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王》,全稱《仙都王子與百花公主》,又名《仙都百花》,是根據西雲族“仙都百花”傳說改編而成的連臺本戲。
整本戲講的是西雲族的仙都王子出生之前,有一位老道人來到西雲國,並預言即將降生的王子將會前往東方的仙山修道成仙,於是仙都王子出生之後,就被送往中原的道教祖庭出家修行。到了十多歲時,西雲國的貴族勾結外族發動叛亂,仙都王子的大哥——當時的西雲王率軍奮戰,卻節節敗退,被困王都。西雲王軍一支小隊殺出重圍,前往中原尋找仙都王子,希望他能以西雲王子的身份向中原皇帝求援。仙都王子雖然猶豫了一番,但終究還是下定決心,放棄修行,還俗出兵解救自己的國家。中原皇帝欣然應允了仙都王子出兵的請求,派出能征善戰的大將軍率軍救援,還讓自己熟讀兵書、擅長武藝的小女兒百花公主與仙都王子一同前往,並允諾待平定西雲國內叛軍,就將百花公主許配給王子,以續兩國之好。王子與公主帶兵回到西雲王都,然而西雲王已經戰死,於是他們帶著西雲參軍一同奮戰,終於將叛軍和侵略的外族全部斬殺,仙都王子也繼承了其兄的王位,成為新的西雲王。然而好景不長,仙都王子剛舉行完繼位儀式,就要與公主完婚,然而婚禮剛進行到一半,就突然傳來中原被外族侵略,中原皇帝向南避禍的消息。憤怒的百花公主立刻騎上馬奔回中原,仙都王則點兵整將緊隨其後。多虧西雲援兵及時趕到,與中原軍隊匯合,擊退了侵略者,南逃的皇帝也平安歸來。故事最後以仙都與百花在皇帝的見證下成婚,兩國締結世代義父子之關係而結束。
這齣戲的故事情節與西雲族的“仙都百花”傳說或其史實文獻記載有很大的出入。整個故事中,除仙都王子少年入中原修道,十多歲時西雲國內亂,其帶著中原皇帝所賜援軍回到雲中作戰一段,基本與史實相符外,其餘部分或是完全杜撰,或是有歷史人物、事件錯亂認知的問題。
尤其是劇中“百花公主”這一角色。雲中歷史上一共有兩位以“百花”之漢名為人所熟知的女性,她們都是以英勇善戰而著名,但身份和時代完全不一樣。首先第一位“百花”,身份上確實是公主,而且傳說中最著名的事跡就是為自己被(據考證很可能是)匈奴所滅的祖國報仇雪恨的事。但這個故事最晚也能追溯到漢朝,比故事中這位仙都王子早了近千年。而真正與仙都王子有關係的“百花”,並不是什麼中原公主,而是當時中原皇朝所派援軍之大將軍的妹妹,也就是這位百花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一位將軍。而且這位“百花”真正的名字其實並沒有被記錄下來,記載中的“百花”之名其實是從西雲語對她的稱呼翻譯過來的,而漢語文獻中完全沒有關於她的記載(學者推測她可能是跟隨哥哥出征,但自身並不在軍隊名單之中,直到在雲中作戰時才展露頭角開始帶兵,所以漢語文獻沒有她的記載,而西雲文獻中卻有)。由於西雲族翻譯外族語言文字時,一般習慣用意譯而非音譯,而且這個意譯往往不是直譯,因此沒法從她的西雲語名來推斷她真正的漢名叫什麼。甚至很有可能因為她與歷史上的百花公主一樣驍勇善戰,所以才用了那位公主的名字來稱頌她。
按照西雲相關傳說和歷史文獻記載,仙都王子與百花將軍之間應當確實是互相愛慕的,而且很有可能已經有過交換信物之類私定終生的舉動。但也毫無疑問,歷史上他們兩人並沒有結成夫妻。
西雲史詩中,仙都王子完成了平叛的使命之後,就放下權力,到雲中雪山繼續修仙去了,百花將軍也隨他一起。但史料記載中,仙都王子在平叛之後仍留在西雲王城至少有十年之久,雖然他並沒有按照慣例繼位為西雲王,但作為攝政王身份支撐著受創甚巨尚未恢復的西雲國,直到侄子長大成人,能夠正式接下王權為止。而百花將軍的史料則更加語焉不詳,記載中她幫助仙都王子平叛立下大功,被授予僅次於三大將軍的將軍位,但接著就寫她在一次討伐叛賊餘孽時戰死。這次討伐具體發生在何時何地皆無法考證,封將軍位至這次討伐之間發生何事也找不到任何記錄,使她的生平變得疑竇重重,令史學界的研究難以繼續。
至於歷史上的仙都王子為什麼沒有與百花將軍正式完婚,史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百花將軍已經戰死了,自然無法完婚。但這個說法不能完美解釋為什麼仙都王子在至少十年之內,不但沒有繼任王位,也沒有按照西雲族傳統繼娶兄長的遺孀,更沒有與其他人成婚。
第二種觀點則認為,仙都王子沒有與百花將軍正式成婚,就是因為西雲族兄死弟繼的婚俗。在當時的西雲族,如果哥哥去世得早,嫂嫂還年輕,弟弟又沒有結婚,那麼就由弟弟成為嫂子的第二任丈夫,如果沒有可以繼娶的弟弟,嫂嫂很可能就要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回到娘家。雖然民間一般不會很嚴格地遵守這個習俗,但在具有絕對權力的比如部落首長,尤其是國王這種擁有獨一無二之權力的人身上,這個習俗是要被嚴格遵守的,否則先王的兒子很有可能會與現任王的兒子爭奪王位,對國家而言無疑會釀成禍端。而這個問題到仙都王子身上就成了一個兩難的選擇,首先百花將軍與他是兩情相悅,甚至可能已經文定,他們成婚順理成章,甚至還具有結兩國之好的意義。
但西雲族首先是堅守一夫一妻制度的民族,就算是喪偶再婚都是需要經過整個家族仔細商量的大事,更不用說漢族那種納妾甚至置外宅之流了。因此如果仙都與百花成婚,那麼先王后就必然要帶著她和年幼的王子離開王都回到自己娘家,然而先王后的娘家正是這次叛亂的首賊,當時已被王軍清繳平定,王后是無家可歸的,在廣袤的高原草地,失去群落庇護的人是無法活下去的。而王后雖是叛軍賊首之女,但卻在先王戰死之後,帶領全城百姓和殘軍苦守王城,才終於撐到援軍到來,可說也是為西雲王族立下大功的人,如果要將她趕出王城,於公於私都讓人難以接受。可是如果要順從習俗繼娶先王后,一是出於個人感情上,二是百花將軍身為漢人,也為西雲王族立下汗馬功勞,同樣無論公私上都是對百花將軍的背叛和辜負。因此這種觀點認為,仙都王子到最後也沒有繼任王位,而是作為攝政王輔佐先王后和年幼的國王,可能就是他在兩難之中所得出的最優解。而這個觀點基本也來自和符合西雲傳說中對仙都百花的敘述邏輯,區別祗是傳說史詩中將仙都再次出家修行的時間提前了(或者說將他攝政的過程直接跳過了)。
#也有人反駁這種觀點說,既然他不繼任王位,那也就沒有未來子輩爭奪權力的隱患,為什麼他還是不與百花成親,因此得出最終原因還是第一種說法,也就是百花當時已經戰死。但這種反駁也忽略了一點,如果當時百花已死,那他更沒有理由不繼娶王后,因為從穩定國家民心的角度,這才是他當時最該做的。因此學界對此一直爭論不休,難以定論。但民間明顯更加青睞神仙眷侶的故事,西雲族傳統上祭祀仙都百花時,也是將他們當做夫妻神仙來祭祀的。 無論傳統還是現代形式的演繹,也都更傾向於史詩所傳頌的故事,而非學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