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萬花樓遺事

燕京萬花樓遺事

嬉笑怒罵皆是戲,古今春秋盡為虛。

  • 104 投稿数
  • 1 参与人数
  • 3 角色数
  • 12 关注人数
  • 主要參考書籍資料文獻及各種嘮嘮叨叨

    雷七郎

    雷七郎

    輕薄無用者,蠢廢死宅人。 CPPid=15469|WLAND=rex0310
    2024/06/07

    這個列表是我為創作「燕京萬花樓遺事」及其相關系列所囤積的參考資料的一部分。

    收錄的內容不僅限於出版書籍,還有論文、網站等。

    寫這個主要是為了,嗯,我也不知道為了啥,可能是因為沒事幹小說寫不下去圖畫不下去但還是想找點事兒做吧_(:з」∠)_

    會有我的一大堆逼逼賴賴甚至罵街,不想看就別往下拉了。

    跟隨創作進度不定時更新。

    (下次更新可能要等我搬家以後了)

     

    重要工具網站放前面》》

    01,漢典(https://www.zdic.net/

    字典網站,釋義一般會帶使用範例,一些詞拿不準古代是否存在時可以查閱看看是否有古文使用例子,以及意思是不是一樣。

    02,搜韻(https://sou-yun.cn/

    詩詞格律校驗+字典。

    我一般查字詞用漢典,查韻書和校驗近體詩用搜韻。因為我目前為止寫的所有詞曲體都是偽詞牌偽曲牌,所以沒有檢驗詞律曲律一說。以前用過的幾個詩詞格律網站都祗有平水韻和詞林正韻,搜韻有中原音韻,可以說詩詞曲三者全了,而且同樣可以查字典,同樣有使用範例(我是因為習慣問題所以單查字詞還是用漢典的)。

    03,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https://www.ncpssd.cn/

    我的糧倉。

    好吧,目前主要是沒事幹的時候搜柳永的論文來看,可惜沒什麼新的好看的。他好倒霉,我好愛他[doge.jpg]

     

    一、文獻資料類

    囤資料用。

    很多古代文獻著作現在可能不會單獨被出版,但在彙編內仍可以找到,缺點是如果不知道哪套彙編內有收錄的話會很難找到,而且很可能會為了某一篇而需要買整套大部頭,畢竟套書往往不拆賣,能拆賣的不收全看著也不爽,何況說不定哪天就需要了呢…………_(:з」∠)_

    A》》戲曲曲藝相關

    文獻彙編類的主要就是囤資料用,萬一什麼時候需要查資料呢……比如《萬花樓》裡花朝節十二花神劇目,就是查的花神人物確實有對應的劇目存在才列的(至於故事背景年代還有沒有上演就不知道了,權當有好了)。

    01,「京劇歷史文獻彙編」鳳凰出版社

    目前有「清代卷」和「民國卷」兩個系列,清代卷含續編共十四冊,按照文獻類型分冊。題為京劇文獻實際上包括了京劇誕生之前的文獻內容,比如秦腔、昆曲等,因此並不局限於成為獨立劇種後的「京劇」。

    02,「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廣東人民出版社

    清車王府藏劇本合集,按故事所處背景的朝代順序分類編排。

    03,「歷代曲話彙編|新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黃山書社

    歷代曲類文獻資料彙編,按文獻誕生的朝代進行分類。

    04,「稀見明代戲曲叢刊」東方出版中心

    明代劇本唱本合集,按類別(雜劇、傳奇等等)分類。

    05,《京劇知識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

    06,齊如山《中國劇之組織》山西人民出版社

    B》》其它

    01,張傑 編《斷袖文編——中國古代同性戀史料集成》天津古籍出版社

    個人興趣。

     

    二、美術資料類

    包括戲曲舞美、古代建築、古代服飾、古代紋樣等等。總之各種圖冊。

    01,清宮戲畫相關

    雖然有數種出版版本,但是我能看到的要麼是收藏向要麼是撲克之類的小東西,適合作為學習參考資料的版本目前沒見到。我買的是收藏版本但你懂的,很少拿出來看。

    因為跟故事年代比較接近,所以清宮戲畫是非常重要的設計戲中人造型的參考資料,但清宮戲畫實際上能反應的祗有清宮演戲的行頭使用情況,無法代表民間。關於清宮戲畫有一個說法(來源不明),就是清宮演戲跟民間演戲所使用的妝造行頭有很大不同(這結論本身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但是到底是哪方面的不同卻無從得知,究竟是整個妝造的設計方向就不一樣,還是祗是有錢沒錢有權沒權(使用)的問題,目前我還很難有判斷。

    傳統戲曲行頭在民國時有了一次大發展,增加了很多東西(比如梅蘭芳團隊創的那些),而且工業的發展也使很多東西變得可以量產,因此倒推回去,很多現在理所當然存在的東西在故事發生年代的民間戲班中,可能是基本無法擁有的(但有的在宮廷可能會有)。由於我完全沒找到戲曲舞美發展史的相關研究書籍,因此對於清末民初前的戲曲舞美(尤其是民間)基本祗能使用排除法。

    「戲中人」系列的造型因為具有神仙化的特性,因此並沒有太過在意,但之後將會開始創作故事中“現實演戲”相關的內容,因此在這方面就需要更加注意。但無論如何要完全排除掉不符合時代進程的因素是不可能的,一是資料匱乏,很多東西根本無法知道究竟是什麼時候走上戲曲舞台,二來也可能會有很多早就走上舞台但並沒有被記錄下來成為資料的東西(何況本身留存下來的資料就很少)。

    02,《京劇老照片》學苑出版社

    攝影技術在中國逐漸被推廣之後,民間的演戲情況也開始被更多地記錄下來,但同樣參考的時候要注意照片的年代。因為正如同前面所說,民國時戲曲舞美在新審美和新技術的雙重推動下有了各種新的創造,梅蘭芳的古裝戲服祗是其中之一,舞台佈景方面,福州的舞台佈景業十分興隆,據說當時很多上海的戲樓特地請福州佈景師傅過去(可惜我沒有查到更原始的資料來確證這點)。

     

    三、學術研究類

    01,程宇昂著《明清士人與男旦》上海古籍出版社

    02,李靜著《明清堂會演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個人興趣。

    03,王書奴著《中國娼妓史》湖南大學出版社

    04,邵雍《中國近代妓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前者是民國著書,貌似是中國第一部專門研究娼妓史的論著。按作者自序,其早年也是嫖客,在接觸中逐漸了解到妓院黑幕,之後轉變思想,支持廢娼,故作此書。書中作者根據文獻資料梳理了中國娼妓制度的起源和發展歷史,並列舉不少案例,尤其清末民國的一些案例對我來說最有參考價值。一個比較有趣的點是,作者在最後例舉了當時社會(民國)上一些反對廢娼的聲音,並一一加以駁斥,而那些為娼妓制度站台的說辭,與現在網絡上的某些反動聲音簡直如出一轍,可以說是毫無新意了。

    後者則是21世紀出版物,時間從晚清至妓女解放改造,因為是當代研究近代相關史的專書(加上當代查找資料較民國時顯然更加容易),所以比前書同時代的內容顯得更加深入細緻。對我國娼妓制度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兩本結合起來看,正好可以補足一條比較完整的時間線。想要了解更加深入的話則需要去翻閱更多相應的史料。

    05,賈晉華著譯《唐代女道士的生命之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之前一直對到底是否要將李冶和魚玄機收錄進「造像風流原列仙譜」中猶豫不決,因為宗教人士完全不符合風流原背景的設計,但一是這二人在古代敘述中都有“淫蕩”之名,二來古代也有尼姑女道行徑與娼妓無異的記述。而這本書中李冶和魚玄機相關章節的一些論述基本上印證了我之前的一些想法(當然這本書的論述本是是否真的符合史實,就不是我能考證得了的了),因此得出以下三個結論:

    a,古時文人確實多有女尼行徑與娼妓無異之記載,但現在已無法判斷這些記載中哪些是據實記載哪些是男性文人尿性你懂的;b,唐代女道士在社會交往上似較自由,宋以後士大夫不滿,故蔑稱其為娼妓;c,古時有名為尼道、實為娼妓之群體的記載,則其實為娼妓,按風流原之設定,這類人死後本當入風流原中。李冶魚玄機屬前二者,故以客仙列之。(為了集齊唐代四大女詩人我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笑)

    06,董笑寒著《清代男風問題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個人興趣。

     

    四、文學類

    主要是古典文學相關。

    A》》綜合類

    1,“思無邪”

    你懂的,不懂也懂,懂也不懂。

    《萬花樓》是一部仿明清白話文的小說,所以需要培養語感(我這人基本靠語感寫東西),而這類書大多不甚高明(有的那是真的垃圾,感覺還沒我寫得好),所以看這類書既可以培養明清白話語感,又不會被它影響到。

    02,《詩詞同義類聚詞典》中華書局

    了解古人對物象的比喻,進而了解其造詞思路,從而可能在其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新詞。本辭典收錄的每個詞都附帶其使用案例,但因為使用的並不一定是其最早的出處,因此不能當做典故出處參考,有這方面需要的話還是需要買另外專門的工具書。

    B》》柳永相關

    柳永相關的研究雖然不多也不算少,但祗要是跟他本人履歷相關的研究,基本還是要帶著質疑的眼光去看的,尤其是詳細標出具體年份的年表之類,可以全部當編造無視掉。

    我個人的態度是,所有文人筆記所記載的柳永故事,祗要無法證實,一律按編造算。原因很簡單,很多柳永故事最早出現之筆記的作者,根本沒有接觸到其所記載之事件的可能性,其所記載的跟柳永本人直接相關的內容,根本不可能是其親眼所見,即便不是其親自動筆編造,也不過是道聽途說而來。(本來想舉例子罵街不過想了想還是刪了,反正看看現在謠言的誕生和流傳,就能知道古代造謠一樣容易,祗是考證難。)很多記載我懷疑完全是為了貶低他才被生造出來的,而造謠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的派系之爭。

    我個人認為柳永事跡中比較有可信度的幾種,一是地方志的記載,這屬於正史,雖然這類記載不能排除溢美的可能,但地方志本身不會去記載與本地無關的人物,一定是跟本地有密切關聯的,在當地被重視的人物才會被記錄。二是與柳永本人毫無關係(哪怕是文學派系的關係也沒有)的人所記錄的、偶然發現與柳永相關的事物,比如柳永墓殘碑的發現。三是與柳永本人不直接相關的記載,又有不同出處可以互相印證的(那種明顯是抄來抄去的不算),舉例如“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等反應其作品傳播廣泛的記載,屬於觀察社會即可得來(加上還有包括來自反柳永派如王灼之流,高麗宮廷現存文獻等多種證據),因此沒有質疑的必要。還有如“柳永為歌妓寫詞換取資助”的記載,雖然同屬於與本人毫無關係之文人所寫的筆記,但因為柳詞中確實有相當於現代商業廣告歌一樣的作品(典型如詠歌妓的《木蘭花》四章等等,我個人推測這是四聯章,四個姑娘很可能一同演出該曲,因此用該曲寫了四個姑娘所表演的節目,參考曾觀看的南音演出,似乎能看到四章《木蘭花》所寫場景的影子),以及其作為南唐降臣二代,家境可能不算十分富裕(但也不可能貧窮),收錢寫詞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雖然究竟是因拮据而迫不得已,還是單純收點潤筆賺外快仍有商議之地(這兩者心態完全不同,我個人傾向於後者,雖然從創作上來說,前者可能比較容易引起現代讀者的同情?)。

    以及可能是出於為他的歷史評價抱不平,一些學者的論調有將他對女性(主要是對社會底層歌妓)的態度過於拔高的傾向,宣稱他“用完全平等的態度對待她們”,實在過於難評,我祗問一句——請問他反娼妓制度麼?如果連娼妓制度都不反,就不要談什麼平等了。柳永對社會底層歌妓態度之特殊,是跟他之前、同時、以及其後的,與他同為文人士大夫階層的男性相比,是一種相對平等,或者更該說是一種精神上的尊重,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男女平等和人人平等完全不是一回事,具有一定文化權威性的學者宣揚此類具有極端性(不是滿分就是零分)的論調,可能會有很壞的影響。古人把他踩成狗,你們為了反對棒殺就把他捧上天,然後下一階段是否就是別的人為了反對你們的過譽而再次走極端要把他踩下去呢?饒了他吧真的,他就是個喜歡寫流行歌的基層官員而已,放他去跟宋玉數落葉不好麼。

    柳永相關的可參考書目沒整,先列幾本,等之後搬家了好好整理一下。除了出版書籍還有一些單篇的論文我覺得也比較有參考價值。*這裡所說的參考價值即包括研究其作品/生平的參考價值,也包括作為創作靈感的參考價值。

    01,薛瑞生《樂章集校註》中華書局+薛瑞生《曉風殘月·柳永傳》作家出版社

    薛氏對柳永官職等的考證比較值得看,目前好像也祗看到他有較多這方面的考證,其它比如對作品的解讀、編年和傳記本身都可以忽略了,尤其有些解讀和給柳詞編年,實在太過扯淡以至於我甚至懷疑他到底是不是做文學研究的,比如把《望海潮》這樣風格成熟的作品列為柳永早期詞,完全不考慮作家創作技巧和風格的發展規律,按這種編年豈不是說明他越寫越差了?以及將一些明顯指向是寫給歌妓(或歌妓出身的女子)的詞認為是寫給妻子的,完全不考慮古人對不同地位身份女性會用完全不同的一套詞彙系統。

    02,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

    主要是關於柳永與孫沔,還有宋真宗“天書”事件相關的考證。順便錄吳老論柳詞絕句一首:

    暮年中第入淮行,殘月曉風別帝京。姓氏已留名宦錄,桐江象海總親民。

    可謂深得我心。

    03,陶勇《樂章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是吳熊和的學生,該版本中收錄的校箋輯評等內容很豐富,至於年譜可以直接無視。

    04,曾大興《柳永和他的詞》

    《萬花樓》主角“楊柳岸”其“原型”所處之“歷史定位”創作靈感的來源。

    首先《燕京萬花樓遺事》是我的原創世界觀——雲中地區(一個架空的自治區,位於我國西北)——中存在的一部清代小說,作者署名「四海孤帆老人」,小說中的主角“楊柳岸”是“四海孤帆老人”根據該世界觀中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所創造出來的角色,可以理解為楊柳岸是孤帆以其為原型創造出的OC(笑)。這個“原型”人物因為目前定下的祗有名字和基本定位,所以暫時不好公開(主要也不知道該用什麼形式讓他出場,畢竟作為主角“原型”,小說《萬花樓》與他事實上沒有直接關係,而雲中的故事我現在也沒有精力兩頭動筆。不過他的名字其實已經以別的形式在系列中公開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找看……?),為了方便敘述下面還是將之稱為“楊柳岸”。

    在本書中,曾大興認為白居易、柳永、關漢卿、馮夢龍四人分別是詩、詞、曲、小說四種文體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我國文學由貴族化走向平民化之歷史大進程中的四座里程碑。這段論述對我的啟發很大,“楊柳岸”一角的確立與這段論述其實有莫大的關係。

    之前我曾經聊過關於《萬花樓》主角設計定位經歷過推翻重來的事(見我2022年總結:https://elfartworld.com/works/9289429/),這邊就不重複了。簡單來說,“楊柳岸”的定位其實就是在上面的四朝四人四體之後,續上了「清-“楊柳岸”-(民間)戲曲」這一段。當然設計歸設計,實際呈現的效果很可能跟設計初衷背道而馳,如果你覺得“楊柳岸”的作品質量/風格德不配位,那是我的問題,跟“楊柳岸”無關;如果你覺得《萬花樓》是“打著俗文學大旗反俗文學”,那是四海孤帆老人的問題,跟我沒關係[二哈.jpg](好吧我知道自己寫東西喜歡摳字眼所以別罵了因為不摳我不爽啊)。

    05,[日]宇野直人《柳永論稿》

    我心目中研究柳永必看書目。

    06,(待更新)

     

    五、歷史社科類

    萬花樓系列並不是很嚴謹的歷史向作品,真實歷史基本體現在主線故事外(是說這小說有主線麼搞笑),祗要歷史大事上不出低級錯誤基本就沒問題,所以歷史相關的工具書用得不多。

    01,《新編中國歷史大事年表》作家出版社

    歷史編年表,工具書。

    02,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船政志》商務印書館

    馬尾船政史。所以你該知道我想寫啥了,就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寫到這_(:з」∠)_我最開始明明祗想寫二十回的OTZ

    03,《中國出版通史簡編》+《中國出版通史》中國書籍出版社

    我國從先秦至新中國的出版業歷史,《簡編》是簡編版。因為計劃裡會寫到辦報紙雜誌之類的於是查了一下,結果發現我把我國的報刊史提前了幾十年OTZ……不過反正現在還沒寫到相關事件,就,再議吧(扶額)

    04,陳鐸《建本與建安版畫》福建美術出版社

    我的私心,如果有精力能把(偽)刻本弄出來的話,想用我們建本的排版風格。

    评论(0) 收藏(0)
CONTENT

【總覽|導航|雜談】

四海孤帆老人《燕京萬花樓遺事》【重寫中】

【全像萬花樓】之 寫意夢中人

【全像萬花樓】之 繡像戲中人

【全像萬花樓】之 畫真曲中人

【全像萬花樓】之 影像世中人

【全像萬花樓】之 摹像觀世人

【諸賢譜】之 造像風流原列仙譜

【諸賢譜】之 造景風流原

聽花戲畫

【懷雲齋舊藏】

【戲云臺曲事】

【夢遺亭春談】

【散圖集】之 且醉風流

【散圖集】之 風月同席

【散圖集】之 小品

【南柯經眼錄】之 八千園攬勝

【南柯經眼錄】之 大夢湖攬勝

【南柯經眼錄】之 醉仙樓食單

【南柯經眼錄】之 風月案印痕

【天地遊仙錄】

風月過客《風月錄》(懷雲齋藏本)

(備用)

【聽花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