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兰坦语(Berantan Gauria)是安戈万帝国(Angovan Zoriken)的官方语言,属于伏萨(Vuusa)语族,该语族主要分布在昀莽大陆中部,贝兰坦语、埃萨考提亚语和瑟沃达语等都属于这个语族,有共同的祖先古伏萨语。大部分在埃摩雷贡沙漠南部边缘的流动部落的语言都属于该语族,贝兰坦曾经也是他们的一支。这些流动部落很多在更南的地方安了家,不过没有发展到贝兰坦那个数量级。
贝兰坦语存在类似汉藏语系的声母和韵母概念。
声母包括19个辅音+一个零声母。
韵母有单韵母(分为短韵母和长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是CV或CVN结构,没有复辅音也没有除了鼻韵母后面的鼻音以外的词尾辅音(但斑斑们似乎不把鼻韵母后的鼻音当成辅音看待,一些方言还有把鼻韵母读成鼻元音的趋势)。
近现代除安戈万(安戈万切津共和国)以外还有别的用贝兰坦语的国家,因此贝兰坦语也有多种变体。
以下仅展示安戈万的贝兰坦语声母韵母表。
声母(20个):(只有拉丁字母转写,文字后补)
19个辅音:(字母表是根据发音特征分类的)
B P V F
M N
D T
R L
Z S C
H
Zh Sh Ch
W Y
还有一个零声母,可以用“_”或“.”表示,当然也可以不写。(近代正字法出来后直接统一不写了)
韵母(45→30个):(文字后补)
6个短韵母:a o e ə i u
*5个长韵母(极少出现在词首,近古以来甚至可以说极少出现,近代出正字法的时候还被取消了):aa oo ee ii uu(注:-ii-组合在贝兰坦语里出现频率似乎不低,但基本上都来自和河流有关的地名后缀-iin,而且应该读作-i/in,后面会讲到规则)(如果出现了-cvv-的组合,一般是一些很古老的专属单词,这时候统一按-cv/v-处理)
12个复韵母:(半角括号里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但在近代正字法中被取消的,全角括号里是注释)
(ae) ai au(本来ae就不多,而且在古代有时候表a和e分开读,有时候表示/æ/,在近代被取消,并且统一读成a和e分开(贝兰坦语里的/æ/其实也早在中古到近古的过渡期丢失了,要么变a要么变e要么变ae分开读),效果类似法语里的-aë-组合)
oi ou(没有oa和oe,因为在单词里这俩都要分开读)
ei eu(没有ea和eo,和上面同理)
ia io ie iu
(ua uo) ue ui(ua和uo太少了,在近代也被取消掉了,如果还遇到了可以分开读,连着读也没问题(人家只会觉得你读得比较存古)
12个鼻韵母:(谢天谢地,在近代出正字法的时候括号里的那10个被取消掉了)an on en ən in un am om em əm im um (aan oon een iin uun aam oom eem iim uum)
注:如果有诸如“-iem”、“-iin”、“-ean”、“-aam”这种看起来是复韵母+鼻音的组合(也就是-vvn),会断成-v/vn。不然鼻韵母实在是太多了!不过就是造成了一些词读法的改变。
近代发布正字法之后,标准贝兰坦语(安戈万官方语言)的韵母从45个变成30个。
拓展:关于贝兰坦语在其他国家的变体
绍维根贝兰坦语(中古瓦霍宁奇帝国的官方语言,也是近现代克拉扎纳民主共和国官方语言和莱纳维卡联邦南部方言)的转写方案中没有ə,而是用e表示schwa,而安戈万的e则用é替代了。
伊勒坎贝兰坦语(伊勒坎共和国官方语言)保留了长韵母,并且会把一部分Zh/Sh/Ch读成Zr/Sr/Cr(/tsr/不是/kr/),这样就会出现复辅音,转写也这么写。【伊勒坎贝兰坦语也叫大山地贝兰坦语或欧格斯-贝兰坦语,不过斑斑很讨厌最后这个名字,因为欧格斯来自狮人对伊勒坎山区的称呼“Ogslizku”。】
近代的奥沙罗因共和国和谢卡尼达共和国(都是被狼族殖民后独立的)会把u的两种读法分开,即/u/和/ʉ/,后者在转写中用ú来表示。在谢卡尼达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方言里,/ʉ/还演化成了/ɨ/;而在东北沿海,不知道是不是被狮人影响,这个/ɨ/也被吃了,还有的schwa也被吃掉,因此就出现了一些复辅音。
近代标准贝兰坦文字是音节文字,一共有20×30=600个音节字符,贝兰坦语称为“律符”(Sovazon)。每个律符都对应且只对应一个音节。
(律符表后补)
语法写得不多,大概讲一点。陈述句是SVO语序,疑问句是SOV。
(写不动了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