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格子 </p><p> </p><p>评论要求:笑语/求知 </p><p> </p><p>(一) </p><p>人偶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吗? </p><p>端坐在橱窗里,被包装概念,被预设路径,被明码标价。 </p><p>间或有人来更换缤纷的配饰和香氛,让她变得更加应景,圣诞夜繁星满窗落眼底是她,春芽萌清香雅致闻书声也是她。 </p><p>命运的馈赠,从未以任何方式知会过她。 </p><p> </p><p>(二) </p><p>哈布斯堡家族是一个传奇,先不论这传奇是好是坏,也不谈依靠下半身统治王朝的经验是否启发了自家下辖的德意志地区,但毫无疑问的,对本就热情浪漫的法兰西来说,鹰堡的崛起如同甘甜诱人的蜜糖,让人人都想要踏上这时兴的舞台,酒酣熏香,纵情歌舞。 </p><p>而在这之中,天生相貌出众的路德维那家族表现得尤为突出。精于算计的路德维那夫人原本就是奥地利公国内的家族,不消说早有勾连的西班牙帝国各地贵族,连史蒂芬大教堂的高层也要给她两分薄面——宣誓将毕生献给神的人们显然不觉得私欲也包含在内,然而严苛的教条敦促着他们为了尊严粉饰太平。渴求影响力的路德维那与明修栈道的教会一拍即合,精致漂亮的兄妹坐上庄严的马车,成为送入教会见习的学徒。 </p><p> </p><p>(三) </p><p>菲欧娜来到史蒂芬大教堂的时候,还是茫然不知事的年纪,淡色的长发在黑白修女服里衬得她白皙的脸颊小小一个,琉璃般的眼睛像迷你的水晶球,映出教堂斑斓的彩窗。兄长肖恩很快被面貌慈祥的长者带走,而她的白天则归属修女院晦涩难懂的宗教常识,待夜幕深沉,青涩少年人的香气才缓缓伴着不知名的熏香和出独特的馥郁。 </p><p>明媚的日光与漆黑的夜色交替起升转合,青葱的草坪与威严的穹顶辉映落幕,少女集合了神职者的端庄内敛和贵族的骄矜活泼,与日渐沉郁的兄长一并成为史蒂芬教堂的双子,窃窃私语和灼灼目光包围着他们,也拱卫着他们。 </p><p> </p><p>(四) </p><p>肖恩很羡慕菲欧娜。 </p><p>他曾无数次幻想,自己拥有与对方一样的,习以为常过目即忘的能力。 </p><p>这样,疼痛就变得朴素而浅显,像是先生愤懑的鞭挞,或是奔跑不慎的摔跤。 </p><p>这样,夜晚就变得短暂而虚幻,像是沉浮惊醒的噩梦,或是转瞬即逝的云烟。 </p><p>他痛恨自己在毫无防备的时候就理解了,于是千方百计都无法遗忘。也痛恨自己不甘不愿但还是来了,于是时光不曾抚慰他,磋磨难以烘焙他,他华服下全是丑陋的疤痕,不得升华也不能解脱。 </p><p>烫金的羽毛笔折断了,画布下盖着的全是划痕。 </p><p> </p><p>(五) </p><p>菲欧娜并非很擅长忘记。尽管肖恩一向如此认为。 </p><p>在她能够潜心读书学习的白日里,郁郁的兄长安静地在塔楼一坐就是一个下午,那是他小小的画室。衣衫单薄、面容姣好的少年在夕阳下举起画笔,光线在彩窗折射出光晕,光晕落在少年的背上仿佛一双明亮的光翼,窗外的风微微掀起少年的衣角,任谁路过时都会惊叹这画面的纯净圣洁,一旁的人便会小声告知,“那是路德维那家族的次子,紫衣主教名下的修士,史蒂芬教堂圣洁的双子之一的肖恩”,而这时,主教就会过来,温和地让别人不要打扰到他。 </p><p>于是,只有调皮的菲欧娜曾偷偷溜上塔楼,揭起洁白的画布,翻开上层肃穆的宗教画临摹,窥见下面斑驳的血迹和无尽的深渊——赤脚的天使身上疤痕遍布,地上伸出的手残忍地撕扯着天使羽翼、满地的白骨沾满流淌的血迹,漫漫长路看不到尽头,漆黑的天空无风无星,但那位天使固执地,执拗地伸着手,想要攥住远方什么不存在的东西——菲欧娜如同惊弓之鸟般扔下画布离开了塔楼,某种不愿触及的,仿佛要从胃里泛出来的痛苦,逼着她风一样地逃离了寒冷的夕阳。 </p><p>那时心脏突兀响起的跳动声,她记了很久,尽管那种难言的情绪,直到她看完修道院库存的书卷,认识了用词考究的异国诗人,见过了学富五车的贵族子弟,也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那一瞬间的感受。 </p><p> </p><p>(六) </p><p>纵使是紫衣主教也很难获得长久的寿命,尤其是在年事已高又不肯规训私欲的情况下,接收他们的长者不过几年的时间便匆匆离世。作为学徒的他们萌荫获准升为正式修道士,于是,二人既享有着作为贵族应有的各自供奉,又拥有了教廷修道士的神圣身份。 </p><p>检察官、准公爵、新主教、甚至还有新进入的见习学徒。被囚的少女撞入繁花的盛宴,香薰与花瓣将短暂又漫长的时光磋磨成腐朽的香气,让人错以为是自由的芬芳。 </p><p>前途光明的她与那些私生活放荡的贵族少男少女们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没落的克吕尼运动让隐修纪律持续松散,因权骄奢的教会修士在西妥会管不到的阴影里暗度陈仓。单论维也纳对菲欧娜有所图谋的家族便能数出两位数,娇媚的少女依旧拥有清润的年华、丰富的学识、不俗的谈吐,和最有期待的未来。即使无法脱离教会,借此与甚嚣尘上的路德维那家族打好关系也不亏。巧笑传眸间的心机与算计,就是如此肮脏不堪,又格外坦然。 </p><p>而这都与菲欧娜无关,她只是如同一叶摇摆的小船,顺从水流的推力,荡向未知的远方。 </p><p> </p><p>(七) </p><p>史蒂芬教堂塔楼的天使不见了。 </p><p>最开始是看似乖觉的见习发现教堂双子只剩下了眼睛湛蓝、圣洁温和的菲欧娜,后来是某个虔诚的信徒来例行朝拜时发现画室被腾空了,肖恩这个名字,和教堂双子的称呼一同被掩埋。 </p><p>偶然有人听闻他是蒙神召唤,在群星闪烁的夜晚从塔楼坠落,旁人便应景地感慨:“那样美丽又长于工笔的天使,大概上帝也偏爱,不舍得他流连人间吧。” </p><p> </p><p>菲欧娜面色平淡地走过一排排的长椅,他人的议论,她已经经历了太多,多到即使近在咫尺也恍若未闻,肖恩沾满鲜血的脸与她不慎窥见的画里狼狈的天使在眼前重合又分离,他永远留在了深夜里,尽管他们已经身处黎明。 </p><p>日光将长桌的木材烘出淡淡的香气,立于长排座椅最前方的少女皮肤白皙、明眸皓齿、长发低垂,她的声音圣洁而温和,姿态优雅高贵。 </p><p>黄昏的光落在菲欧娜眼底,信众们狂热而虔诚,她依照流程捧起《天主经》,轻轻开口。 </p><p> </p><p>“我们的天父,愿祢的名受显扬;愿祢的国来临;愿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求祢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求祢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 </p><p> </p><p> </p><p> END </p>
……没太看明白,主要是我雀实对欧陆历史这块不熟,能感觉到故事的人物原型应该是有梗和有故事的,但作为一个不熟的路人来说确实不太明白埋的梗。单从叙事性上来说文笔稍微刻意求花俏了一点,整体上来说感觉情节并没有做得很完整,更像是一个抒情的速写或者说对某历史事件的一个侧面的散文。
当然根源应该是我不是本文的目标受众吧我寻思。
首先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比较丰富的词汇量,和不错长句的构建能力。在这篇文章中,会大量的使用较为复杂的长句进行细腻的人物和环境描写,不错。
但是我在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会比较困惑于整个分段的结构,如果把第一段看成一个引言和序章,二三四段在字数和叙事的完整度上没有拉开一个比较清晰的差别,在结构上会让我较读起来不是很舒服,没有主次之分。
其次在叙事上面,没有一个明显的逻辑连贯性。这让我读起来颇有一些吃力。例如第四段开头,肖恩羡慕菲欧娜的记忆力差,但是在三段,一个整段的对菲欧娜的个人描写当中,没有出现这一点,这会让我在主观阅读的观感上产生一种割裂感。事实上我在阅读第四段的时候我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回过头去阅读第三段,检查我是否有漏读什么内容。然后在第五段开头又说,实际上菲欧娜并没有那么擅长忘记,这给我的对人物的塑造观感是完全错乱的。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第六段。“前途光明的她与那些私生活放荡的贵族少年少女没有什么区别。”这句话似乎在说菲欧娜也掺和进了复杂的宗教政治社会生活的浑水之中,但是结尾又说这一切与菲欧娜无关,我有点没有太搞懂这里头的文字叙事逻辑,给我的感觉很奇怪。
五六七段是整个故事的叙述主段,这个故事的叙述本身做的非常的淡,运用了很多意象,比较抽象的去叙说肖恩的消失这么一个故事。但是让我迷惑的地方在于,菲欧娜在这个肖恩的消失这个故事的进行中,她承担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参与者?旁观者?记录者?在本文的前半段对于肖恩的个人描写是很少的,比重远低于菲欧娜的个人描写,并且在故事进行段落的中间,又花了一整段的篇幅给菲欧娜,那么她究竟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没有读出来,我很困惑于这个问题。
在文章的开头,第一段的序章结构中,提出了问句:“人偶有追求幸福的自由么?” 。而在第一段的结尾,又说:“命运的馈赠,从未以任何方式只会过她。”
带着这两个意象,我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思考,谁是这个想要追求幸福的人偶,命运的馈赠又是什么?从第四段来看,追求幸福而不得的似乎是肖恩,但是命运的馈赠我通读全篇没有找到,可能是我的理解问题,但是我不得不说没有比较明显的和意象相呼应的叙事段落。
在全文的最后,结尾处作者用了一段圣经,或者仿圣经文体作为
终结,我没有考证过,内容是:
“我们的天父,愿祢的名受显扬;愿祢的国来临;愿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求祢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求祢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
我当然非常能理解这里用圣经体结尾的用意,但是我没有从这段话上找到和人偶意象,以及叙事的主体内容很贴切联系的地方,而这篇小说里的意象堆叠的已经够满了,而叙事又很淡,把意象和叙事相联系就变成了一个无比吃力的工作,失去了阅读小说的通畅和优美的感受,进入了一个很晦涩的阅读体验。
总结,这篇小说还是有不少让我眼前一亮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不错的文字能力,结构的失衡,叙事的薄弱,和过多的意象,让整个小说的故事内容被层层叠叠的词汇和句子深埋于底,但是当读者费力的去把这个故事挖掘出来的时候,也并没有得到一个足够让他们欣喜的故事内容,或许进一步的把故事内容提出来,复杂的词汇和意象简化,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