟹但以我睿智的目光来说店家可能根本只在奖池里放了可尔必斯、啤酒、炸玉米粒这些哄人的小食品,本来跟兔选的是炸玉米粒,店家很悠闲地表示这份小食已经售罄,可否换成最近的新品安康鱼酱面包片呢。我们欣然同意。
这份纯粹因为意外得来的小食应该是此次最大的惊喜了。
本质是很简单的东西,店里不知道是买来(其实我觉得是买的我才不信他们有自己熬制)还是自制的鱼酱装在小碗里,很大方地装得很满,然后是五片稍微炸过的面包片,用木勺将酱满满地抹在面包片上,用力咬下去,能听到咔嚓声的同时,酥脆的咸香面包和底味醇厚的鱼酱的味道就潮水一样灌醉味蕾了。我倒是觉得酱的味道似曾相识,仔细回忆似乎是狐狸当年超爱的宜家鱼子酱,但是比那份酱的味道要清淡,感觉是更亚洲的口感。
最后的重头戏是蟹汤泡饭啦!小时候大人总是说吃泡饭对胃不好,至今隐约有点理解但更多的心情还是,这东西既然好吃就应该这么吃嘛。用煮过蔬菜和螃蟹的余汤,将小海苔和细葱花倒进去稍微煮一会儿,再把米饭放进去搅散,然后是鸡蛋打散后倒进去一并搅散——我内心有一瞬间古古怪怪地想,这不是蛋花汤吗【住嘴。
最别出心裁的是,他们将小金橘拧汁滴进锅里,那种柑橘类的果香不会像柠檬味道那么酸涩,也不会过甜,配合已经沉淀了很多重味道的蟹汤,泡饭的风味突然有了层次感,那种清淡的酸甜感是入口的第一感觉,然后是鸡蛋和螃蟹的鲜味,最后是米饭煮在里面的包容的暖和。如果不是之前实在吃得太饱的话,我会想一直吃到将锅子底儿也吃得干干净净的。
原本多少有些看不起菜单粗陋内容的我们,最后是揉着肚子出店门的。
所谓乘兴而来,兴尽而归,我和兔也许原本的构想里还有去KTV唱歌或者看电影或者逛街的选项,吃完了蟹之后,只想跋涉一百米(容我冷笑一声,一百米个头啊!)去买一份一点点的冰淇淋红茶,然后在各自的地铁车列前挥手告别。
郑重地感谢兔!这次吃蟹是补足了去年没有聚的那一份!而且这次约饭也超好吃的!
PS:我有跟零说,我要配合一下你们的小剧场煽风点火,so,我写了这一篇哦。
PS2:爱你哦兔,爱你哦零!!请大家继续做我的翅膀!【胸膛被不知道谁的翅膀尖戳穿
PS3:狐狸的上海挚爱不是我,是宜家,这件事是真的。台湾的宜家不知何故从某一年开始不再进口宜家鱼子酱,狐狸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发现上海的宜家居然有货,惊喜不已,是以每次飞来看我总是要想办法去一趟宜家补仓。我也至今还记得有一年他兴高采烈地拉着我去了宜家,百无聊赖地忍耐了前面逛家居用品的无聊时光后迫不及待地冲到生鲜食品柜台仔细查看了二十分钟,最终用一生一次的美梦轰然破碎的表情注视着我的场景。
就从那个月开始,上海的宜家也没有鱼子酱了哦~(〃>▽<〃)/*
不是吃了什么是看了什么。M&S的食物广告合辑,短短7分钟看得我神魂颠倒,点了重播无数次还兴高采烈贴到其他群安利。
其中贴到某个群的时候,A桑说:看到第一部分觉得很有创意,但是后面就是不断的自我重复了,精致感有所欠缺,感觉最终没有到艺术品的程度。
我已经被这广告迷上啦,完全容不得有人说不好,立马反驳:吸引人的地方不就在于它并没有完全用艺术品的视角去拍摄吗,它展现得是作为食物本身最有价值的地方——引起人食用的欲望。
话一出口就知道我走偏了,但是A桑和我都是成熟稳重懂得给对方下台阶的大人(,互相又讲了一些有的没得的废话,草草带掉了这个话题。
但——
我想反驳的是那种,所谓的将食物做到极致的“艺术品”,当用镜头表现出来时只呈现了它的足够精美,除此以外空无一物,这样的东西就跟超级精美的和果子但是吃起来只是普通的甜面点心味道一样,如果只有外观让人称奇而已,这种东西就不配让人为之震撼感叹。
起码不配作为食物让人震撼感叹。
我不懂摄影,但我隐约能明白创作很有意思的一部分是突破表现手法的限制,比如摄影作品当然可以第一时间直观地把一件东西的外形颜色如何传达给观众,但一定有那一部分不那么容易直接传达的东西,如果放到这个广告里,其精致和野心就一目了然。
它当然要展现它的面包的外形,但同时要展现逐渐烤到完美的过程,最后还要咔地掰开,用画面本身来让人感受它的蓬松柔软;它当然要让人看到他可以做到绝赞的摆盘,但一定会有用刀叉破坏完整性的瞬间,要用那一个特写充分地展现食物的内在,展现它的材质,展现它到底是脆的还是软的;如果内馅是流质的,一定会顺着剖开的切面缓慢地溢出,与包裹它的载体形成绝妙的对比。食物从原料的逐步熟成,到加工然后二次加工的每一个步骤,还有最后的烹制成型,它用了很巧妙的编辑,始终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它希望你关注的部分:巧克力从固态融至液态,但也要让人仍然能感觉到它的浓稠密度,调配好的汁液顺着食物的肌表逐渐下渗然后流淌下去,粉质撒到食物表面的瞬间产生的引人屏息的轻柔覆盖感,蔬果被榨汁的刹那,从固态转为液态的冲击,能让人一下子理解它想传达过来的那种清爽的酸甜。一定会有切开肉的镜头,但是是利索地直接切断,还是切开一片展现一下它内部恰到好处的颜色,在不同的画面中都有不同的选择,配合细微的音效,食物的质感被完美地丢出来,不是一个只有壳子的表面存在,而是一个真正被烹制过的,有温度,有质感,让人有冲动去品尝的作品。
除此之外它还很擅长使用类比感,逐渐日出的山脉是正在烤成的面包,有云朵遮住阳光而导致的斑驳的原野,是无数涂了绿色酱汁的派的汇集,只有一条蜿蜒水道的遍布砖红色屋顶的小镇,是若干切成小块撒了香叶的披萨,崖下拍过礁石的浪花,是意大利油醋的自我冲击,海草在水面下随暗潮流动,是面条尽情地舒展自己的柔韧,海浪卷出的漂亮弧度,是提子冰淇淋用勺子营造的一片浓郁,沙漠中狂野的Z字飙车,是巧克力酱顺着饼皮一点点勾勒,然后画外音告诉你,Food is adventure,now get reday to travel。
谁又能抵制住这种诱惑呢,至少我不想。
既然我这么费劲儿打了半天广告还是放一下链接8
https://www.miaopai.com/show/SpBPtV2eHIWUY1oGxLP95665RicWDQja788LEg__.htm
PS:BGM是黄老板的shape of you和洁匪的rather be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日式拉面应该都不是约会的好选择吧!
我实际上很不喜欢日式拉面,它是一个跟我的饮食观感彻头彻尾不兼容的产物,我一度深深怀疑,日式料理怎么会产出这种奇怪的东西——汤底如此肥厚。
“肥”是狐狸最喜欢用来形容某种食物的某种属性的字,想讲口感丰腴也会说肥,想讲热量爆炸也会说肥,我当然理解脂肪很高可以让食物变得很香,但是,那是汤欸!我家可是一个曾经用白水煮了一锅白菜豆腐汤然后在端上桌的时候小心翼翼滴了三滴香油的家庭,我从小到大根深蒂固的观念,汤就应该是拿来喝的,汤底应该是轻盈的。
鉴于这种理念,我在认识狐狸之前对日式拉面都报以巨大的怀疑态度,哪怕是已经被美食老饕嘲笑为过于清汤寡水毫无食用余地的味千,我都嫌它汤底厚了。
那自然更不用说那些正经八百会往汤里加背脂的拉面店。
我去台湾的那次,看完雷神之后的第一顿饭就是三士拉面,当时的最大感想就是:真不好吃!自此对所谓纯正日式拉面恶感更重,请我吃正宗拉面不如请我吃味千那种汤底兑了五吨水的冲泡产物,总不会比正宗的还咸还肥。
然而人性本贱,我现在回想起来也不明白怎么会在已经明明知道自己雷区的情况下一再被狐狸说服去再一次尝试拉面,于是,平生第一次觉得日式拉面原来挺好吃的这种奇迹一般的认知,就诞生在被狐狸强行拉去吃一风堂的那一日。
位置是静安寺地铁站出来不超过50米路程的那家,当时是冬天,限定品是番茄,番茄什么呢?反正汤虽然依然很厚很浓郁,但因为有了温柔的酸味做中和,就不觉得那么难以接受,根据狐狸所说根本不是豚骨汤头,面的口感也跟常规的有所区别,隐约记得比普通替玉要更韧更细一些,应该就根本不是用的拉面来做吧!我还记得狐狸笑嘻嘻地看着我把一大碗吃得差不多,中途还给我夹了两筷子红姜,我则抽着纸巾擦起嘴巴,坦然承认:“总算稍微能理解一下日式拉面的美味之处。”
但狐狸时隔多年才跟我说:“你觉得很好吃的那份啊,非常不正统(。”
夏天总不耐烦一个人出门,更不耐烦特意吃又肥又热的拉面,但我也完全不用刻意等待,第二年冬天一眨眼就来到,于是每一次约会都是久别重逢——跟狐狸又来吃一风堂的限定。
第二次的记忆就比初次要清晰很多,跑个题说,真的有那么多的第一次可以被人牢牢记住么,我就做不到,我怎么会知道哪一次的“第一次”是真的值得记住的美好呢,总要让我知道这件事是好的,是快乐的,我才会认真地要记住它。只不过,一旦被我确定要认真记住的东西,一定就会开始虚构了吧,就会加入这样那样不得了的元素,那记不住才应该是真实。
听起来确实很像在给自己没心没肺找借口。总之!第二次的记忆就要比初次清晰很多,因为我不但记得这次的限定品的特别之处,我还记得它那个汤啊,精准地弄脏了我的衬衣领口。
这次的汤底颜色很特别,据说是加了墨鱼汁,尝起来隐约能理解那种微妙的混合味道——用墨鱼汁调出来的黑色咖喱。用纸巾擦拭,能看到被浸染区域的边缘是青色的。面依然不是传统的常规拉面,要更宽更卷。我只拉着狐狸一起吃了一次,之后他不在的时间里自己去吃了两次,在冷飕飕的冬季,呼呼地吃起颜色怪诞的咖喱汤底的拉面,然后低下头就看到衬衣又被弄脏了。
这可能是我的一种衬衣诅咒,或者只是说明我真的是个漏嘴巴。
但是我能清晰地想起来当时发现衬衣又弄脏的恼怒情绪,可我能清晰地想起来两次的限定拉面让我产生“好吃”这种感受的瞬间,它们到底是什么味道吗?
我想不起来。
看,正如我以前所说,凡我开始书写,我就开始虚构,真实的信息就在我的脑中和我的笔下双重加密,从平淡无奇的日常里渗透某些特别的东西,让它可以被我记住。我记住的是虚构的那一部分呢,还是真实呢,我自己都不确定的话,可以通过别人留给我的那些痕迹作为坐标,在缺乏核心的我自己身上重新找到方向吗。就比如黑色的咖喱汤底在衣襟上留下的印记,就比如狐狸凝视我的时候亮亮的眼睛。
这种事情我怎么会知道啦!我只知道,果然还是不正宗的拉面好吃。
一个脑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