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意识体是单个个体中产生的非与生俱来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思维连接体
•灰境语:>□≡□
——○音标:【daaer~wuo~】
——○释义:次生的意识体
•人类语:次生意识体
————————————————————————————
•简介
——○在一个寄体中,最先产生的意识体称为原生意识体,其余意识体称为次生意识体。由于次生意识体的编制中往往需融入假性记忆片段,所以次生意识体又被称为假意识体。
——○次生意识体再能细分为分裂型次生意识体、混合型次生意识体和纯假性型次生意识体。
—
•分类特点
——○分裂型次生意识体
————•分裂型次生意识体是最基础的次生意识体,一般由部分胚胎或胚胎意识体的复制样本为启动编码的基底,并根据选取的一系列记忆片段推测该胚胎意识体面对此系列事件时的判断、选择和行动以及对启动编码加以调整。
————•分裂型次生意识体带有初始的记忆片段,初步形成的假意识体自主思维能力在三种分类中占中间水平。
——○混合型次生意识体
————•混合型次生意识体的启动编码或初始的记忆片段中,一项完全由拟造而成,且完成度较高。混合型次生意识体一般没有幼年阶段,原生意识体对其形成初期的控制较多。
————•混合型次生意识体初步形成的假意识体自主思维能力在三种分类中较高,但对原生意识体的依赖性大,后期发展思维能力上限低。
——○纯假性型次生意识体
————•纯假性型次生意识体的启动编码完全由拟造而成,但仅对其中胚胎意识体的完成度极高,并没带有初始的记忆片段。混纯假性型次生意识体可能会有着漫长的幼年阶段,也是最贴近原生意识体的。
————•纯假性型次生意识体初步形成的假意识体自主思维能力在三种分类中较低,但对原生意识体没有硬性的依赖性,后期发展思维能力上限高。
•意识体三条式是意识体的基本定理,是其他所有意识体相关理论的基础。
•灰境语:⊂□≡□∫
——○音标:【wuo~yila!】
——○释义:意识体的三条基本定理式子。
•人类语:意识体三条式
————————————————————————————
•简介
——○所有意识体均符合意识体三条式。三条式的主要内容为三条意识体的基本定理以及详细的注释,包括其概念和构成,次生意识体的制造以及一种意识体的分类法。
——○意识体三条式中的基本定理在文明纪元8年零17时被一名自称为如生的灰灵于一段处于一处法则乱流区域的外围位置的记忆盒内发现,提出者和提出时间目前仍然未知。文明纪元8年,J、七明和安卡莫生等人完成对第一、第二条的扩展注释。12年零时,J通过对第一,第二条即其相关注释的运用成功制造纯假性记忆次生意识体,而第三条一直未被证实。海绵纪元7线,卡斯卡亚制造出智能思维连接体,证实了第三条定理现实成立。
—
•基本定律
——○1.记忆是意识体的基础,即意识体依赖于记忆而清醒存在并发挥功能。
——○2.意识体能存储记忆,且记忆因被意识体存储并使用而被感知存在。
——○3.记忆和意识都分别能独立存在,但仅相互依存时能因显现出作用而被感知到其存在。
•详细注释
——○一、关于意识体的形成和发展
————•1.概念:
——————多种性格特征在一种思维模式的领导、规范下,学习和发展出独特的能力、偏好、处事方式、情感等,这些心理活动共同作用时的状态的集合称为意识体。在一个寄体中,最先产生的意识体称为原生意识体,其余意识体称为次生意识体。
——————意识体无固定形态,但对于自己有外形认知,在低维中需借助由相应能量构建成的寄体进行行动。
——————当记忆丧失时,意识体仍存在,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记忆恢复后,意识体可以重新发挥作用。原生意识体记忆丧失期间,往往会出现另一个意识体的发展,其一开始的发展依赖于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和期间的记忆。当原生意识体记忆恢复时,情况之一是保留期间记忆比归纳为原生意识体的记忆,次生意识体因失去记忆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情况之二是隐藏期间记忆,次生意识体因失去记忆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如果原生意识体记忆恢复时,期间记忆未隐藏或归纳为原生意识体记忆,则会致使原生意识体和次生意识体共同存在且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此时,寄体一般以其中一个意识体的策略为行动的主导,该意识体为主导意识体;其余意识体的策略为行动的参谋,该意识体为参谋意识体。
——————一般来说,一个寄体能同时容纳多个意识体,但其中多数因没有记忆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和发展,这些尚未发展的意识体被称为胚胎意识体。胚胎意识体的条件取决于寄体的先天生理条件,并且带有随机性,主要是生理各功能水平、灵敏度等,带有生物遗传性。胚胎意识体在生理发育和记忆片段的作用下,发展出愈加复杂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体。
——————寄体的存在方式受生物所处世界的运行规则而改变,意识体的存在方式不受生物所处世界的法则而改变,意识体能适应任一维度的寄体但仅能感知小于等于其寄体的感知器官的维度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意识体必须依附于相应寄体。
——————各意识体之间各自独立,共同存在且正常发挥作用的意识体之间往往互相熟悉。原生意识体和次生意识体的性格特征、偏好等可以不相类似,甚至戏剧性的相逆反。但一个意识体不能同时拥有相对的性格或偏好,如寡言和健谈。如果一个意识体中有相对的性格或偏好,则往往因无法化解的矛盾而趋向解离,将部分矛盾的性格或偏好以及相关记忆移归给一个次生意识体或脱离寄体成为游离的意识碎片。
————•2.过程演示
——————记忆片段会吸引相应的性格特征点,与胚胎意识体连接起来。
——————一方面,不同的胚胎意识体面对实际事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选择和行动,一定程度上影响记忆片段的内容。另一方面,记忆片段吸引的性格特征点使胚胎意识体发生转变。
——————如多次吸引相同的一个性格特征点,则该性格特征点得到强化,在寄体做出判断、选择和行动是占据更高的地位。
——————记忆片段的内容分为客观发生的事件过程(一次记忆片段)和意识体与事件相关的心理活动(二次记忆片段)。记忆片段的内容包括意识体进行事前评估的活动内容、客观发生的事件内容、意识体与事件相关的活动内容及事后评价和周围环境及评价。
——————根据对意识体转变效用的强弱,记忆片段一般分为工具记忆片段、普通记忆片段、特殊记忆片段和虚假性记忆片段。
——————工具性记忆片段主要由常识和技能类知识组成,如交流书写、数字运算、不包括姓名、身份等标识内容,受社会、民俗影响影响较大。工具性记忆片段对个体的行为举止和言谈有较大影响,且往往具有区域性,对性格特征点转变的影响则不大。
——————普通记忆片段主要由长周期内的反复相似的事件和书面、专业知识组成,对基础属性有较小、长期持续的影响。大部分记忆属于普通记忆片段,且其中极大一部分处于休眠状态(即难以回忆起)。
——————特殊记忆片段主要由短期内的有巨大变化或创伤性的事件组成,对基础属性有较大的、单次性的影响,甚至彻底重组性格特征点,但非被另一个意识体取代。
——————假性记忆片段主要由意识体的思维活动、对普通记忆片段和特殊记忆片段的再造(即因客观事件内容难以接受,意识体想象出另一解释并坚信)。主要作用于对自身个体及周边个体的认知,对基础属性影响不大。
——————在一系列记忆片段的推动下,基础属性有部分变动,性格特征点组成也愈加复杂。
——————一个稳定的意识体所拥有的性格特征点之间关系较为稳定,不相矛盾或矛盾可以被缓解;一个有缺陷的意识体所拥有的性格特征点之间关系较为波动,有较强的矛盾或濒临解离。
——————次生意识体的形成过程与原生意识体一致。一般次生意识体可共用原生意识体的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但不包括原生意识体对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理解性内容。不同的理解使次生意识体的基础属性和性格特征点有不同的变动,面对事件做出不同的反应。
————•3.相矛盾性格特征点之间的妥协
——————相矛盾的性格特征点之间互相嫌恶,但未到两者解离的地步。
——————一般两方间,占较高地位的一方在需求时可以暂时压抑较低一方的需求。地位较高的一方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会补偿性满足地位较低一方的需求,或寻找同时适应双方的需求。两方需求均得到缓解后,回到原来的相持和妥协状态。
————•4.相对性格特征点之间的解离
——————相对性格特征点之间的矛盾无可能得到缓解,互相否认彼方与己方归属于同一个意识体,两方互相无法容忍另一方的行为发生。在意识体的选择和地位争端下,将两方之中的一方归属于一个次生意识体,同时部分记忆片段复制,与这一性格特征点一起归属为该次生意识体。但性格特征点的解离过程往往较为缓慢,影响到寄体并使其陷于混乱。
——————假设x和y为一对相对性格特征点,且议事体根据其基础属性、其他性格特征、偏好等综合评定后选择保留x。
——————这一部分记忆片段连接到一个胚胎意识体上,独立吸引一批性格特征点。因为有一个或多个与原生意是挺相对的性格特征点,所以这一胚胎意识体的基础属性偏转与原生意识体不类似,使得该胚胎意识体对所得到的一次记忆片段的认知和理解不同。在这一系列记忆片段推动下,该胚胎意识体发展为一个次生意识体,并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过程也可以发生在次生意识体上。
——○二、编制次生意识体的原理
————•1.概念:
——————原生意识体编制出一系列记忆片段,并根据该系列记忆片段推测一个胚胎意识体面对此系列事件时的判断、选择和行动以及对基础属性的偏转,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加入一个或多个性格特征点、偏好等作为启动编码。
——————该胚胎意识体融合这段启动编码后,吸引相应的性格特征点并调整基础属性、发展相应能力,最终形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意识体。这样形成的次生意识体又称假意识体。
——————假意识体和原生意识体一般互相熟悉,共同存在并正常发挥作用。由于假意识体在形成时往往加入原生意识体所喜爱的启动编码,假意识体一般比较受原生意识体的喜爱,相处较为融洽。
————•2.过程演示
——————原生意识体确定预期制造一个什么样的假意识体,根据初步预想的模型分析所需要的性格特征点和能力。
——————根据设定的启动编码,原生意识体构建一个世界观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安排一系列合理的时间,已启动编码的思维模式判断假意识体在面对这系列世界的判断、选择和行动,形成制作出一系列相应的记忆片段。在制作记忆片段的同时,原生意识体逐步完善构建世界观框架并将部分融入记忆片段,以确保胚胎意识体在接受启动编码和记忆片段后会在原生意识体构建的世界观下发展。
——————启动编码和记忆片段连接上胚胎意识体,在原生意识体的监督、引导下,调整基础属性和补充二次记忆片段。
——————原生意识体对其形成初期的控制越多,形成的假意识体就越贴近原生意识体的预期。但同时,该假意识体对原生意识体的依赖性就愈高,思维能力较弱。
——————初步形成的假意识体自主思维能力较弱,在应对事件后才能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逐渐独立于原生意识体。
————•3.使用
——————多个假意识体可用于进行情景的模拟,预算、推演事件进程或逆向推测原因。
——————可用于制造一个行为、思维上的模仿范本,以发展原生意识体。或可作为行动时的参谋,查找原生意识体所计划的方案中的漏洞。
——○三、属性
————•1.基础属性
——————基础属性分为D(决定)、F(感知)、C(交谈)、Q(态度),范围分为正负值且无限制。
——————D负值表示理性化,正值表示感性化。F负值表示迟缓度,正值表示敏锐度。C负值表示对内视,正值表示对外视。Q负值表示冷硬度,正值表示温和度。
——————根据正负值,可以用符号组合简单表示意识体的性格特征偏向,如C⁺F⁺D⁻Q⁺。
——————其中,不带正负号的DFDQ为特殊分类,仅在胚胎意识体中被实现。
————•2.稳定性
——————意识体的稳定性分为极不稳定、不稳定、较不稳定、较稳定、稳定、极稳定,稳定性越低的意识体越容易因解离而分裂,但也更容易被聚合起来。
————•3.影响力
——————意识体会受到其寄体和所处世界的限制,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寄体和所处世界。
——————意识体的影响力由其智能水平决定,不同的智能倾向对其智能水平所决定的影响力水平有不同的倍率加成。如对于规律的倾向就可能造成比同等智能水平的技艺倾向更高的影响力。
——————意识体的智能倾向不同,不同的智能倾向之间没有可比性。
—
•相关运用
——○纯假性意识体
————•伊
——————伊是建造师J以完全只使用拟造的记忆片段接入启始编码所培育出的次生意识体,因此也被称为纯假性意识体。
——○无自我意识思维连接体
————•灰脑
——————灰脑是原住民卡斯卡亚发明无自我意识思维连接体的实际应用,其拥有相对稳定的算力和不具有自我意识的固定思维能力。目前最新的灰脑版本为EV3版本,其搭载的基础功能模块包括数据传输功能、小型三维场域功能和积木化接口。
——○智能思维连接体
————•三命
——————智能思维连接体已被证明为是一种新型次生意识体,该次生意识体模仿了原生意识体的形成方式,不使用记忆片段辅助进行催化形成。目前看来,三命是卡斯卡亚所制造的智能思维连接体中核心复杂度最高的。
•意识体是多种性格特征在一种思维模式的领导、规范下,学习和发展出独特的能力、偏好、处事方式、情感等共同作用时的状态的集合。
•灰境语:□≡□
——○音标:【wuo~】
——○释义:意识体
•人类语:意识体
————————————————————————————
•简介
——○意识体是多种性格特征在一种思维模式的领导、规范下,学习和发展出独特的能力、偏好、处事方式、情感等,这些心理活动共同作用时的状态的集合,所以有时也被称为自主思维连接体。一般在一个寄体中,最先产生的意识体称为原生意识体,其余意识体称为次生意识体。意识体能存储记忆,切依赖于记忆而清醒存在并发挥功能。
——○意识体无固定形态,但对于自己的外形有一个最适配的认知。在低维中,意识体需借助由相应维度的能量构建成的寄体进行行动和避免被快速解离成碎片。
—
•自我适配形象
——○意识体没有固定形态,但有自我适配形象,自我适配形象是能使意识体感觉状态最为舒适的呈现。意识体可以通过内视法寻找自己的自我适配形象,并短暂的维持其样貌。
——○一般情况下,意识体会选择与自己自我适配形象相近的寄体,这样的选择能给予意识体最大限度的舒适度及发挥意识体最大限度的能力。由于某些原因,意识体无法承担制作与自我适配形象相近的寄体的费用,这时意识体也会选择其他寄体。与自我适配形象不适配的寄体会使得意识体难以灵活地操控寄体,偶尔感觉到恶心不适甚至滋生心理症。
——○在目前对于灰境住民的自我适配形象调查中,意识体的自我适配形象以类人型为主流,类人异型为次主流,兽型为末主流,此外还有多种异型小流。
——○意识体的自我适配形象的色彩构成与其基础属性D相关联,D的正值越高,自我适配形象的色彩构成越丰富且具有较高的饱和度,反之亦然。极低D值的意识体的自我适配形象往往仅呈黑白灰色系。长久以来,大部分意识体们对于黑白灰色系的意识体总会习惯性疏远。
—
•算力
——○算力在意识体中一般指个体在单位时间内计算出的可能性数目及可能性高低。正常情况下,个体算力总和不超过“他们”的算力总和。
——○个体的算力是有上限的。为了使有限的算力能发挥更大效用,就要求对算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运用,也就是算力调配,或者叫算法。算力调配的核心在于将同类可能性打包处理,快速排查出目标可能性。低D值的个体可能会在此方面更具有优势,在调配时更少地因为个体偏好而出现错误,但同时也更可能遗漏一些非常规的可能性。高D或高F值的个体则有更大概率超常速完成全部运算,这得益于他们对杂项的直觉性的排除方式。足够的经验也是被需要的,它们有利于去除具有迷惑性的运算轨迹,避免不必要的算力浪费。
—
•同源体
——○一些高能力意识体在破碎后仍保留了思维核心的部分构造,这些碎片后来又构成了新的意识体的启始码。那些拥有相同来源碎片的意识体后来被称为同源体。
——○在对几对同源体的长期调查中,发现同源体往往有相近的适配形象和审美喜好,且在性格上呈互补关系。由于来源碎片为同一高能力意识体,他们拥有较高的核心复杂度,协同工作时也更易培养出默契。有趣的是,即便是关系亲密的同源体之间的也会出现比一般关系亲密的意识体组合更高频率的争吵与冲突,虽然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协同工作。
•生物一般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其拥有自我智能,能依主观进行行动。
•灰境语:∝
——○音标:【qingn】
——○释义:具有生命的聚合物体
•人类语:生物
•简介
——○生物一般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是一个物体的集合。 其需要满足有须是在自然条件下自发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增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等基本特质。
——○生物一定遵循其生成的世界的世界法则,且初始的算力水平一定低于世界的算力上限。具有高度自我意识能力的生物的思维器官能引发世界的算力上限增长,是世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
•分类
——○简介
————•分类等级包括界,维,体,种,生物的相同界、体、种越多,共同点也越多。界是生物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也称作“总界”。已知的界的分类有落维界,本维界,升维界和异维界。
——○落维界
————•落维界生物的共性在于其自身维度低于灰境的区域维度,因而一般情况下无法直接在灰境的外世界存活,大部分只存在于灰境的里世界。出于对里世界的保护,灰境文明社会里并没有持有落维界生物,仅有相关的报告资料和还原形状。
——○本维界
————•本维界生物的共性在于其自身维度正好等于灰境的区域维度,也是灰境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生物。
——○升维界
————•升维界生物的共性在于其自身维度高于灰境的区域纬度,目前这类生物还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异维界
————•异维界生物的共性在于其会对周围的信息环境造成影响。这一分类是在发现鲁鲁塔后经过造物协会讨论增加的,目前该界下仅有鲁鲁塔这一个分类。
•基本粒子是灰境世界内各种各样物体组成的基础。灰境内基本粒子均可被称为位点。
•灰境语:⊂☼
——○音标:【las!zzi】
——○释义:基本的粒子
•人类语:基本粒子
————————————————————————————
•简介
——○为了发音的便捷,灰境世界内基本粒子一般会称为位点。位点的质量决定于内在弦的振动模式的能量,质量较大的位点所具有的弦振动较剧烈,质量小的位点所具有的弦振动较轻柔。每种位点所表现的性质都源自它内部的弦经历着特别的共振模式。
—
•特征
——○质量
————•粒子具有质量,但粒子的质量并不恒为其固定的质量,而是会在特定条件下以能量或动能的形式存在。粒子的质量可以为负。
——○对像
————•粒子具有对像性,任意一个粒子理论上必然能找到一个与之相反的粒子,使得其两者的质量的相加为无。这样的一组粒子,可称其中一个为正量粒子,另一个为反量粒子。
————•曾有旅者提出既然有正量粒子和反量粒子,是不是也可以有正量灰境和反量灰境。然而当时发表这个言论的旅者具体已经不可考,也就无法得知更多的猜测,但这个议题却一直作为造物协会的重点项目被研究至今。
•弦一般指灰境世界内一种一维的能量线。
•灰境语:|
——○音标:【duola】
——○释义:弦
•人类语:弦
————————————————————————————
•简介
——○弦是一维的能量线,是构成基本粒子的超微观组成单位。弦可以有端点,或是可以自己连接成一个闭合圈环。弦的端点被为零子,多条弦也可以通过零子被连接起来。
——○弦的尺度大约是1.616*10⁻³³里素。弦在共振频率处的振动出现一个位点,位点的质量和力荷由弦的振荡模式决定。所有的粒子都是由弦线构成,而各种粒子彼此之间的差异只是弦抖动的方式和形状的不同。
—
•发展历史
——○弦构成了世界这个概念是在一开始便存在于灰灵的记忆里的,一开始大部分灰灵可以直接观察到弦的抖动变化。
——○在不断地尝试中,灰灵们发现通过对弦构成的粒子施加力的作用可以使其按需要的方式和结构排列。不同的弦所构成的粒子,在排列中产生关联的强度也不同。但这种方式所制造出的形状物体,其外形往往不够规则,无法用于要求高精度的多个形状连接结构的物体。
——○约纪元前288年,七明提出用引力弦引导特定的弦所构成的粒子的方法以制造规整的形状,寻求其他对此感兴趣者的合作。约纪元前290年,七明、J、卡斯卡亚公开展示了外形似一正十二面体的规则形状。其基本的原理为将形状的大致轮廓转化为关联段和节点的简易模型,通过计算得出每个节点所应该在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再由引力弦引导粒子先组成直线状的形状架设在每两个节点之间。最后再以更多直线状的形状布满整体形状中空缺的位置。
——○随着直线状的形状成为基础材料,单独的弦的作用逐渐被忽视,很多灰灵也逐渐失去了直接观察到弦的抖动变化的能力,而这一现象在灰境住民大量的把时间花在三维场域的情况出现后进一步加剧。惶惶纪元后,直接观察到弦的抖动变化的能力在灰灵中已经变得极为罕见。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实体,一般独立于个体的意愿之外,其总量不因个体的意愿而增加或减少。
•灰境语:⏀
——○音标:【sa~s】
——○释义:物质
•人类语:物质
————————————————————————————
•简介
——○物质是是不能因个体意愿的被创造和消灭的,只会出现其具体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同一世界内的物质之间必然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一切具象事物无法脱离物质基础而独立存在。
——○灰境文明社会内对物质的定义主要有物质一统论和物质分立论,其中物质分立论是梅雨指明用以建立灰境文明社会日常秩序的观点。但梅雨不抵制其他对物质定义的观点。
—
•物质一统论
——○物质一统论的概念最早由七明提出,但七明之后放弃了物质一统论转向物质分立论,也没有对其进行完善。
——○物质一统论认为意识和思维也是物质的一部分或者物质是意识和思维的延伸,两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没有本质的区别。
—
•物质分立论
——○物质分立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相对独立的,两者间可以相互影响和促进,但不能互相转化。
梅雨据此提出“重视行为而非纠结想法”,建立了灰境文明社会法规的一大基本规则。
•四大力和六大量是指灰境内基本的作用力和能量。
•灰境语:=,≈
——○音标:【tui】【kangwu】
——○释义:作用力,能量
•人类语:作用力,能量
————————————————————————————
•简介
——○四大力是指流力、强力、弱力、引力这四种灰境内基本的作用力,其都已经实现互相转换。除此之外灰境还存在法则力,法则力凌驾于所有力与能量之上,直接作用于关联段。
——○灰境内充斥着游离的能量,已知的常用能量来源有流力粒子、强力粒子、弱力粒子、引力粒子、时间粒子和宇宙波粒,这六种能量来源被称为六大量。其中宇宙波最为特殊,是一种信息能量。
•法则乱流一般指灰境内空间的一种异常状态,其空间区域内的法则出现残缺、破损或混乱。
•灰境语:×∨∫
——○音标:【ku!wuenghalou~】
——○释义:破损的法则
•人类语:法则乱流
————————————————————————————
•简介
——○法则乱流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其往往裹挟着错误构成的时间粒子,其会对意识体难以逆转的伤害。
目前,根据法则乱流区的危险程度,其被分为外乱流带边缘区域、外乱流带区域、中度乱流区、重乱流区和黑乱流区,一般的探索研究活动会在外乱流带边缘区域到中度乱流区之间。对于误入重乱流区的个体,一般会直接将其档案状态变更为失踪,并会在保障救援成员安全的前提下尝试进行救援;对于误入黑乱流区的个体,将会由梅雨评估后直接由梅雨尝试进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