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3【鸡肋】弃之可惜

阅览数:
31
评分数:
0
总分:
0
举报

<p>作者:刘果强 </p><p>MOOD:水的 </p><p>“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p><p>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脑子里浮现的,是小时候吃炸鸡,拿到鸡胸那一块的感觉。没有多少肉,也嚼不出什么味道,但也没到难吃的程度,于是总是在嘴里嚼啊嚼,一边皱眉,一边不甘心丢掉。 </p><p>其实现在想想,我生活里有很多东西,也像那块鸡胸。 </p><p>前阵子,我删掉了一个联系了七年的人。我们曾经很好,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分享生活、交换秘密、为彼此出头。他陪我走过了很多难熬的日子,也在我最不想说话的时候发来一条“我知道你没事,但我还是想让你知道我在”。 </p><p>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越来越远。他有了新的圈子,我也在忙着过自己的生活。聊天变得像打卡,每次都是“最近怎么样啊?”、“还挺忙的,哈哈。”、“哦,那你加油。”像是两台还在运作的机器,却早已没有了温度。 </p><p>我犹豫了很久都没有删他。不是因为他对我还有多重要,而是——我舍不得。我舍不得那个我们曾经那么亲近的样子,舍不得从这个人身上抽离出的那一部分“我自己”。仿佛只要留着他,我就还能记得那个更轻盈、更相信人的自己。 </p><p>但我也知道,我们已经没有真正的联系了。 </p><p>那天我删掉他之后,心里居然没有太多波动。没有解脱,也没有悲伤。只是静静地觉得,好像一个放了很久的石头,终于被悄悄地放下了。 </p><p>像鸡肋一样。不是不重要,而是再重要,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p><p>我发现我们有太多这种“鸡肋”的东西了: </p><p>放不下的人际关系,不再喜欢的旧物,甚至是一份“还行”的工作,一段“也许还会有希望”的感情。 </p><p>它们曾经都重要过,甚至在某个时刻给过我安慰或光亮。可现在,它们就像一盏早已熄灭的灯,我却还傻傻坐在原地,等它再亮起来。明知道不会亮了,却总是想着:“万一呢?万一哪天它又亮一下呢?” </p><p>我也试过维持一段已经没有爱的恋爱关系。每天的见面像履行任务,我们一起吃饭、看剧、睡觉,但我们之间仿佛总隔着一层雾气。他不再问我在想什么,我也懒得解释自己的情绪。可当别人问我“你还爱他吗?”的时候,我却总说:“我们还不错吧。” </p><p>现在想来,那不是“不错”,是“没力气结束”。 </p><p>我们总是对那些不够好、但也不算太坏的东西特别执着。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怕空下手,怕丢掉一段习惯、一种归属、一个身份以后,自己会变得更不完整。 </p><p>但有时候,真正让我们无法前进的,恰恰就是这些鸡肋。 </p><p>它们不是彻底错的,不是彻底坏的,所以我们没有离开的理由。但它们也不再让我们快乐、滋养我们、让我们有成长的空间。 </p><p>那段恋爱最后是我提的分手。他只是沉默,然后点头,说:“你说的对。” </p><p>我以为我会哭,或者起码会难过。但我没有。那天我一个人走回家,天灰灰的,风吹得有点冷,我坐在公交车最后一排,看着窗外发呆。然后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有些东西,不是不爱了才结束,而是爱已经不足以维系它继续存在。” </p><p>我想,“鸡肋”其实就是这种状态:它曾经是爱,但现在已经不够爱了。 </p><p>生活里还有别的鸡肋:我买过一本特别贵的画册,封面超级好看,但翻了三次之后再也没打开过。我也有一双磨脚但很贵的鞋,一直想等某天拍照穿。结果它们都一直待在角落,提醒我“当初不想浪费”的那点执念。 </p><p>有时候,我们不是输在失败里,而是困在“不甘心”里。 </p><p>可人怎么可能不放弃东西呢?我们不是垃圾处理站,也不是博物馆。我们是活着的人,活着就意味着不断选择,也意味着不断放下。 </p><p>而放下,从来不是一种背叛,而是一种成长。 </p><p>如果你手里正拿着一块鸡肋,不管它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份工作、一段习惯,我希望你可以认真的问自己一句: </p><p>我,是还想要它,还是只是不甘心丢掉它? </p><p>这句问话不会立刻解决问题,但它会像风吹过屋檐一样,慢慢地提醒你:你其实不需要一直嚼着它,硬撑着它,等它再变回好吃的样子。你可以放下,也有资格选择不再忍耐。 </p><p>我们的人生,不应该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定义。 </p><p>我们值得更香的、更热的、更刚刚好的。 </p><p> </p><p> </p>

发布时间:2025/06/30 17:35:27

2025/06/30 Literary Prison 【243】平常心/鸡肋/无名指/流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