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了人潮涌动的腥风热浪,钟逢溪缓步登梯上擂台。
他头一次见,抬眼一望,乌压压武林人士的场面。他不怕,知道如何打。方才身侧总是摩肩擦踵,现下倒开阔起来,这没什么不好,去展一展身手,这是他所期望的。
他背手,将围观的、嘈杂含糊的人声抛之脑后,看来者手握梅枝,与自己拱手一行江湖上的礼节,便站定下来还礼。他略略想起长卷上核对出的名姓——万归义,林随心。
“承让了。”
话虽如此,出招却得狠戾。
钟逢溪趁其不备攻下先手,跃身避开视线的探寻,针针银芒齐出,只为搅混来者的节奏。最好能叫人吃惊,乱了阵脚,人往往在这种时候最脆弱。
钟逢溪瞥一眼这位尚且年轻的剑客,堪堪凭梅枝揽下银针。一根根针削泥般穿透石砌的地面,未伤及林随心分毫。只是试探。钟逢溪抿嘴动身,若是速度再快些……思索之间,身体已然做出行动。
钟逢溪这身功夫全凭巧字出头,惯会使些小而轻便的玩意,他迅速判断出有利的局势,退林随心愈远,靠圈定的界限愈近,竟给对手抓了机会。钟逢溪瞳孔微缩,那倾身一挥实在漂亮,更何况那本是一枝条黑亮,花又红艳的梅枝。
可比武何曾看的是姿态?钟逢溪袖中剪刀轻盈,一晃即抽出,一拆为二。他对所谓奇技淫巧确有研究,侧身避其锋芒,一绕转至视野盲区,手上刀尖一瞬发力,直朝着梅枝正中打去。啧,分明武器脱手更好处置,怪只怪这人身手灵活,原定速战速决的法子只当挥作烟云。钟逢溪收起剪刀,对眼前纠缠不休的武者有了新的判断。
又是一计横劈。
是要断谁的去路?钟逢溪不满于眼下危险的距离,到底别无他法。他驱散这点愤愤,着眼呼啸斩来的梅枝,凌空不便活动,易成活靶,钟逢溪险而又险地放重心下移。
距离如此,就再近些。
他干脆横腿扫过对方下盘,算准时机,抬手作掩,任袖中寒芒射向林随心头顶,不,是再下移少许的位置。他料定他的对手绝非莽撞之人,真愿意挨他一箭,顶多是少条退路,胜算减掉部分。
钟逢溪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林随心,见其人趔趄翻身,滚出束缚自己手脚的范围,好距离。他眼中灼灼,也就乘胜追击:袖中余下的几只长箭尽数射出,锋锐的箭矢捕捉住对手的动作,好似串联的网,钟逢溪的眼盯他手上变换的枝,盯他防备的手,几息之间投掷剪刀其二的刀身,主打出其不意。这一投,可用了钟逢溪九分力。
一击避无可避,林随心有了取舍。
钟逢溪短暂皱起眉头,此刻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往后的计策则要难上一层。眼看刀口深扎入他左臂,染得布料晕染开一片血红,钟逢溪心中发软,知晓越是利器,越是要人命的东西,继而改为投钢珠。
然丢失的时间是伤者抓住的线,比试的赢家并不因一时优势结算,钢珠还未离手,林随心的脚突兀出现在钟逢溪眼前,钟逢溪冷汗涔涔,危机感陡然而生。脚劲直直冲着他手腕而来,他只得咬牙受下,顺脚踢来的方向卸力。珠子散落地面的声音清脆,唤回人一时飘散的思绪。
人是该有取舍的。
钟逢溪耐着手腕处反复灼烧的痛感,思绪一瞬滞涩,没能用手取出袖里的武器。指尖疼得发抖,他亦是少有感受。顾不及反省,钟逢溪步子小且快,脚下生风,遂腾出足够空间,以手肘撞向身侧悬在空中的小腿肚。
仅此一招,自然不足以让对手败落。眼瞧着他脚上生力,腾空而起,先前硬生生被人打断的招式,如今又使了上来。剑客多是单手持剑的。但仅能用一只手,和可以用一只手,何其不同?打落的优势,再怎样也要收回来了。
谁管它伤筋动骨!钟逢溪刻意左手持刀,抵他梅枝的猛攻,等的就是此刻。他紧抓林随心持握梅枝的手臂,竭力忽视掉随之伴生的痛楚。自损八百,伤敌一千。过重的力道集中在林随心的右手上,一抓,反压得他脱了力。倘若钟逢溪的剪刀还未被拔出,他来不及反抗——事实确是如此。
钟逢溪双手颤抖,早就分不清是痛苦还是兴奋了。他抽出一箭指向林随心的鼻尖,终于听得一句胜负的宣判:钟逢溪胜。他硬是扯了下嘴角。
点到为止。
承让了。
+展开※偶遇活动之二,但是怎么有3了,怎么就3了,好水啊我(擦汗)
※谢谢随心,看见武器是梅枝的时候就想用这首诗啦
再次遇见林随心时,竹月正从“松园”回家。
今天看得早,了解了一下病情进展,她本是决定回去翻一翻账册再做新打算,便边走边考虑,步伐不大踏实,身形也不怎么稳当。
如此情况下,被人用一根树枝拦住——不得不说,也确实有够丢长白丹的脸面的。
“别动,行侠仗义!”
来人应是从前走来,不知怎地在人海中瞥见她,于是一个轻步穿过,肩膀一翻,树枝一提,恰好将竹月拦在中间。
她吓了一跳。
下意识以为是“打劫”,可抬眼的同时仔细咂摸了一下落进耳际的话语,一身红衣随即映入眼帘,身前的树枝也随之具象起来——原来是那根梅花枝。
卸了力气,竹月笑道:“林少侠,西王一别,许久不见呀。”
林随心。万归义的弟子。长白丹与万归义,按理说不该有太熟识的人,但天底下总是无巧不成书,当初若是没有林随心和另一位念逍遥的弟子的帮助,她是绝无可能独自走出西王州的荒漠的。所谓“不打不相识”,自那之后虽没有再见面,但恩情尚在,她还不至于认不出恩人是谁。
“好久不见了,竹姑娘。”
见竹月认出了他,林随心便将梅花枝顺手一收。“这些日子过得可还顺利?”
“托你的福,一切顺利。”
林随心并不高,因而竹月能平视,她微微退一步,使两人之间的距离不至于近到让人传闲话。
“之前听你说家在楠栝,此番是来省亲的?”
“算是吧。你呢?”
林随心哈哈笑,“不瞒你说,我家也在楠栝。不过父母常年不在,所以难得回来一趟。”
这可真巧。竹月也笑。
站在路边容易挡道,少年提议不妨边走边聊,推来推去不知为何变成了送竹月回家。“不过,”话锋一转,林随心面上有些担忧,“竹姑娘走路还是得当心啊!楠栝还好,要是再去那西王、砌阿之类的地方,可不能边走边想事情。”
“这,”竹月心虚地挠了挠脸,“我知道的。呃,习惯了。”这个坏习惯在长白丹也时常被人提点,但总也改不了。
“所以我说楠栝养人哪,养商人,养闲人,也养好人。”少年无奈地摇摇头。
“瞧你说的,林少侠不也是楠栝出身吗?”
“我进万归义进得早,身上流的差不多都是雾蒙山的血啦。那儿早晚温差大,可不养人,一不小心就没个好下场。”
回想起在大漠中的经历,竹月不禁赞同道:“这确实。荒漠风沙大,太阳又晒人,不过也正因如此,万归义的人才能在那里磨炼心境吧。”
“哦?你这个想法倒是新奇。在沙漠上练剑的确别有一番感觉,没有地形遮掩,唯有日头作见证。一招一式都出自本心,而非算计,就像这样……”
说着,林随心抽出梅枝,原地比划起来。分明已是六月,那树枝上的红梅却能做到不败不落,随主人或轻缓或凌厉的动作,为“弧光”添上一分点缀。竹月不禁看入神了,见他一套动作比完,正想鼓掌时,少年却身形一转,手一落,梅花枝轻落她眼前。
“楠栝无所有——”
林随心笑道。
“聊赠一枝春。”
注:最后化用的是《赠范晔诗》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的“春”指的是报春的梅花,很适合楠栝用,也很适合随心的武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