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辙
评论:随意
“啊!停电了吗?”
一串脚步声,你穿过屋子。开窗子的声音。
“对。这一片都黑了。”
“我们有蜡烛吗?”
“有,生日蜡烛。”
“今年的?”
“我觉得不止。”
我笑了。傍晚还不是太暗,我去翻杂物柜。五颜六色细长的蜡烛盛在一只小纸箱里。整整有五包。都是买生日蛋糕赠送的。我把它们通通倒在地上。
“说真的,我们干嘛留这么多蜡烛?”
你把打火机递给我:“因为总有一天会用上?”
“一年能停几次电呀。”
“平均0.4次。”
我们为此笑了会儿。
“蜡烛怎么办?”
“一次性纸杯。”
“噢,对。再帮我找两张白纸?”
我们把燃着的蜡烛插进杯子里,仿佛它们是几支瘦弱的花。纸放在客厅地上,杯子放在纸上,我们围着杯子坐下。
“都市人的篝火晚会。”
“庆祝明天工作!”
“庆祝明天工作!”
“我们还有啤酒吗?”
“前两天喝完了,还没买吧。”
我们盯着火看了一阵。
“好无聊,不然我们现在去超市吧。”
“好啊。”
但我们都没动弹。蜡滴啪嗒啪嗒地掉到纸上。
“小时候有段时间,我家还挺经常停电的。”
“嗯?”
“家里就备着一些白蜡。但我跟其他小孩子喜欢在黑暗里窜来窜去,捉迷藏之类的。我很容易被抓住,因为我喜欢躲在同一个地方。”
“哈哈,我能想象到。”
“因为我总躲在一个地方,他们就总会最后再去找我。小时候我会感觉,我在那里坐了一整个晚上。很漫长,但我不讨厌那种漫长。”
“我可能明白你的意思。你知道吗,我在山上过过一夜,为了看日出。”
“泰山。”
“对,在泰山。一大片都是帐篷,都是等着看日出的人。然后那天晚上还下雨,但我们就是相信会看到日出。因为天气预报是那样写的。”
“最后你们看到了。”
“对。我有没有说过,我挺喜欢这样的?”
“等待吗?”
“嗯。晚上,就躺着,等日出。就等日出。”
“等日出。”
“你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日出。这上面。你不用想:我今晚该干什么?因为你有一个更大的希望,就是早晨,太阳会从山底下升起来。你也不用想:我看完日出之后干什么?因为你只想看到日出。”
“躺在停电的屋里会让你想到日出吗?”
“有点吧。你看这个火。”
“我们等电来,就像你在泰山上等太阳升起来咯?”
“还是有那么点浪漫的吧?”
“说得也是。”
“我还想到,我大学时去厦门。整座城市风很大,很湿,我每天从室外走到室内,头发乱糟糟,衣服乱糟糟,像刚跟城市滚过床单。我累啊,又期待下一次。”
“我大学没去什么地方。”
“我们得去一次西藏。”
“先去三亚吧。”
“也成。”
“或者再躺一会儿。”
“也成。”
窗外传来遥远的车声。
“你想过玩音乐吗?街上不是总有卖艺的年轻人嘛,我有时候想到,如果我们玩音乐呢?组个乐队?”
“你很喜欢音乐吗?”
“没那么喜欢。但我会吹口琴呢。”
“乐队。确实很热闹。可以天天创作,也会有人在台下说喜欢你的音乐。”
“只要能写出好歌来。”
“只要能写出好歌来。”
“然后呢?我们去街边唱歌,去livehouse唱歌,去交朋友、录专辑……”
“然后我们去三亚。”
“再然后去西藏。去台湾,去欧洲。”
“然后我们举世闻名。我们在舞台上过生日,点上百根蜡烛,它们还会对着舞台喷火花。”
“高潮前的一瞬间,整个舞台的灯光都灭了,一切陷入安静、黑暗;但我们开始唱下一句时,火星喷出来,喷得老高老高。场子特别亮,刺眼地亮。我们看不见舞台下面,因为台上太亮了,整个像一团火球。”
“然后我们听到欢呼声,欢呼声大得听不见我们唱歌:再来一首!再来一首!于是我们又唱一首、又唱一首……无休无止地唱下去……”
“唱到什么时候呢?”
“唱到没有力气,唱到晕厥好了。然后在梦里接着唱。”
“醒来还唱?然后醒着唱到昏倒,昏倒唱到醒来……”
“还是有那么点浪漫的吧?”
“还是有那么点神经的。”
“我们见仁见智。”
“啊。来电了。”
我们从地上爬起来,发现蜡烛早烧灭了。纸杯边沿滴满一圈烛油。
“明天还要工作呢。”
“说得也是。”
我们把它们扔进垃圾桶。
好喜欢这种风格!很平凡的日常中出现一个不平凡的插曲:停电了,然后一切停滞下来,只有思维在漂浮着;两个人,所以漂浮着碰撞。然后聊天,依旧是从无聊的日常聊起:敬工作!然后有些东西从记忆里浮现出来:等一夜日出,或者一段乱七八糟的旅游。但它们都会和当下或者未来联系起来,变成一种区别于无聊的日常的东西。理想、浪漫、神经,直到舞台的高潮,鲜活的我们。最后来电了,一切又归于日常之中。
节奏真好,叙述的方式也舒服。
哇,谢谢评论,有人喜欢太好了!黑暗中就是应该做梦的!
这是一次繁琐生活的脱逃,啪得一声短路,火花闪烁让夜晚的梦降临,时间静静流淌,回忆和畅想模糊了界限,漫谈的气泡一个接一个,没有喧宾夺主、恰似溺水之人吐出的叹息,倦怠的松弛无所遁形,又交织成新的画面——充满色彩和热量,自由在轻吟。社畜看完得到了共鸣……其实只要是不得不将头埋进生活的湍流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一丝慰藉。文章节奏不必说,太过舒畅,柔软干净但不拖沓,天然去雕饰的简单对话却自有纯真的诗意,笔力把握得很好,对话内容立在一个真实性和文学性洽合的点,哎!让我的脑子也短路一下不去思考太多吧!
因为平时阅读的范围比较狭隘,读这样对话式的短文还觉得有些新鲜。这篇文章对话进行十分流畅,节奏读来也很舒服。类似多余的生日蜡烛、喝光的啤酒这样的小细节让文章更有日 常的氛围。听着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躺在地板上,我也想干脆一拍大腿加入到这场漫谈中。毕竟得闲的无心,有心的无暇,都市一夜能有几场像这样带点神经,又难得浪漫的篝火晚会?感谢作者告诉我,即使生活偶有“停电”四周漆黑,我们也能将希望寄托在日出。
敬工作、敬生活!
有种露营的感觉。
现在真的是很少能碰见停电这种事了,因无法做事而在烛光中谈笑放松似乎也变成了一种奢侈。
两人从日出日落谈到旅游再到唱歌和乐队,离生活都很远,就连最接近生活的日出日落也不算常见。
太阳在醒来前已经升起,而下班时早就落下,大部分人不会在工作日欣赏日出日落。
当来电时,人们回到了忙碌的生活。
“明天还要工作呢。”
“还是有点浪漫的吧。”即使生活在泥沼里,也依然有人在仰望星空。白天里的生活是熙熙攘攘奔波忙碌。但在一次意外的停电,在温暖的烛光里,我们谈论的是回忆,是远方,是日出日落,是梦想里的音乐会。也许洁净的黑暗对人们来说反而是梦想的温床,在黑暗的鲜润中我们回忆起那种“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浪漫。但这点点的黑暗终究不会长久,当灯光再次亮起,当太阳照常升起,我们会再度回归现实的国度,但心中“还是有点浪漫的吧”!
这篇好有意思啊,除了少量必要的对环境的交代基本都只以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里的时间线,整篇看起来就像是读者作为一个别人看不见的透明人在一旁全程围观了这场意外地停电夜谈。停电,四周一片黑暗,却围着一团暖光的环境确实能够让人无聊到静下心来和身边人说一些没有什么营养的话,氛围到位了,闲聊都像情话。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和关系,但单从对话就能看出两人之间的精神默契,谁也没有嘲笑对方珍惜的回忆或不着边际的白日梦无聊。而是一唱一和一人一句,一起做完了这场梦。这大概就是这支故事的高潮吧。灯亮了,暖色的泡泡破碎了,周遭环境变得明晰起来,人也就从梦里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