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流年不利,寒气入体”,若是早知道在路边随便看的卦这么准,陈荇漪定是要做足了准备再去跑这次商的。可惜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她只能拖着头昏脑胀的身子回到金钱卦交差。</p><p><br></p><p> 伶牙俐齿的女孩儿在门派里很是讨喜,刚走进门就被一个师姐拉住捏了捏脸:“昭彤回来啦,哎呀,小脸怎么红扑扑的。”</p><p><br></p><p> “别提啦!出发前我瞧着路边有个算卦的不收钱,就去卜了一卦。”陈荇漪一副沮丧的表情,没有像往常一般拽着师姐的手撒娇,偏过头去咳嗽,“咳咳……到头来真被那不吉利的签文说中了,这一趟没赚得多少银子,还染了风寒。师姐你快离我远点吧,要是把你也闹得不舒服了,我是要自责的。”</p><p><br></p><p> 话毕她不舍地推开师姐,火速交完差回到家里歇息去了。</p><p><br></p><p> 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她练功之后极少生病,本以为休息几日就能痊愈,没想到这一遭风寒倒是受足了罪。病到第三日她终于认命,掀开被褥挪开床底的一条木板,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挑出几枚长得不算周正的铜板,盘算着出门看郎中。</p><p><br></p><p> 一路走一路咳,一路数自己这一来一回的盈亏,真走到了医馆前,她反而开始不情不愿,想到自己的存款要有去无回地减少就浑身刺挠。但这钱可省不得……陈荇漪正要咬咬牙踏进去,路边两个百姓的交谈就顺着风飘进她的耳朵。</p><p><br></p><p> “老李?你的病还没好呐。”</p><p><br></p><p> “唉,是啊。光是来看病,家底都要掏空咯。”</p><p><br></p><p> “你也是个命苦的……哎,我听说有个大善人在城外义诊,你要不去看看?”</p><p><br></p><p> 义诊,不要诊费的那种?真是打瞌睡送枕头,正是时候!悄悄把义诊的地址听来,陈荇漪把已经在手里盘了好一阵的铜板装回钱袋里,喜滋滋地赶过去。</p><p><br></p><p> 到了地方,她首先就被等候着的人数惊到了。长长的队伍里大多是穿着朴素的平头百姓,好在她一向勤俭,混在人堆里才不至于太招摇。她探头看了看,队伍尽头的案桌后坐有一女子,华贵的锦衣衬得人很是脱俗。</p><p><br></p><p> 这般有来头的人竟然愿意抛头露面做义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还能将秩序维持好,倒是新奇……陈荇漪跟着人一步一步往前走,惊觉队伍前进的速度并不慢,这郎中应当是个熟手。</p><p><br></p><p> 想着,她跟前头的人搭起话来:“大哥,我瞧着这郎中年纪不大,你可知她是何许人也?”</p><p><br></p><p> 那男人跛着脚,淳朴地朝她笑了笑:“姑娘你问错人啦,我也不知呢。郎中和病人本就是萍水相逢,更别提那位并不在此定居,就算记得名讳,再遇见怕是也忘啦。”</p><p><br></p><p> 也对,事上哪有那么多巧合,同一个医生再次经过的时候自己正好又生病。陈荇漪了然地点点头,听到那人继续说:“姑娘看上去康健,想必是有难治的隐疾才来请小菩萨看的吧。”</p><p><br></p><p> “呃……咳咳!嗯。”</p><p><br></p><p> 她总不能承认自己是舍不得花钱才带着小小风寒过来的吧。</p><p><br></p><p> 好不容易含糊过去,她脑海里还一直盘旋着男人轻轻巧巧的“小菩萨”三个字。陈荇漪踮起脚又朝前头张望,那游医已经离她不远,坐得端端正正、神态平和,真有足足的悬壶济世风范。菩萨心肠,这称呼倒也没叫错。</p><p><br></p><p> 轮到她坐到小桌前时,那游医抬头看她一眼,并未因为她生着风寒这等小病而表现出异常,按部就班地一番望闻问切后随即提笔唰唰写就一张方子:“你此番病得久,想来是因着舟车劳顿后没有恢复过来。你按方子抓药每日服下即可,我在寻常药方里添了温中散寒的干姜,味道大抵不会好,你莫要躲着不喝。”</p><p><br></p><p> “诶。多谢。”陈荇漪心虚地摸摸鼻子。怎的连她不爱喝药都能看得出来?</p><p><br></p><p> 乖乖拿了方子回去每天捏着鼻子喝药,过了没几天,多日来的不爽利就一扫而空。她想打听游医的消息,果不其然没有在东临州地界得到一丝回音,怕是人家早已远走。</p><p><br></p><p> 要是一般人,错过了便错过了,看一次风寒的恩情在人家那里大抵也是排不上号的。但陈荇漪是谁?一文钱的往来她都记得门清。若那郎中只是为着个行善的名头义诊也罢了,可她怎么想都觉得,“小菩萨”是真善人。</p><p><br></p><p> 这种便宜她还是不愿占的。</p><p><br></p><p> 于是陈荇漪找了相识的人问来这次看诊应付的诊费,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她记呀记呀,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月,家里的庄稼都长得一人高了,她才又一次打听到有人在义诊的消息。</p><p><br></p><p> 会是她吗?</p><p><br></p><p> 陈荇漪怀里揣着上一回的诊费买成的药材,气喘吁吁地跑到义诊现场去,踮起脚来望了又望,总算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身影。这下总算是安心了,她不想打扰其他人看诊,挑了块干净些的地儿就地坐下,掏出特意带上的账本看了起来。</p><p><br></p><p> 这一算账,可就给她算进了钱眼里。吵吵闹闹的谈话声也听不着了,队伍往前走的动静也感觉不到了,好一个忘我之境。</p><p><br></p><p> 不知道多久以后,搭话的声音吓得陈荇漪忘记了刚刚脑子里的数字:“这位小妹,你也是来看诊的吗?”</p><p><br></p><p> “哎呀!”,她慌忙合上账本抬起头,才发现义诊已经结束了,眼前的正是上次见过的那“小菩萨”。</p><p><br></p><p> “一不留神怎的就这个时间了!”陈荇漪一拍脑袋,“我呀,是来还姐姐上次看诊的诊费!”</p><p><br></p><p> 说着她把怀里的药材拿出来,也不管人家还认不认识自己,嘴里叽叽喳喳地说开了。</p><p><br></p><p> “也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上次你来东临州时替我瞧好了风寒呢。</p><p><br></p><p> “不记得也没关系,我看你是真心在做好事的好人,好人的便宜我可不能占,诊费我问过镇上的郎中了,应当不会短了你的。</p><p><br></p><p> “我又怕你不肯收,特地买成了药材给你送来。这是当归、这是三七、这是连翘、这是……呃,凑零头的一叠医方纸。”</p><p><br></p><p> 她一股脑地把东西塞到人家怀里:“你是医者,你应当比我懂得多,若是用得上那就拿去用吧!”</p><p><br></p><p> 惯于施与的游医哪里得到过这样热情的回报,那人愣愣地接过陈荇漪塞来的东西,粗粗一看,还真值一张风寒方子的钱财。欣喜和感动冲得她眼眶一热,抬起手拂去两点泪:“谢谢,小妹有心了。”</p><p><br></p><p> 生龙活虎的人儿见了对方的眼泪就没了招,眉飞色舞的一张小脸也耷拉下来:“姐姐这是做什么,不过就是些寻常的东西。”</p><p><br></p><p> “小妹的心意才是最重的。你记着这事许久了吧,义诊多年,还从未有人如你这般特意寻我。”说罢,又是一阵哽咽。</p><p><br></p><p> 陈荇漪最是看不得这个,心都揪在一起,连忙打岔道:“还不知姐姐名讳呢。我名陈荇漪,字昭彤,姐姐挑顺口的叫就成。”</p><p><br></p><p> “阮天青。”</p><p><br></p><p> “阮姐姐的名字和人十分相衬呢。我听来看诊的人里有的叫你‘小菩萨’,真真是贴切。”</p><p><br></p><p> 阮天青闻言一惊:“我哪里当得起!”</p><p><br></p><p> “我还管自个儿叫财神爷呢,怎么当不起了!做好事的,那就是菩萨。”</p><p><br></p><p> 对面的人扑哧一笑,收拾收拾手上的药材:“你这财神爷倒是大方。”</p><p><br></p><p> “我这叫生财有道呀,诚信为本方能财源滚滚。”陈荇漪得意地把账本揣到怀里,眼睛一转,“欸,若姐姐这儿缺药材,我可以试着从进山的人那儿收一些卖给你。放心,我不赚黑心钱,扣掉人工和运输花去的钱,一份药材我只赚你一铜板——不过,这低价药材可就不给家里有钱的那些人用了,还得姐姐看诊的时候把把关。”</p><p><br></p><p> 每个人都有身子不爽利的时候,想从看病抓药里捞油水的人阮天青见过很多,她不喜欢那些人的油腔滑调,但像陈荇漪这样真诚的,竟意外地不算讨厌。来她这里看病的多是付不起诊费的穷苦人家,若是能有价格低廉的药材可以用,想必能帮上他们更多……</p><p><br></p><p> 思及此,她点点头:“若是有这样的门道是再好不过。我没想到陈妹妹还是个生意人。”</p><p><br></p><p> “姐姐想不到的事可多啦,多同我说说话,还有更多好事等着你呢~”</p><p><br></p><p> 明明刚刚相识,陈荇漪就做足了女儿家姿态走上前来挽上阮天青的胳膊:“现下也没人要看诊了,我陪姐姐收拾东西去!”</p><p><br></p><p> 人群散去后冷冷清清的一方天地因着陈荇漪的存在热闹了许多,阮天青跟着她向案桌那边迈出步子,心中像在最炎热的时候饮下一碗绿豆汤那般清甜。</p><p><br></p><p> 心善的医者不禁莞尔,陈荇漪说得没错,生财有道,这财若是一定要进谁的钱袋子,那就让她财源滚滚也算是好事一桩。</p>
好温情的故事呀,喜欢女孩子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