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丢人了。
林南这么想着挂断了电话,抽出最后一张纸巾,胡乱地把脸上剩余的眼泪鼻涕一擦,抬手把帽子又往下拉了点,沿着跑道朝亮灯的操场出口走去。是深秋了,没什么人晚上来操场跑步,只套一件大衣有点冷。
这是她这个月第一次打电话回家,一边打一边哭,用完了两包纸巾。可是她实在想不到除此以外还能打给谁了。这样想来好像有点凄惨,她在这座还不算熟悉的城市里一个能说话的人也没有。到底是怎么走到这样的境地里来的呢?林南把大把的纸团丢进门口的垃圾桶,一边走神一边伸手去摸车钥匙。今天晚上天气不坏,虽然看不到星星,至少比昨天好。
今天不坏。什么都比昨天好。昨天她忍着让人不舒服的气氛上完课,然后独自一人在风雨里等了半个多小时公交。她没有吃晚饭,觉得有点胃痛。车里光线昏暗,好像潮湿发霉一样的女声机械地播报信息,听起来皮笑肉不笑。公共汽车继续前行,于是她起身问师傅刚才那一站是不是没有停靠,换来昏暗里跌撞着劈头而来的一句“你又不是残废了不会提前站起来吗”。
林南在那一刻被骂得有点懵,大概是躲在玻璃外壳下太久,一时没法习惯这种无缘无故的尖锐的恶意。可是她还没吃晚饭,没有力气骂回去。她想,fine,可能大家都有烦心事吧。雨点密集地坠落狙击,林南默默地下车,走回学校,一脚踩在水潭里,带着点怨气和委屈地看着迎面而来的车辆亮起的大灯。
最后她浑身湿透地回到宿舍,也没有多说一句话。
所以今天在看到那条消息的时候她就像一个被针扎破的气球。失望堆积得太多,哗啦一下,全倒了。
也许一开始就不太对,一个月前,两个月前。那时候她只是觉得有点压抑,有点喘不过气。附着在她身上的东西太多太重,如同层叠久积的污垢一般凝成一副盔甲。她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一大堆杂乱、从不知何处来又无限向前延伸的细线围出的一处微小空隙之中,这些线锋利如刀匕,稍加触碰就能划破皮肉。只要她稍一动作,不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由触到这些线带来尖锐的疼痛感。她自我封闭,又寸步难行。
林南觉得很恍惚。这就是她在六月的那场浪潮前遥想过的未来么?她还没准备好,只是狼狈得抱着浮板,就被大浪一下子拍到新世界去了。
况且新世界也并不美丽。
于是她从那时候就开始拒绝,她不想融入,妄图留在原先的世界里。她和所有人之间都仿佛隔了一层透明的薄膜,礼貌而疏离。她觉得每天最快乐的时刻就是一个人呆在图书馆的时候,就好像这个世界都和她没有关系。只有在这时她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高三只要好好念书学习就可以的时候,甚至出了图书馆还能看到齐砚,莫北,黎晓,还有乐队的、同班的其他人,她曾经的同学朋友们,在等着她一起去吃饭。平和且安宁。
很久以后林南才想明白,抱着这种想法从开始就不对。止步不前才是错的。曾经的朋友会渐渐疏远,认识新的人,有新的社交圈,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她一点也不酷一点也不潇洒地蜷缩在原点,因为原先的朋友有了或许更亲密的关系而感到惶恐,觉得完全被丢下了,觉得愤怒和不解,其实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和胆怯罢了。
胆怯。为什么她惧怕的东西还是那么多呢?她依然没有办法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症状比之前更为严重,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的穿着之下是更在乎别人怎么评价的内心。她再也不愿意和身边的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只是小心翼翼地涂饰外面那层玻璃的躯壳。
林南后来觉得她想明白得太晚了,还不如一些从没想过的人。可那时候她实在太冲动了,也实在太讨厌这个新世界。明明没有什么好说的,聊天都是些表面的无关痛痒的东西。大家都有手机,可以回很多消息,但是没有人会来听对方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也没有人愿意了解别人,甚至没人愿意不含目的地赞美别人。
她憎恨南京这座城市。它冷漠,自私,像个势利的老寡妇,也从来不听到这里来的人说什么。
林南把自行车的锁挂到后座上,想起约翰多恩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然而此时此刻,她确确实实就是一座孤岛。
2°
晚上七点半,踩着末班车吃晚饭的点。这个点吃饭叫晚饭一点问题也没有,再往后稍稍,严谨点来讲就该叫夜宵。
左上方墙壁上的电视在播Z省的卫视台,歌舞和广告穿插,听起来挺热闹。林南转头看看电视,又看看桌上那碗冒着热气的鸭血粉丝。分量不少,味道有点淡,像是那种开在中学附近的馄饨店,无功无过,胜在便宜干净,不过十几块。
但是这不是家开在学校附近的鸭血粉丝店。林南想了想,这里应该也能算是处于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地方。这里是新街口,没什么好怀疑的。打开百度地图,发微博同步的定位,最近的地铁站名。甚至现在她坐在这间狭小,外部建筑看起来有些老旧的店铺里,正对店门,还能看到对面那个繁华的大型商场,只隔了一条马路。看到那些奢侈品品牌巨大的招牌,精美的橱窗,在包容着各色灯光的夜晚,昂贵而闪亮。
在这个空气都流动着霓虹灯光的区域,这一小块被隔离出来的空间狭窄但明亮,朴素,甚至还生出些温馨的意味。她坐在这间叫福昌的小店里,默然无语地看着对面繁华的商场和奢侈品店面,吃一碗便宜的鸭血粉丝汤。
这是林南第一次来高楼林立的市中心。仅管实际上她已经在这座城市里呆了两个多月了。
她看到了很多盘踞在这里的庞然大物,吞吐金钱和青春,沉默地看着像她这样手足无措的外来者。她看到昂贵的饰物,拥挤的人流,考究的服饰精致的妆容,看到并不划算的菜单,晕头转向的道路,高楼上的电子屏,看到临到打烊只剩一种面包的面包店,看到课本上的JingLing Hotel,也看到摆地摊卖十几年前流行的那种工艺品的老人,把画一字排开摆在地上的画室学生。
她并不是没有见过这些,在她的城市里也会有。只是以这样一种全然陌生的方式、一种全然陌生的传统和气息铺陈到眼前,带着不熟悉的侵略性——不是那种短暂相见的城市能够伪装出的平和友善,就如同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之间带着距离的彬彬有礼。带血的匕首刺到近前,这让林南有一种奇妙的不真实感。
林南忽然想起那个晚上梁淇生不由分说把她拉过那扇门,抓了把瓜子摆在她面前,把她拽到另一个原本不属于她的空间里去。陈哲点起一支烟,许燃打开易拉罐装的啤酒。林南居然不觉得烟味很呛人,随着烟味飘过来的是排练室里新换了架子鼓,最近在排的歌里的几个和弦,前几天的展览,还有毕业后的去向。许燃说在准备考研了,陈哲说打算回家工作,俞书云在上语言班,过两年就要出国。仿佛大家都有了很确定的未来。各奔东西的未来。
听到这里她觉得有点伤感,可她也没有什么立场要留下来坚持什么,她只是一个站在外侧远远地看着,纯粹因为感动和羡慕而希望这一切都不要散场的人。这座城市很热闹,也很现实。朝向未来没有简单的通路,更何况是要一腔热血单靠音乐和热爱在这里站稳脚跟。理想是一回事,可是到头来,普普通通的他们也终究要面对不可逾越的现实。
后来的日子里她很多次透过一层玻璃和一把锁远远地望着天台。有时候那里有一把椅子,有时候那里多出一个易拉罐。有时候是黑夜,有时候是黄昏。默然无语地望着,就像现在她搅拌着碗里的汤,透过一扇狭小的门望着对面街道的灯光。
灯光很华美,很敞亮,却不是为了他们而亮的。
其实这座城市的繁华也不是他们的。属于他们的最多只是一碗便宜的鸭血粉丝汤。
3°
两天前林南收到许燃发来的消息,问她周五晚上要不要跟他们一起出去玩。
多尝试下多点经历也是好的,她想。毕竟以前从来没有机会,毕竟以前也当惯了披着五好学生皮的乖乖宝贝林南,毕竟过去的好多事情,已经显得梦幻遥远而乏味。
“好啊。”
毕竟再不找一点向外发泄的出口,她就要几乎被深埋在毫无亮点的生活里。
可她还是不能忘却有些东西,就算她看起来已经习惯了平庸,习惯了孤独,习惯了被迫面对达不到做不好的现实。气温在逐渐冷却下来,夏天已经回不去了,某年冬天烙在她心脏上方的印记却持续烧灼着,拼命拉扯着不断下坠的她。
当代年轻人把破碎和幻灭掩埋在哪里呢?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林南清楚地记得小学一年级写“我的理想”这样的题目,想做农民的小孩引来一阵笑声。老师医生警察很好,科学家最好不过,作家画家也不赖。可是怎么会人人都是科学家呢?怎么会人人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呢?时至今日做一颗螺丝钉,贡献低生育率和持续老龄化,努力减少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已经很不错。
到了中学,理想已经被更确切更实际的“考上什么大学”替代。林南觉得那不该算理想,至多是目标。进入大学,年轻人不再提理想。想卷的持续内卷,不想卷的思虑毕业。生活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理想主义反倒显得可笑。
至于摩尔曼斯克,至于雪原,那是什么,梦罢了。雪融化了,或许堆得更厚了,没什么两样。
林南被一种持续的无力感裹挟,这种感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被种在她的体内,最终蔓延到四肢百骸,寄生脑中,吸取所有的兴趣和精力。站立在电子荒原之上,雷声滚滚,乌云遮目,大概是所有人的必经路。在这样以自由著称的年代,年轻人依然可以感觉到铁幕重重。
总之,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朝向“伟大”,却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要如何做一个普通人。
也许她就不该做那个当时情况下看起来最最正确的决定。框定出一种正确的活法本身就不正确。每个人只活一次,不过是不能存档不能重来的游戏。既然只能打一次,处心积虑步步为营不如痛痛快快地打到底。这个游戏有无数种true end,无数条隐藏支线,在达到结局以前没有尽情探索才是吃亏。
事实上,只要拥有过就好了。短暂的快乐,瞬间的紧张和激动,微小的情绪。人就是为这些细微而脆弱的东西活着的。所以不要管以后的事,也不要想在那背后的东西。曾经快乐过痛苦过,现在因为某些事某些话感到快乐,就不要去想以后可能会经历的痛苦。
凌晨四点走出酒吧,把震耳欲聋的电子音乐声尽数关在门后。酒精还附着在每一个细胞里,帮助抵抗一点寒冷,以及尚未完全压下的将要回归的现实。路灯昏黄,马路宽敞而干净。暖黄的光一直蔓延到看不见的尽头,把他们笼罩其中。
真好,林南不着调地想,仿佛在这一刻他们都有了光明的前程。
她忽然感到被人轻轻拍了左肩,转头一看,许燃从烟盒里取出一支朝她递了递。林南条件反射地想说“我不抽烟”,可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路灯下许燃明亮清澈的眼睛实在好看,也许是这一刻的气氛不让她做出别的举动,也许只是太冷了——鬼使神差地她居然伸出了手。
许燃打上火,林南停下脚步俯身凑过去。这一刻她离火焰那么近,她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轻拂在她脸上的热度。好温暖。
她忽然觉得这像是什么仪式。不灭的火种映亮她的脸庞,分出自己的一部分,在这个信念坍塌殆尽的冬季点燃废墟,成为荒凉祭坛上的第一把火。不知身处何处的神明把散发金色光芒的薄纱覆上她的脸颊,连带这些被编织进去的画面。
林南在这一刻想起那年她看到的雪,还有那个冰封在北极之北的梦。
这些都只发生在一瞬,如同翅尖闪烁金色的鸟羽掠过湖面。她面前诞生出一颗新生的恒星,渐渐落下些金色的汗水,在黑暗中,在路灯的光幕下一闪而过,下一秒星辰熔化在指尖。
俞书云在前面背过身,一边倒退着走一边问:“哎,我们今晚还排练吗?”
“生生回去了,衍哥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说呢。”陈哲在一边咔哒咔哒玩许燃的打火机,被后者白了一眼立刻盖好双手递回。
“那有什么,”俞书云做了个鬼脸,“在他们俩回来之前我们玩点新东西,回来后跟不上就立刻除名。”
“晕了,就不怕衍哥听到扁你咯。”许燃还想再说点什么,忽地听到一边的林南剧烈咳嗽起来,歪了歪头想到什么:“乖小孩不要学抽烟哦。”
俞书云立刻控诉:“你就是那个带坏小孩的坏女人!”
“?”
“去年我入学没多久也是哎!”
“这么说来我认识许燃没多久的时候好像……”
突然收到众多控诉的许燃表示学妹你不要相信这些血口喷人的坏蛋。
林南忍不住笑起来,喉咙还有些毛毛的,她顾不上了。眩晕感环绕着,她想起刚刚看到许燃手里的烟盒,淡青色上印着凹进去的“南京”两字。林南之前说过她讨厌南京,讨厌它冰冷不近人情。现在她还是不喜欢这里,如果要让她找一座城市定居,首先在备用选项里划掉的就会是这两个字。
对她来说,这是一个不合衬的容器,一位不友好的生人,一片冷冰冰的荒野。
可是这个夜晚过去,事情似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这两个字也带上了一点温度,是在这座城市里奋力燃烧的年轻人们带来的温度。她甚至觉得如果有朝一日离开这里,自己还会对这样的温度有所怀念。四溅的火星在这个晚上也安静地浮动在空气里,靠近她,围绕她,点燃她。
她想,我在亲吻火焰。
困意让事件变得更加梦幻,包裹着偶尔的吵闹也显得平和安宁。陈哲和俞书云开始讨论起某首歌的第二小节,许燃对她说“不要勉强哦”,其他人也各自交谈着。林南想她一定不会忘记凌晨四点的拉萨路。
这个点天还是黑的,路灯也亮着。
而那点烟灰和火光,让她第一次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一点热度。
—FIN—
*时间在《燃烧荒原》之前,宋知衍因病休学一年还未和林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