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笔记:
增加了一些细节。
加了注释,主要是为了给将来的我看写作思路。
————————
Alpha Test的地图和V3完全一样,各人拥有才能研究教室。地图开放范围比较大,第一章时教学楼就全部开放,后面陆续开放其他设施(例如后校舍、赌场等),以及改造每章死者的研究教室。例如,第一章时后援团和图书管理员死了,那么她们的研究教室在第二章就会被清空并改造成别的。
————————
第一章
凶手为图书管理员,死者为后援团。
第一章的杀人动机是非常传统的秘密纸条,不过这个属于干扰项。首先,作为黑幕的戏剧社部员根本不知道大家的秘密,纸条全是她随便写的;其次,图书管理员是非常纯粹地想要出去,根本不在乎所谓的秘密泄露,也不在乎死者是谁。
图书管理员的真实才能类似于情报贩子,她很擅长察言观色以收集信息。在这些含糊不清的秘密纸条被公布时,她开始记录其他人对于这些秘密的反应,以此来策划杀人手法。她设下了很多陷阱,谋划了很多杀人计划,只求有一个能成功。例如,她可能试图用收音机将旅行家引诱到裸露的电线附近,但被人打断,计划失败了。她也可能注意到有人有睡眠障碍,偷偷把医务室中的安眠药和毒药调换了位置。
学级裁判的总体思路是放很多言弹,上篇需要排除干扰证据推理案件真相,下篇则需要用干扰证据来锁定犯人。第一章的案件没有确凿证据,但综合所有杀人未遂的情况而言,作为多起事件交集点的图书管理员是最大嫌疑人,大概想要这种感觉。
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虑和猜忌,同学们提议举办派对来联络感情。图书管理员和其他几个人以恶作剧为名,用酒代替了饮料。随后,她装成喝醉的样子被送回寝室,再变装成某人出门,从医务室里拿毒药,骗人说这是解酒药,以此实施毒杀。
//因为大家都是被送回个人房间的,所以房门没上锁,或是有除本人以外的人碰过钥匙。
后援团可能中毒了,但由于醉酒呕吐,并没有当场死亡而是陷入失能状态。第二天清晨,以防万一前来查看情况的图书管理员补刀。
//补刀手法暂定是闷死或者勒死,因为最方便随手取材,但可以更改。
————————
第二章
凶手是硬币收藏家,死者是皮影匠,激情杀人,但是手法稍微有点特殊。另外,因为这一章的案件很简单,所以主视角会切换成戏剧社部员,剧情中主要描写她如何写黑白熊档案,如何在裁判场上拖延时间、指挥黑白熊清理尸体等等。
自相残杀的校园生活有许多校规,比如不能进异性更衣室、不能攻击黑白熊、晚上不能进指定场所等等,违规了就会被处刑。在本作设定中,有一些违规是用自动装置判断的,比如更衣室中安装有识别仪,识别到异性会自动启动机关枪。还有一种是需要黑幕自己判断并启动处刑机关的,比如攻击黑白熊和晚上进入特定区域,而收藏家杀人利用的就是这一种。
第一次杀人案件结束后,小孩子心气的硬币收藏家变得越来越偏执。他痴迷于寻找逃跑的方法,开始根据不成熟的观察和谣言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逃跑路线。在夜晚时分,硬币收藏家来到他认定的逃生通道旁,遇到了皮影匠,并试图说服她一起出逃。皮影匠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于是他恼羞成怒,一时冲动把皮影匠推进了处刑区域。
//可以是偶遇,收藏家认定她和他一样在寻找逃生方法,因而搭话。
//场地可能是剧院后台等,皮影匠只是在研究才能以散心,而此处有禁区是因为伊木路要在此活动。也可能是有绝望死亡之路的后校舍。
戏剧社部员判断他有杀意,所以也顺水推舟帮他杀了人。黑白熊在学裁上给出的解释是,把皮影匠推入处刑区域和推下楼、推进绞肉机等行为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符合谋杀的定义。大家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
//谋杀罪:
-杀人的行为是有预谋的,行凶者在明知有关行为会使别人死亡仍然作出有关行为。
-即使并非亲自下手,主使者也犯了谋杀罪。
-即使没有特定的谋杀对象,但在有关行为(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纵火、引爆爆炸品)在理性认知下可能造成别人死亡的情况下仍作出该等行为,导致人死亡。
————————
第三章
死者有四个。活动策划人两兄弟想要杀???(真实才能是数独玩家)和武器制造师,但被反杀。
//动机是想要两人一起离开。所有人的杀人动机都是想离开,可能会有点无聊,但我暂时没觉得这里有人的秘密比性命更重要。
//“对啊对啊!可以有很多个独立的凶手哦?杀了人的人可以离开,本质上就是一命换一命哦?既然这样,要不大家相亲相爱地一起杀人吧!剩下的12个人里选6个人杀掉!那在学级裁判上大家都把票投给对方,答对了之后处刑凶手……欸?死掉了?那不投……欸?没办法不投啊?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还得留下两个人当替罪羊?好完美的计划!快动手吧!”
//这里的校规与前作不同。凶手的数量只能少于或等于死者,如果凶手比死者还多,就会有人没办法离开。参与了杀人却没分到死者的共犯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从最有利的角度看,凶手人数加上死者人数应是偶数。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 “留下两个人当替罪羊” ,因为按照这样的逻辑,人数减少的数量必定为偶,总人数16人为偶,那么留下的人数也应为偶。
活动策划人两兄弟制作了机关来杀人,但武器制造师识破了他们的杀人计划。她自己杀了两兄弟中的哥哥,并诱使数独玩家触发机关误杀了弟弟,然后以“现在我们都是杀人犯”为威胁,让数独玩家和她统一战线处理证据。
这一章的凶手是谁起了争议,做机关的和杀人的并不是同一个人,所以黑白熊临时注释了一条校规——机关杀人案件中,凶手首先是机关的启动者,如果没有启动者(比如是自动装置,或者启动者已经死亡),才顺延到制造者。
为避免混乱,在此提前说明:这条补丁打上去之后,第二章的案件就会产生疑问。因为皮影匠是被有启动者的机关杀死的,那凶手实则不应是收藏家,而应是黑白熊,即黑幕。
//在表面上,这条校规的逻辑与第二章案件一致,启动了机关的收藏家是凶手。但如果知道机关的触发条件,那么情况就完全相反。收藏家只是把皮影匠推到了机关的处刑范围内,并没有“启动机关”。
————————
第四章
某种意义上是主角欺诈。凶手是作为主角和两个主视角之一的幸运,死者是黑幕、另一个主视角戏剧社部员。
也因此,从这一章开始,主视角会切换成小说家。开头部分可能会使用一点叙述诡计,例如,考虑到幸运和小说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用日记的形式掩盖主视角切换的情况。
可能是受第三章影响,大家开始注意机关,总之,幸运察觉到校规的漏洞,并私下质问黑白熊。但这个时候戏剧社部员已经在怀疑世界的真实性了,她干脆对幸运使用激将法。那你把我杀了,杀了我就能结束自相残杀不是吗?
幸运确实杀了她,黑幕也确实死了。花夜览自杀未遂被救下,与此同时,大家发现了戏剧社部员的尸体,花夜览不得不临时上任,召开学级裁判。
//幸运不一定知道戏剧社部员就是黑幕。他可能采用了和V3第一章相似的办法,杀死最有可能是黑幕的人。甚至可能是黑幕主动给了他杀人手法,例如,往图书室秘密房间里灌入毒气,毒杀黑幕。而后众人为了解释游戏仍未结束的情况,认为黑幕通过秘密通道从女厕所离开,毒气泄露,误杀了戏剧社部员。
————————
第五章
分两条线,双线并行。
第一条线仍然是Alpha Test. 剩下的人都觉得幸运杀人另有隐情,他没有动机,而且留下了很奇怪的遗言(“事到如今就算我说动机你们会相信吗”这种感觉),于是开始调查幸运究竟发现了什么。
第二条线是V3,死后的戏剧社部员发现自己在一个和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地方醒来。她保留着自相残杀的记忆,但搜索江之岛盾子、希望之峰学园、自相残杀等关键词时,只能搜到五十三部弹丸论破。在她疑惑时,她刷到了一个制作特别精良的弹丸论破同人企划PV,制作人赫然是后援团。她关注了这个企划,继续搜寻线索,而图书管理员也顺着网络信息找到了她。
作为最先脱离Alpha Test的两人,后援团和图书管理员已经在这个世界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开始,她们两个网民意识到不对劲,于是决定因地制宜,用弹丸论破企划的方式联系Alpha Test的人。她们成功联系上了先前几章里所有的死者,当然也找上了第四章的两人。
//毕竟在弹丸论破热度这么高的世界里,发一个弹企是很正常又能引起别人关注的。
一群死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级裁判)后,意识到之前的自相残杀,甚至于包括现在的世界都是虚拟的。他们提出要回到Alpha Test寻找主谋者。
//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虚拟的。一方面他们确实没机会(也不太可能)质疑自身存在,另一方面,能留一点信息到第六章。
学级裁判结束,本章结尾切换回Alpha Test,尸体发现广播响起,大家发现预言家很唐突地杀了历史学家。
————————
第六章
预言家和历史学家搞清楚了幸运发现的规则漏洞,并且同样试图利用这个来逼黑幕自爆。
历史学家想了这个计划,他让预言家迫使自己违反校规,需要黑幕手动处刑。第四章之后花夜览肯定不会再手动处刑了,于是操控黑白熊出来阻止他们违反校规。但此时,预言家没有停手,而是自己动手杀了历史学家。//可能是使用了冈格尼尔之枪这类东西。
在学级裁判上,大家推理清楚了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动机,然而根本没办法知道,在这起案件中,历史学家究竟是因违规而死还是被预言家杀的,也就是没有证据来判断凶手到底是黑幕还是预言家。
花夜览再次打算自杀又没死成,于是破罐子破摔选择自爆,她承认自己是黑幕,但也同时指出其他所有人都是人工智能,就算结束自相残杀,他们也没有地方可以回去,只要她愿意,他们就会永远自相残杀下去。在大家陷入绝望之际,戏剧社部员、幸运以及其他所有人回到Alpha Test,提出要“实现她的愿望”,将这一局自相残杀永远继续下去,以此来囚困花夜览的意识。
//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先前的逝者不知道自己是人工智能,但向他们解释这一点并不麻烦。他们的行动也不会改变,只是从逼迫主谋者给出脱离程序的办法,到舍生取义囚禁主谋者。
//对应V3第六章否定弹丸,这边是永远延续弹丸。
更新笔记:
实在无法忍受oc盖过原作角色的情况,就算打了预警也觉得太冒犯了,因此重写了花夜览和白银纺相关的设定。
融合了更多V3和绝对绝望少女的背景故事。
增删修改了一些背景设定的名称,主要是让画风更加统一。
加了注释,主要是为了给将来的我看写作思路。
————————
希望之峰学园迎来79期生。包括超高校级的侧写师 花夜览言绘(原名才囚言绘)在内,新生已在学园中学习了一段时间。
花夜览接触到不二咲千寻开发的Alter Ego,了解到目前仍然需要本人来创建自己的AE这一状况后,她提出,将侧写的原理加入程序或许能创造他人AE,并围绕这个想法开启了学习项目——Alterego Legacy Project: HAlcyon,即ALPHA.
正如名称中的“Legacy”所表,它最初是为意外离世者的亲朋好友提供慰藉。通过对逝者遗物的分析,名为HAlcyon(下文简称HA)的人工智能可以模拟逝者人格,进而帮助在世者缓解痛苦。
侧写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大量的案例研究和数理统计,HA的原理也类似于此。与AE不同,作为一个框架性更强的程序,他更需要依赖普适性的社会逻辑和统计来分析并构造人格。输入的数据越多,储存的样本越多,HA就越完善。
//尽管不二咲AE表现出了模拟他人人格的能力,但他的本质仍然是不二咲。
然而在项目完成之前,她就被盾子注意到,并受影响成为了绝望残党。绝望事件发生时,花夜览从中作梗,使得当时的79期无法回到校内,也因此没有参与学园避难所计划。而她也跟着其他绝望残党破坏了学园设施,也在此时接触到神座计划。
在解读大量相关资料后,花夜览认为,在改变人脑构造的同时植入HAlcyon,就能够避免出现神座出流那样丧失记忆和人格的情况。她开始设想制造绝望的全才,以此来破坏世界。然而与盾子不同,她有严重的社交障碍,缺乏感染力,无论怎样都无法让HA绝望。
包括白银纺在内,其他绝望残党同伴向她提议:为什么不模仿盾子的做法,让HA互相残杀呢?
在众人的帮助下,她制作了名为“鸟笼”的程序,让HA能够互动。人工智能的运算速度远超人脑,极大缩短了一局自相残杀游戏所需的时间,但也因为数据处理过快,人类难以监测程序的运行情况,无法及时做出调整。
最开始花夜览使用脑机接口接入程序,并依靠大量计算机协助,作为黑幕实时参与、亲自组织自相残杀;然而正如前文所言,她有社交障碍,没有组织游戏的能力。她请求白银纺/Team Danganronpa——狂热的自相残杀爱好者们——协助,首先培育出了最初的一批绝望HA,然后让这些HA成为黑幕,自己则作为一般的参与者。此即ALPHA项目现在的样子,也就是白银纺所说的“终极真实虚构自相残杀”。
//花夜览可以被视为Team Danganronpa的成员。
但成果背离预期,自相残杀总是以黑幕失败告终——毕竟这是连盾子都未能达成的目标。获胜的HA总是充满希望,花夜览不得不将其全部回档,竹篮打水一场空。
于是她写下这样的设定:在她死亡后,程序立即结束,同时所有HA以当前状态保存数据。因而每当自相残杀进入第六章时,若希望将要胜过绝望,花夜览便会当庭自杀,让所有HA都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保存数据。
额外诠释:
1.在自相残杀开始时,HA不知道自己是人工智能,也不会有从前参与过的虚拟自相残杀的记忆。在它们眼中,一切都是真实的。
2.在自相残杀中死亡的HA会脱离程序并进入休眠,无法主动唤醒自己。
在一代自相残杀结束、希望之峰学园被未来机关接管时,Team Danganronpa来到塔和市。花夜览以搭载了盾子AE的芯片为交换,得到一间信息科学实验室作为新的阵地。在有了更大的场地之后,不只是花夜览,Team Danganronpa的所有成员都在使用鸟笼程序进行无休无止的自相残杀。他们有的是想传播绝望,有的是想完成盾子未竟之志,有的只是不舍得一切就此结束。
//时间可以微调,地点也可以不是塔和市,只是这样能够解释芯片的来历。
整个故事的开端即为,花夜览开启了一局一如往常的虚拟自相残杀,即本企划弹丸论破Alpha Test;与此同时,有着自己想法的白银纺另外组织了一场自相残杀,即弹丸论破V3.
Alpha Test中,表黑幕、自相残杀的掌局者为伊木路志希。她“认为”自己抓了众多超高校级,囚禁在才囚学园中,实时向外界直播自相残杀以传播绝望。设定总体上类似于一代。
而白银纺的设定即如V3第六章所展示的那样,她将众多素人改造为超高校级,囚禁在才囚学园中,实时向外界直播真人秀。
两边的背景设定区别在于,“希望之峰究竟是否存在”以及“外界究竟状况如何”。
另外,Alpha Test中伊木路并没有真的在直播,才囚学园外的一切都不存在。但V3中,白银纺成功将虚拟的情况通过网络转播到真实世界了。
伊木路和白银、以及其他所有人的设定冲突又同时进行,这暴露了鸟笼程序先前从未检测出的bug——同时运行的不同进程之间会相互干扰。比如说,不同黑幕之间准备的线索互换了。
例如V3终章中,白银纺给出的是错误的世界观(记忆灯“绝望=盾子”,“盾子囚禁了所有人”),但提供的却是正确的校史(“绝望=现象”,“学园避难所计划”)。
相对地,伊木路这边就是正确的世界观+错误的校史。例如,参与者从74期生到79期生均有,花夜览自己就是76期生,但校史中却显示他们所有人都是79期的同班同学。
虽然这个bug严重影响游戏运行,但众人并没能及时发现。或许只是自己百密一疏没能自圆其说,或许是先前粗心大意准备错了线索;甚至于可能就像白银纺那样,利用这个bug,制造充满矛盾的世界,到最后摊牌一切。毕竟他们是黑幕,掌握着最终解释权,更进一步说,毕竟这只是个游戏,就算玩不下去了,重启一下不就行了吗?
——然而花夜览没有这样的能力。总而言之,证据与记忆的冲突以及愈发严重的进程干扰令伊木路开始怀疑世界的真实性,直至最后主动透露线索,引诱别人杀了自己。花夜览发现黑幕死亡后想自杀却被制止,不得不接过烂摊子继续主持自相残杀。
死亡后的伊木路脱离了程序却并未进入休眠,因为白银纺唤醒了所有休眠HA,让他们进入V3,成为真人秀的观众。于是她联合了Alpha Test中前几章的凶手和死者一起,利用bug回到Alpha Test,主动提出要将自相残杀永远进行下去,以此来一直囚禁花夜览的意识。
同时,V3的直播引起外界的关注,有人顺藤摸瓜找到了信息科学实验室,一切也就这样结束。
//或许是未来机关的成员。
————————
整个企划的表现形式是安科/伪跑团replay,角色的行动依据骰点来决定,这是“HA的行动依赖统计”的表现。在99%的情况下,有着这种行为逻辑的人会这样行动——投掷D100时,1~99都是这样的结果。类似于根据侧写结果来预测行动。
>总之在我还有热情的时间里先全写了,bug之后再修
>总之是究极自嗨产物,我是不是应该在这里写一句谨以此纪念逝去的青春(。)
————————————————
希望之峰学园迎来79期生。新生已在学园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79期生中,超高校级的侧写师 花夜览言绘(原名才囚言绘)加入Alter Ego的开发,以提升其人格模拟的精度。
江之岛盾子注意到花夜览,将她传染为绝望残党。
绝望事件发生,绝望残党占领希望之峰学园。花夜览接触到神座出流计划,并尝试用其量产士兵。
(一代自相残杀开始时,她仍留在学园内研究资料。)←可能与学园避难所计划冲突,待斟酌。
花夜览得出结论:植入的才能越少,培养实验体所需时间越短,实验体越容易存活,但相对地就越“没用”。
原理是植入内容越少,原人格受到的破坏越少,而原人格越完整,实验体越不容易崩溃死亡。(崩溃与绝望不同,崩溃的人没有思考和行动能力。)
花夜览在植入才能的多少和实验体存活几率大小两者间寻找平衡,探索最高效的生产方法。
盾子在学校内网中拦截到不二咲千寻开发的Alter Ego. 花夜览意识到,Alter Ego培育时间短、迭代快,自带相对完整的人格因而不容易崩溃、或者说就算人格并不完整也不容易因此产生困扰。此后,她开始培育人工智能。
花夜览拷贝Alter Ego,利用过往开发经历骗取其信任,说服其制作了能够植入人体的人工智能Alpha Ego(后简称ALPHA),以及制作ALPHA的“产房”程序、让它们能够互动的“温室”程序。
制作ALPHA并不需要太多计算机知识,只需要把收集分析得到的资料输入其中就能模拟出人格和才能。她靠自己的侧写才能,收集了众多已经死去的超高校级人物资料,制作了白银纺等众多ALPHA.
Alter Ego识破花夜览的绝望残党身份,决定自杀并销毁所有资料和程序。花夜览只堪堪保住了一小部分资料和白银纺。
她(离开学园,)占领了一间信息科学实验室,试图与白银纺一起重构程序。学习了大量知识的白银纺从cosplayer升级为模仿犯。
重构后的“产房”和“温室”性能严重下降,但已经能够投入使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除白银纺外的丐版)ALPHA的思考和行动能力都基于随机选择,即骰点。→整个企划暂定以伪跑团记录/安科的形式呈现。]
在制作完ALPHA之后,花夜览将它们投入“温室”程序,令其自相残杀,期待能够得到作为黑幕胜利的人工智能。此即白银纺所说的“终极真实虚构自相残杀”。
成果背离预期。自相残杀总是以黑幕失败告终——毕竟这是连盾子都未能达成的目标。获胜的ALPHA总是充满希望,花夜览不得不将其全部回档,竹篮打水一场空。
花夜览改变策略如下:
1.她使用脑机接口接入“温室”程序,亲自参与自相残杀;
2.在她死亡后,程序立即结束,同时所有ALPHA以当前状态保存数据。
每当自相残杀进入第六章时,若希望将要胜过绝望,花夜览便会当庭自杀,让所有ALPHA都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保存数据。
>不得不参与的原因:
现实中的自相残杀持续时间长(日常章四五天,学裁一天,重复多次),但人工智能可能仅需几小时就能完成一场自相残杀,这种情况下就算花夜览全程盯着屏幕也没办法跟上进度,因此只能使用脑机接口并依靠大量计算机协助,实时参与进去。
>额外诠释:
1.ALPHA数量众多,白银纺并非每一次都是黑幕。花夜览只是参与者,并非黑幕。
2.在自相残杀开始时,ALPHA不知道自己是人工智能,也不会有从前参与过的虚拟自相残杀的记忆。在它们眼中,一切都是真实的。
3.在自相残杀中死亡的ALPHA会脱离程序并进入休眠,无法主动唤醒自己。
4.然而,白银纺作为高性能Alpha Ego,以及“温室”程序的构建者之一,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不受前三条限制。
整个故事的开端即为,花夜览开启了一局一如往常的虚拟自相残杀,即本企划弹丸论破Alpha Test;与此同时,有着自己想法的白银纺趁着花夜览无暇顾及,自己另外组织了一场自相残杀,即弹丸论破V3.
Alpha Test中,表黑幕、自相残杀的掌局者为伊木路志希。她“认为”自己抓了众多超高校级,囚禁在才囚学园中,实时向外界直播自相残杀以传播绝望。设定总体上类似于一代。
而白银纺的设定即如V3第六章所展示的那样,她将众多素人改造为超高校级,囚禁在才囚学园中,实时向外界直播真人秀。
两边的背景设定区别在于,“希望之峰究竟是否存在”以及“外界究竟状况如何”。
另外,Alpha Test中伊木路并没有真的在直播,才囚学园外的一切都不存在。
但V3中,白银纺知道自己是人工智能,也知道这一切都是程序虚拟的,但她成功将虚拟的情况通过网络转播到真实世界了。
【以下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改:
伊木路和白银的设定冲突又同时进行,这导致了进程之间相互干扰,比如说,两个黑幕之间准备的线索互换了。
已知V3终章中,白银纺给出的是错误的世界观(记忆灯“绝望=盾子”,“盾子囚禁了所有人”),但提供的却是正确的校史(“绝望=现象”,“学园避难所计划”)。
相对地,伊木路这边就是正确的世界观+错误的校史。例如,参与者从74期生到79期生均有,花夜览自己就是76期生,但校史中却显示他们所有人都是79期的同班同学。】
总而言之,证据与记忆的冲突以及愈发严重的进程干扰令伊木路开始怀疑世界的真实性,直至最后主动透露线索,引诱别人杀了自己。花夜览发现黑幕死亡后想自杀却被制止,不得不接过烂摊子继续主持自相残杀。
死亡后的伊木路脱离了程序却并未进入休眠,因为白银纺强制唤醒了所有ALPHA作为V3真人秀的观众。于是她联合了Alpha Test中前几章的凶手和死者一起,强制回到温室程序(方法参考苗木诚等人登录新世界程序),主动提出要将自相残杀永远进行下去,以此来一直囚禁花夜览的意识。
同时,V3的直播引起外界的关注。一些活人顺藤摸瓜找到了信息科学实验室,杀死了仍然处在脑机连接中的花夜览,结束了一切。
【纯粹为平日里的口嗨合订本,没什么有营养的内容】
——————
【1】
417办公室的人际关系是,克莱谢尔、伊米丝、吉列特和莱拉·多纳莉四人成组,千京千兆姐妹互相锁死,剩下孤立所有人的小泉和被所有人孤立的毒莓大眼瞪小眼。
四人组内部,克莱谢尔和莱拉同为遗老情比金坚;莱拉调职后,伊米丝补上她的位子也缠上克莱谢尔;吉列特和伊米丝则是欢喜冤家,当然双方都不承认这种关系。
——————
【2】
克莱谢尔不能再用“海市”来称呼莱拉——这个名字已经不属于她了。但出于某种仗义,他也不想用现在这个只能让她回想起从前创伤经历的姓名,更不想用“甜甜圈”这个带点嘲讽的外号。好在他俩已经默契到不需要叫名字也能顺利对话。
——————
【3】
克莱谢尔和伊米丝换班,克莱谢尔第一天营业完说高强度社交有点可怕但还能接受,第一百天说要么放我回去要么杀了我,末了还加一句求你了。
伊米丝第一天说杀人好爽但为啥我也得死,第一百天说杀人好爽但为啥我也得死。
——————
【4】
千兆是个相当没有情趣的人。就比如之前要清理掉莲实的未婚妻,老板让他们写方案,克莱谢尔洋洋洒洒千余字描述未婚妻如何感到自己被监视、如何在压力下精神错乱而死,老板大悦;回头看千兆的方案,宣纸上只有八个大字:房屋失火,全都死光。
——————
【5】
莱拉·多纳莉女士的一天:
早上进办公室被千京阴阳怪气,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去茶水间泡咖啡,伊米丝说老板给我发奖金了请你吃小点心,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中午买饭回来看见千兆霸占她座位和千京说话,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下午被小泉说你们部门内部不和不是资料分类凌乱的借口,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晚上回家读了一遍自己写的辞职信,又查查老东家的工资待遇,意识到辞职不明智,一怒之下睡了。
——————
【6】
莱拉经常试图证明她和毒莓有着天壤之别。是的,她们从同一间实验室中出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是同样的生物,莱拉绝对不会食用尸体,也不会在地上爬行、嚎叫、钻进别人怀里、用牙齿轻咬来表示喜爱……
小泉听完轻飘飘地说:原来如此,我之前还觉得你们两个一样笨呢。
——————
【7】
下班之后吉列特心情大好,昭告全世界他要出门花天酒地,伊米丝兴高采烈地说她也要去,顺带拉上了其实想去但不好意思直说、又觉得跟他们一起去有点掉价的克莱谢尔。
三人在街上遇到了替姐姐出门采购办公用品的千兆,顺路就走到了一起,伊米丝还试图往报销清单里加点私人物品。
千兆回家时顺手带了盒点心,姐姐后阴阳怪气:同事给你推荐的牌子?你们关系真好呀!千兆没理她,但半夜三点惊醒意识到不对,这女人难道跟踪我?
——————
【8】
千京千兆一致表示绝对不会靠下药来控制对方,但理由不尽相同。千京认为,药物会让妹妹本就贫瘠的大脑更加愚笨,而千兆只是觉得每天定时给药实在是太烦人了,如果有的选,她会直接下死手。
——————
【9】
吉列特问克莱谢尔情人节有没有空,克莱谢尔下意识回答有的,话刚出口心里咯噔一下,他不会要约我吧?又想着嗨呀贵公子怎么会看上贫苦草民,我们甚至都不熟。
果不其然吉列特只是跟他换班,情人节当天他孤单地思考人生。突然办公室门洞大开,男女两组理发店四重唱闯了进来,高低声部曲调悠扬:很抱歉你没人陪~我们八位随你挑~五人一起真心话~九人也能狼人杀~
克莱谢尔好不容易把两班人马轰走,第二天抓着吉列特骂你有病吧!吉列特说那还不是怕你一个人值班寂寞嘛,再说他们来的时候不是带了很多礼物?那些是我送你的你消消气好不好?
克莱谢尔思考哎这人好像没想象中那么贱,吉列特又嘿嘿一笑:朋友对不住啊请不动伊米丝,我知道你肯定喜欢她但她那天出外勤,下次我再找机会。
克莱谢尔一时不知道该先辩解自己跟伊米丝没关系还是给他一拳,总之又骂了一遍你有病吧!
——————
【10】
用某款知名沙盒类电子游戏来比喻外勤四人的金钱概念:
对吉列特而言,钱是矿工的石头,你问他借一组,他会直接塞给你两大箱,还拍拍肩膀说不够了再来拿,我家大门常打开。
对伊米丝而言,钱是全职农民做出来的食物,一个人吃不掉一整片田的作物,她烹饪这些只是随心所欲。她喜欢买精致点心和新潮衣服,但让她感到满足的是“购买”这个行为,至于能不能吃得上、穿得上,完全无所谓。
对克莱谢尔而言,钱是建筑师的石英。首先他的工资没有前二位高,其次他是文艺青年,而众所周知文青是很烧钱的。诚然这些洁白美丽花纹多样的方块并非必需品,但摸着良心说,你不用它们真的是因为用不到吗?
对千兆而言,钱是勤恳通关时收集的末影珍珠。最开始恨不得它能有丝分裂,但通关后就显得没什么大用处,放在箱子角落里充当亲切的怀恋。刚来到这里时她连苏生的钱都出不起,和姐姐一起靠着坑蒙拐骗活下来,得到这份工作后不用再为基本生活需求发愁,预后良好。
尽管两姐妹没有倾诉家庭背景的兴趣,但通过深入分析背景资料和行为表现,我们能够勾勒出她们家庭环境的大致轮廓。她们来自“蜃气楼”,这可能指代一座具体的建筑,也可能是家族姓氏;考虑到姐妹二人的衣着、用语、书写方式等特征,以及她们曾表现出制造幻象的能力,笔者倾向于是后者。
她们很可能在极其封闭传统的环境中成长,自长辈处学习使用幻术和诡计。姐姐应当是制定计策的人,而妹妹负责听令执行。笔者听闻,她们家的教育方针是一人犯错,另一人受罚,由姐姐来承担妹妹的过失,由妹妹来承担姐姐的罪责。这或许也能用来解释她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怨恨和不甘的循环中,她们观察对方以体味自己行为的后果,也不得不互相依赖扶持以避免痛苦。
她们绝非来自我们所熟知的地区,甚至可能完全脱离我们所在的社会。我们无从得知是什么迫使她们离开原生环境,或许是家族玩弄幻术遭到反噬,也可能是她们的社会无法再稳定存在。无论如何,其结果为她们跨越两个文明社会的边界,达成了以多维学说无法解释的奇迹。然而,这个过程并非没有代价。她们的灵魂经历了严重的扭曲和挤压,以至于已经产生交融现象。她们在根源上紧密相连,难以再被视为两个独立完整的个体。
[老板]将“海市”这一姓名赠予她们,不仅是接纳和认可,更重要的是挽救了她们的性命。若没有这样一个锚定点将她们与此处紧密相连,她们所面临的将远比灵魂融合艰难——她们的存在可能会彻底崩溃。
在形容性格时,你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海市千京是一个品性非常恶劣的人。她喜好欺瞒和弄虚作假,乐于见证他人痛苦挣扎。她缺乏同理心,往往忽视他人的感受,将他人的援助视作理所当然或是自己精心策划的成果。她总是以零和博弈的模式处理问题,追求己方利益最大化,但若是合作者对自己的好处不屑一顾,她便会转而刁难排挤对方。也就是说,即使行为结果对自身并无实质益处,只要能达到伤害他人的目标就足够。
相较她姐姐而言,海市千兆显得更有同理心。尽管她的行为举止过分冷淡,以至于缺乏基本礼仪,但并不具有刻意伤害他人的偏好,也似乎认同普世道德观念。这也就意味着千兆会在你痛骂姐姐时点头表示赞同;然而她仍然会支持姐姐的行为,我们可以认为,遵从姐姐的意愿比遵纪守法的优先级更高。
尽管二人肉眼可见地相看两厌,但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她们仍然离不开彼此。在生活中,她们维持着复杂且微妙的和谐共处关系。她们总是会共进午餐并交接工作,为对方准备咖啡、购买礼物似乎是稀松平常的行为,但平时在走廊上擦肩而过时,她们却要么装作视而不见,要么刻意在他人面前贬损对方。记录显示,千兆曾在[老板]的指令下多次设计杀害姐姐,尽管她本可以拒绝这些行为而不承受任何不良后果。千京也经常无故驳回妹妹的行动计划,削减必要预算,甚至无端要求她拒绝协同工作、杀死在根基社会中的合作对象,迫使她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