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与连衡交换了银奢靡与岩奢靡</p><p>*构史内容:</p><p>1 黑刀会于淮南起事</p><p>2 与赤梁的战争中,武安负责正面战场,连衡负责侧翼</p><p>3 迁都洛阳</p><p><br></p><p>-</p><p><br></p><p>“看来,咱们在这三公山是呆不下去了。”</p><p>这话刚出,李四便是一惊:这黑刀会在这山上驻着也有四五年了,虽偶尔与官兵有过一些小摩擦,可怎么就到了呆不下去的地步了呢?李四大着胆子瞟了一眼赵百成,见赵老大眉头紧锁,一言不发,似是思考又似是忧虑,不由得开口赔笑:“大人怎的说这样的话?可是有何顾虑?”</p><p>“这倒要我问问你了:你是觉得咱们在这没有一丝危险么?”</p><p>“大人这说哪里话,咱自打跟了老大,自然是将脑袋别在腰带上:说水里,水里也趟过;说火里,火里也走过,若咱这无本买卖是不危险,咱还不稀得做呢。”李四一笑,“可是这几日投来的新弟兄叫大人这样担忧?我已叫咱信得过的老部下盯紧了,若是他们敢在咱营里搞什么滑头,也正好让他们瞧瞧黑刀会的厉害。”</p><p>“几个新兵,还能翻出天么?总是不将心思放在正道上。”赵百成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李四:“与其担忧这有的没的,倒不如细想想他们为何来投!”</p><p>“这有何难的!坊间正传闻那皇帝老儿要和西边的甚么赤梁打仗,将能派的军队都往西派了;长安的军队全都调了个干净,又害怕得紧,巴巴地调咱东边的军队换去守长安。”李四不假思索地说着,“老大您也知道,咱这些当兵的,哪个没有挨过主官的军棍、没有被欠过粮饷呢?左不过调兵时催逼狠了些,便一口野痰迷了心窍,将主官杀了来投……”</p><p>“此事不消你说,是当我没见识过么?”赵百成阴沉的眸子紧盯着李四:“历阳郡有五处兵屯,如今两处乱了起来,其余三处皆被调走,用你的傻脑子想想,当今是何情形?”</p><p>“……这历阳郡岂不成了空城一座?”李四心念一转,“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咱立刻召集弟兄,打马从前沙关赶路,先吞下乌江县,再走大路奔袭历阳县……”</p><p>“糊涂!”赵百成提高了嗓音,“寨里到处闹事的瓜瓤海了去了,不少你这一个!要是你再给我犯蠢毛病,我便将攻下历阳郡的令旗单交给你,你便一个人往郡守府前游街去!”</p><p>李四闭上嘴,缩了一缩。赵百成摇了摇头:“当初还在守燕云的时候,你不是个够机灵的崽子么?这些年怎得还越栽培越蠢了。好好想想,莫要急着说话。”</p><p>“……历阳郡如今已是空城一座,但凡有见识的都能看出来……也会起了这般心思……”李四的眼珠子转了又转,“然而那几处军屯已被调动不过五天,此时怕是连和州都未出……若是有人轻举妄动,那些整装完备的军队随时可以杀个回马枪,将我们按在原地!”</p><p>赵百成只嗯了一声,未对李四得出的结论作出评价,李四又瞟一眼,心知在老大这里得时刻多想个几步才能算作正确:“是了,现在非是出兵的好时机……若是再等上半月一月,待那些调动的军队去了长安,一时半会回不来历阳,地方空虚的时候再一举拿下……”</p><p>“至于寨里的弟兄,这些年来都靠着老大您的命令辗转腾挪,才未被官军拿下,自然是知道轻重缓急的。如今有大人下令,自然愿意暂作蛰伏,等待时机。待到一月往后,我们再从三公山开始,过前沙关,拿下历阳、乌江、含山三县……不对……”眼见自己想了半天,却是丢不下这三公山,与老大的推论差得太大,心里暗叫不好,果然赵百成的厉喝当头便劈了下来:</p><p>“蠢货,寨里只有我们从北边带来的老弟兄么?”</p><p>因为军队调防的事,被仓促催着行军的士卒心生不满,于是转而投了这黑刀会。然而新投来的弟兄终究与五年前就随着众人一道来的老弟兄不同:他们在此地当兵,自然积攒了一套对本地官员的积怨。若是强行以老大的名义压下他们不许行动,反倒使得他们不满了——自古以来新入伙的就该交投名状,再加上若是没造反的时候不能报仇,造反了还不能报仇,那这反岂不是白造了么?因此必然会趁机鼓噪士卒们此时出兵……</p><p>“那些新来的伙计自然心生怨怼,不愿就这么放了过去积怨的官员离开,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催我们出兵……”</p><p>“不错。”</p><p>“可是这时出兵自然非是最佳时机,别说老大您了,就是几位副官听了也不能同意啊。”</p><p>“然后呢?”</p><p>“打也打不得,咽也咽不下,他们想必会私自出兵……然而我们黑刀会在这历阳郡是出了名的,大家自然会认定他们投向我们……”一道思绪如闪电一般击中了李四的内心,“而那些私自出兵报复的队伍会被认作我们的行动,这下我们不想反也得反了!”</p><p>“所以,我们得赶在他们之前行动起来了。”赵百成低吟着,“你去叫几位副官来。我有几句话得与诸位弟兄说。”</p><p>李四点了点头,掀开隔开正殿与后殿的薄帘子往外去了。出去之前,他复又看了赵百成一眼:那饱经风霜的响马老大便如一块漆黑的磐石一般,倚靠着一眼豆大的灯火思考着。许久,似是对李四长久不离开的模样有了疑惑,于是从与他那外表不符的深沉思考中抽出神来:“怎的,还要我请你去么?”</p><p>李四连忙低头告罪,转身走了出去。</p><p><br></p><p>-</p><p><br></p><p>长安。</p><p>城郊的操场自晨起便喧闹起来,西上与赤梁作战的消息早在数天前就传遍了京郊。今日早些时候,钟鼓鸣响后未有多久,饭菜的香气便弥漫了一整片营地。京畿不比淮南那种偏远地方,早在开拨前两日,欠下的饷钱便早早发了下来。至于开拨当日,不仅发下的餐饭里多了几块肉,甚至还有新的赏钱被发了下来。至于士卒,沉甸甸的银钱在手,更是欢天喜地,虽有一些士卒将其称之为“卖命钱”、“断头饭”,却怎么也掩盖不住营中一番热闹的气氛。</p><p>周拂桢侯在一处高台附近。这处营地的士卒属于武安公主——一位他见之惊惧、在她面前大气也不敢出的宗室。今日是军营开拨的日子,连衡带了人来却不是为了与这些士卒送行,却是与武安见了礼后,二人上了高台商量行军事宜去了。按周拂桢的职位,如今无权参与这样的会议,便主动往高台的半山腰处站岗,为相谈甚欢的二人守着门口。</p><p>从高台往外看去,整个京郊尽收眼底。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中正是皇宫、官府、贵人府邸的所在,重檐叠嶂、挨挨挤挤,那城郭自然是被平坦的田地与低矮的房屋了。只是夏日的桃花灾尚未远去,城中那些蜿蜒曲折的桃树枝条戳破了多少坊市的屋子,诡异的人牲更是使多少长安的市民吓破了胆。由于受到桃花灾的不仅是平民的房舍,连官府的宅邸也被虬曲的桃树破坏,朝廷正在商议迁往洛阳再立首都的事宜。这样的谈话周拂桢自然又是无法参与的,只是他在这长安住了十年有余,多少流了两滴不舍的泪来,再加上自己不久后便要与连尚书一道往战场上博取军功,就连这一点不舍也未留住太多时间。</p><p>连衡与武安公主的交谈似是到了尾声,高台处的门帘“唰”地一下掀开,周拂桢听得这声音,心知是公主出得门来,赶忙往栏杆处退避。那公主一袭戎装,身材高大,以不耐的语气对着身后的连衡说道:“既如此,你按你的想法来便是。待到沙场上,莫要阻拦我正面退敌。”</p><p>武安公主走下台来,似是见着了退在角落处的周拂桢,只一点头,便翩然走下高台,淹没在行伍的甲胄中了。连衡的声音这才从身后响起:“怎得这般心惊,人都走远了。”</p><p>“主公!”周拂桢连忙回头,对着连衡行一大礼。连衡一笑:“军师这般大礼作甚?——你我此时正闲来无事,与我一起走一段路,可好?”</p><p>二人便踏着秋意往内城的城门走去。见着连衡这一次谈话后神思忧虑,周拂桢便知道自己这位主官有话还在心里,于是开口:“主公与公主一番讨论,可有属下能够知晓的么?”</p><p>“与你说了倒也无事,不过是一些行军的条令。”连衡说道,又沉默地行了几步,复再开口道:“你知道,秋日并非适合进军的时节。”</p><p>“是,农忙需得忙上月余,待秋谷入仓后,还有秋税得支上。”周拂桢点头回应。</p><p>“是啊,怎能在农忙时进军呢……”连衡低声咕哝着。这话周拂桢听着暗暗心惊,这进军的号令是天子所授,妄议军令,岂不是妄议天子?这可是大不敬。</p><p>周拂桢稍微快走两步,近了连衡身侧:“主公!……”</p><p>“此处并无他人。再说了,我只不过与军师说两句排兵布阵的法子,哪有连这都要管的道理呢?”</p><p>“……是,主公所授排兵布阵的法子我依然不太懂,还请大人为我解惑。”周拂桢的思绪只微微一转,便跟了上去。连衡也乐得见这位军师是个装糊涂的天才,开口道:</p><p>“赤梁以游牧为生,自然弓马娴熟。若是与其对阵,正面战场当受其锋芒,是个难捱的活计。”</p><p>“此句我记得的。当放开两翼,从后包抄为妙。”</p><p>“军师才思敏捷,自然一点就通。”连衡似是颇为满意周拂桢的回答,“只是公主也是个直来直往的性子,她说什么也要占了前锋,竟要以我为侧卫去。”</p><p>周拂桢迅速在脑中过了一下战阵的知识:“这公主,竟一点功勋都不给主公你留下么!”</p><p>“这说得甚么话,前锋再英明神武,连赤梁的侧翼也能包圆么?”连衡笑一笑,“再说了,侧翼也有侧翼的好处。只是这一时不好告诉你罢了。”</p><p>“这是为了什么?”</p><p>“多想想吧。”</p><p>“主公,可有什么方向好告诉我?”</p><p>“再多想想。”</p><p>周拂桢艰难地揣测主公的意思,想到两军对垒,想到出兵的命令,想到突然间励精图治的圣上……霎时间,一阵混沌的直觉击中了他的心念,于是他不再追问下去。</p><p>见周拂桢知趣地闭上了嘴,连衡开口移开了话题:“今日晚些时候,你可是要去鸿胪寺么?”</p><p>“是,照您的吩咐,我将送礼的银两与丝绢都放上了马车,一会便能直接过去。”</p><p>“嗯。”连衡点了点头。两人此时已走近了城门,然而与往日的城郭不同,此时的城门处竟喧闹不已,距离城门不远处竟支起了施粥的棚子,许多神色疲惫,身材上却看不出久经穷困的百姓正在队列中吵吵嚷嚷。“你既是为可汗饯行……”他的话音却莫名低落下来。两人整洁的衣着、挺立的神态吸引了来往百姓的目光,不闻问好声,却听得窃窃私语在周围响起。</p><p>这一句“为可汗饯行”却听得周拂桢羞愧不已。百姓因桃花灾失了房屋,失了生计,又有随时被捉了壮丁的危险,正是要仰仗官府给个活计的时刻,此时的官员却在说什么呢?在谈论将收集来的民脂民膏作礼物送给异邦的首领。周拂桢只觉得脸色赤红,新当上官的总没有在官场摸爬滚打许久锻炼来的面皮那样厚,只能低下头嗫喏地跟在沉默不语的连衡身侧,顶着窃窃私语的百姓目光往城门处走去。</p><p>“唉。”眼看着马车在城门处接应,连衡却轻叹了一口气:“我还是做得不够。”</p><p>“主公!莫要这样。”周拂桢拉住了连衡的袖管,“这非是……非是主公的错。”</p><p>“人有恻隐之心。”连衡低声说道。</p><p>“……主公。”周拂桢轻声地说,“您是君子。”</p><p>“君子么……”连衡停下脚步,看了看自己脚下的地面,又回头看了看周拂桢:“君子是见不得百姓苦难的。”</p><p>“……是。”</p><p>“你竟要我此刻做一做君子么?”连衡语气轻柔,“君子必是将百姓的苦难置于异族首领的享乐之上的。”</p><p>周拂桢猛地察觉到了什么,声音不由得带上了一丝激动:“……是!”</p><p>“那么,我替你做主,将赠与可汗的礼物转赠给百姓,为其建一处遮风挡雨的居所可好?”</p><p>“先生大义,某岂敢不追随?”周拂桢大礼相拜。</p><p>这事就这么定下了。周拂桢前去与善后局的官员接洽,陈明来意,便得了那官员的礼待。原来夏日里的那几场灾难下来,连善后局也捉襟见肘,每日供给难民的粥只有三分之一是稠的。此时忽然有了一大批钱粮进账,怎不使人欢欣鼓舞呢?只是带着几位官员接手一车银钱丝绢时,却发现自己袖中的卡牌不知何时已化作碎片,真是奇也怪哉!</p>
好啊好啊,这卡终于折了
君子折卡!
太萌了小周,软软小兔……
你也是大兔
天呐更萌了这句话
求主从说话像调情教程
先悄悄地贴过了
事已至此我先悄悄嗑一下朔方节度使主从
好嗑我狂写
哪里,这是非常守礼规矩的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