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54296

是DRLite的企划号,企划进行中

人格填写技术

阅览数:
64
评分数:
0
总分:
0
举报

<p>//编辑者:研究与设计部·部长 </p><p>自2183年起,我们的芯片技术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 </p><p>安装给全部新生儿的广普型芯片采用了最基础,也最保险的款式,仅包含个体信息储存以及监控功能。 </p><p>但在基础型芯片以外,我们亦完成了多项其他实验性功能的开发。但大多实验性功能尚处于临床测试期间,暂未对社会广泛公开。 </p><p>本报告为实验性功能:人格填写技术的项目进度综述。 </p><p>人格填写技术项目含三方面开发内容。 </p><p>【1.记忆加工技术】 </p><p>此技术在芯片项目提出时即被纳入开发计划,在芯片全社会推行前已开发完毕。 </p><p>芯片既能够读取个体信息,那么理应也能够写入信息。在研究中,我们很顺利地开发出了记忆写入的功能,但在后续的伦理讨论和风险预测讨论等环节,我们决定不将此功能纳入芯片的基本功能范围。 </p><p>此技术具有中等保密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在医疗,安保,再教育,社会观测和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应用。本技术已十分成熟,若手术正常,则不会发生记忆加工后个体不稳定的情况。 </p><p>本技术的典型案例为“演算样本”项目。该项目选取体外生育诞生的,各项数值均处于当代平均水平的幼儿个体,利用记忆加工技术修改其有关家庭背景的芯片内容,让其认为自己是某“演算样本”实验家庭的成员之一,而后持续追踪观测其发展轨迹。 </p><p>然而,对于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个体,我们希望其能尽量以自然状态发展,在非必要时不采取记忆加工手段对其个体信息进行干预。特别地,对于超演算级的个体,我们会尽可能避免使用记忆加工手段干预。我们目前无法准确得知“超演算级”人群异于常人的关键原因,因此不会采取可能影响超演算级判定结果的风险性手段。 </p><p>【2.人格重置技术】 </p><p>在记忆加工技术开发完毕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衍生开发了人格重置技术。 </p><p>核心原理和记忆加工技术基本一致,但在人格重置技术中,额外增加了人格数据备份保存这一步骤。我们原先认为此行为可能无法匹配现行的伦理规范,但在与初代技术开发志愿者砂金虹进行讨论后,我们修订了伦理规范内容,规定人格数据备份本质为信息资料,不被视作人类,不具有人权。因此,在本技术开发初期,我们按照遗嘱收集了砂金虹死亡后遗留的人格数据备份信息,并将之使用在人格重置技术的开发中。 </p><p>人格重置技术分为两部分:将个体的认知还原到备份时的状态,以及将备份的数据写入空白芯片。 </p><p>前者的技术开发非常顺利,现在已经投入到医疗和实验项目使用中,典型案例为“溯流计划”项目,通过重置实验个体多嵨崇行的人格到备份时状态,可以无数次逆转该个体对自身“已死亡”的判断,并确保实验体在项目结束时没受到可观测到的伤害。然而此项目是否会造成深层心理创伤目前不得而知,相关追踪仍在进行中。 </p><p>但将备份的数据写入空白芯片的技术开发遇到了阻碍。我们无法通过将砂金虹的人格数据备份写入空白芯片的方式将其“复活”,无论我们有多么确信数据已写入成功,但配备对应义体的空白芯片始终无法控制身体进行活动。我们推测这是因为砂金虹的人格数据备份判定自身已死亡,而我们无法解明死亡的判定信息位于何处,因此该信息无法消除,死亡状态无法逆转。 </p><p>于是我们按照砂金虹提出的另一方面实验计划,开展了部分信息写入的实验。 </p><p>【3.人格填写技术】 </p><p>我们将砂金虹的人格数据备份分割,并将其视作与基因库随机数同等水平的参数写入人工体外生育的新生儿个体芯片中。 </p><p>通过未来演算系统的辅助,我们认为如果分割份数过少,则砂金虹的人格会与新生儿人格发生冲突,导致精神不稳定或更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因此我们最终决定将砂金虹的人格数据备份分割为七个部分,在此条件下可以保留她的部分影响力,并且不会干涉到新生儿的主人格的正常发生。 </p><p>我们正在持续追踪以砂金为姓氏登记的七个子代个体,目前未观测到异常。 </p><p> </p><p>//历史记录中已删除部分: </p><p>我们已尝试将存活个体的人格数据备份写入空白芯片。因克隆体相关的伦理规范尚未完善,参与此实验的受试志愿者仅有一人,该项目的所有相关内容均为高度机密。 </p><p>根据现行的伦理规范,对于人类克隆体,我国只认可唯一个体具有人权。 </p>

发布时间:2025/04/16 19:26:32

2025/04/16 DRlite·弹丸论破悖论演算 档案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