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15326

二次元脑,喜欢可爱的女孩子和男孩子,BG战士

Vol.215「母亲」《母亲》

阅览数:
173
评分数:
0
总分:
0
举报

作者:夜雀子  

评论:随意

一名女性在街边捡到了一本失去封面的杂志,一篇叫《“Mother”系统开发团体:为生活带来革新》的专访占据了杂志中绝大部分页面。

正好走累了,她坐在路边的长椅上阅读起来。

......“Mother”系统,是一款装载于家用机器人体内的智能系统,系统的名字即为它的功能——当妈。无论是辅导作业、打扫卫生、情感安慰、婴儿看护还是最基础的做饭,只要装载了它,它便能完美的完成。

这款系统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统计,在拥有家用机器人的家庭中,这款系统的覆盖面已达到99%。无论是年轻人、老人、有家庭的人、合租者、单身者,在购买家用机器人的时候都会特意询问机器人配置是否与本系统兼容,换句话说,能够适配“Mother”系统已经成为家用机器人的硬性条件。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开发团体的其中一名开发者。希望通过这次对谈,让各位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Mother”系统的独特性。

【记者】

曾记得以前网络上流行过这么一段话:“好怀念小时候肆无忌惮向妈妈撒娇的日子。饿了有妈妈做的饭菜,病了有妈妈在身边陪伴,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和妈妈说一说以后,心里也会轻松许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不能再坦率地说出自己的心声、不能再坦率地向家人撒娇。”

单独来看,这段话在网络的汪洋中并没有什么特殊性。怀念此类事情的人数不胜数,相同的观点也数以万计。但是听说您在最初成立这个项目时,曾把这句话作为项目的核心理念宣传,是这样吗?

【开发者】

是这样的。

【记者】

请问贵团体当时为何会将这句话定为核心理念呢?

【开发者】

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人们目前最为需要、最为渴望的事物。

自从人们全力投入社会生产建设之后,整体经济确实开始飞速发展。只是,速度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这过程中,也有很多人会感到疲倦。身为一名社会的建设者,这些人一方面认为自己应当完成相应的义务,但是另一方面,也确实会寻求心灵上的安慰。

【记者】

能够抚慰心灵的事物很多,为什么选择了“妈妈”呢?

【开发者】

确实,事物——比如运动、游戏、读书、观影、听歌——也能给予心灵安慰,但是至少在我们看来,这种安慰是短期的。人说到底是群居生物,绝大多数人除了需要倾诉外,还需要情感上的肯定。

您或许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开发“Friend”系统,实际上我们最初也考虑过。但是“朋友”过于对等,“恋人”又过于亲密,比起“予给予求”的平等关系,大多数人在无意识中更愿意“被偏爱”。而‘母亲’——或者说‘理想的母亲’便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最佳选择。

请留意,我这里说的“被偏爱”并不是完全指情感上的全肯定,而是更加全面且复杂的东西。

【记者】

您能展开说说吗?

【开发者】

我们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参考了大多数人对“理想的母亲”的期望,因此当你对“她”表示疲惫时,“她”会以你为最优先对象进行对应。这一点是朋友、恋人、甚至父亲都做不到的。

只有母亲会因为关心你,所以会在你疲惫的时候倾听你诉苦;只有母亲会因为疼爱你,所以舍不得让你在忙碌一天之后还要顾及家里的事情;也只有母亲会因为偏爱你,所以连着你喜爱的事物一同爱屋及乌。

当然,这里说的是“理想的母亲”。

【记者】

从刚才开始您似乎就有意识强调“理想”二字,请问理想的母亲与普通的母亲有什么区别吗?

【开发者】

有很大区别。因为“理想的母亲”是完全针对客户需求设计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存在;而普通的母亲即便再怎么到位,也必然会有失误的时候。而且,理想的母亲在对应上更为全面,她既不会有传统母亲的强势感、又不会有恋人的索求欲,她更接近一个朋友,但是又不需要用户给予相同等级的情感反馈。

换句话说,“理想的母亲”是完全满足人们对“被偏爱、被包容”需求的存在。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基本上已经基本上不存在“普通的母亲”了呢。

【记者】

确实,毕竟“Mother”系统已全面普及开,绝大多数家庭都已经有了“理想的母亲”。听说我们这款系统的兼容性非常强,哪怕是几近报废的家用机器人,也可以装载这个系统。

【开发者】

是的。除了之前说的核心理念,我们在开发时还有一个默认的原则:要扩宽系统的兼容面,尽最大努力保证每个人都有“妈”。(笑)

【记者】

人们可以没有父亲,但是不能没有母亲呢。(笑)

说起这一点,曾经有反对的声音说,这款系统剥夺了人们的抚养义务,会让人们逐渐陷入“只管生不管养”的局面中,并且担心由机器人带大的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并因此倡导要增加人文教育。

请问站在开发者角度,您是怎么看待这些声音的?

【开发者】

我们认为,一个人是否健全并不是看他或她有没有一对人类父母,而是看这个人是否获得了足够的情感反馈。人能接受猫、狗、兔子、鸟之类的陪伴,为什么不能接受能够给予更加丰富反馈的机器人的陪伴呢?

至于说的“只管生不管养”的局面,这种局面早在系统开发之前就已经层出不穷了,用这种事情来抗议系统推广未免有些文不对题。更何况,由于装载了系统的机器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繁杂的劳动,从“传统母职”中解放出来的人有了更多精力给予自己的孩子正向情感反馈,这对社会的建设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因此,我们团队其实不太在意这些声音,倒是比较在乎他们有没有体验过有“妈”的感觉。

【记者】

非常浅显易懂的回应呢。(笑)

您刚才提到“传统母职”,这就引出了与这个系统相关的另一个常见探讨。就是对“母亲”的定义。因为我们理解的母亲该承担的工作——除了生育以外——都被机器人承担了,那么这些血统意义上的女性血亲,在家庭中应该是怎样的身份呢?

【开发者】

常见的回答应该是伴侣吧。因为少了一个责任,因此可以在另一个责任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记者】

那她应当以什么身份面对孩子呢?

【开发者】

是啊......就我周边所见的情况,大多虽然以母亲自居,但是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更像是朋友。而且因为不用承担更多的义务,她们在面对突然发难的孩子时,也能用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而且,因为“Mother”系统是不分对象的,因此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需求,“Mother”系统就会予以对应,这也极大的减缓了家庭中成年人的心理压力。

说到底在我看来,“母职”本身就是一个圈套。无论男女——虽然主要是女性——一旦被赋予了这个职责,她自身的所有价值都会成为“母职”的附属物,而忽略了其个人的价值以及局限性。

【记者】

也就是说,面对孩子虽然是父母,但是面对“Mother”系统,他们也是孩子,拥有发散的权力。

【开发者】

就是这个意思。

【记者】

感受到了与“母亲”这个词相符的包容性呢。不过说回来,情感交互姑且不论,像打扫卫生之类的工作,其实普通的清扫机器人也能完成吧?为什么要将这些功能加入“Mother”系统呢?如果减少这部分功能版块,是否能在情感交互版块上有进一步提升呢?

【开发者】

之前也提到过,我们开发系统时是集合了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理想母亲”形象,因此有些功能看似无需,却是人们需要的功能。而且,比起单功能产品,还是多功能产品的性价比要更高一些,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个机器人能完成的工作越多,它的销售面就会越广。

至于您提到的情感交互版块,实际上我们也曾经考虑过,并且有开发过试用产品,并邀请测试者体验。但是,反馈却不是太好。

【记者】

为什么呢?

【开发者】

按照测试者的说法,过于丰富的情绪表现让他感到压力。

比如,同样是让测试者吃水果,先前的版本会将水果削好放到测试者旁边,如果他吃了,机器人会表达开心,如果他不吃,机器人则不会有什么反应,只会默默处理掉垃圾。

而更新后的测试版,同样的场景,如果测试者不吃水果,机器人会表现出难过的情绪,或者会催促他吃。

丰富的情感交互意味着“真实”,而现实总是会给予人压力。

【记者】

原来如此。就像您最初说的,比起一个平等的交互,不少人会下意识选择“被偏爱”以及“被包容”。

【开发者】

就是这样。因此我们虽然会更新情感交互版块,但是会非常严格地控制交互程度。直白的说,人们想要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母亲,而是一个无条件包容自己的避难所罢了。

【记者】

是啊,有了一个让自己安心的避难所,生活也会轻松许多。可以说,“Mother”系统的诞生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结构,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能合理转移到其他方面,从而更好地专注自身的生活。这大概就是“Mother”系统为生活带来的革新点之一吧。

【开发者】

如果大家能这么想,那我们也就很满足了。

【记者】

说起来,在访谈开始前我们曾提到过,在拥有家用机器人的家庭中,这款系统的覆盖面已达到99%。考虑到家用机器人的覆盖面,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数字,可以说没有哪一款系统能做到这种程度。

在这种背景下,我想请问一下您,对没有使用机器人的家庭以及剩下那1%的家庭的看法。

【开发者】

首先我需要说明的是,是否使用系统都是个人的选择,是否使用机器人也是个人的选择。实际上我听说许多不使用机器人的家庭——或个人——并不是承担不起机器人的费用,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基于逻辑计算的反馈是虚假的反馈。

虽然没有实际资料支撑,但是或许剩下那1%的家庭也有这样想法的人。

我尊重他们这样的想法,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性和理念。但是另一方面,我认为反馈这种东西本就是经过计算的,而人心未必能有机器计算得全面。

他们或许是人类中少有的勇气者,愿意去面对那些错误的反馈并且承担相应的后果,对此我表示尊重和敬佩。

不过,我作为开发者,我的立场是,为客户献上符合需求的服务。有坚强的人,自然也有脆弱的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认为没有必要强求某个人一定得坚强起来。有时候做一个“孩子”未必是坏事。

因此,如果要说我对他们的看法,那我的看法就是祝愿大家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哪一天他们想要来体验一下“Mother”系统,我们也十分欢迎。人总有需要休憩的时刻。

【记者】

原来如此......不愧是占领全球市场的开发团队,也非常有包容性,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才让各位走到时代的前沿,背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提到社会责任,“Mother”系统曾经在伦理方面也饱受非议。其中最常见的一个话题是使用者对搭载了“Mother”系统的机器人做出的一些过激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殴打或者辱骂。基于此现象,您有什么看法吗?

【开发者】

早在开发过程中,团队中便有人提到过这样的话题。我们也担心过类似现象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也预料到有人会担心,部分用户的错误行为会从机器人演变到其他人身上。但是,就像之前提到的猫狗例子一样,我们认为个别人的错误举动不应当成为阻碍全体人利益的理由,因此我们坚定地推进了项目。

当然,出于一种教育、引导目的,我们会设置一定程度的安保系统。如果用户对搭载系统的机器人多次采取错误行动,该用户将被列入我们的黑名单,在五年内不可使用相关系统。虽然也有钻漏洞的或者采用盗版系统的人,但是至少我们已最大化的保护产品及其他用户的权利。

【记者】

原来如此,非常感谢您的解答。

今天聊了不少内容,虽然我很想继续深入讨论,但是篇幅所限,只能到此结束。“Mother”系统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在方方面面,小到家务事、大到感情交流,这个系统确实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虽然绝大多数人对“Mother”系统呈积极态度,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不少人对其始终抱有怀疑与抵触;也有不少令人扼腕的事件发生。这个系统在未来是否能发挥更大作用、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是否能更进一步,都需要时间验证。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系统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不知道各位读者身边是否有搭载了“Mother”系统的机器人存在,各位又是怎么看待这些事呢?如果各位有什么希望分享的想法,请投稿至杂志后的邮箱进行讨论。

文章至此便结束了,这名歇脚的女性翻了翻杂志尾页,终于看到了文中所说的邮箱。

“Fantasy Science……幻想科学?”

当她拼凑邮箱名称的时候,她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看了看显示屏上的号码,是家里人。

她一边接起电话,一边将杂志丢在长椅上。

“喂?妈你到哪儿了,饭点都快过了?”

“在路上了。”

“哦,那你快点儿啊,菜我洗好了,等你回来炒。”

“知道了。”

“对了妈,回来的时候顺便买一瓶酱油,家里没有了。”

“楼下就是便利店吧?急着用的话你下个楼——”

“哎呀反正明天才用,你回来的时候顺手买了吧。”

“行吧。”

她挂断电话,朝回家的路走去。

那本杂志与那张长椅被她甩在身后,当她找到便利店走进去的瞬间,她早已忘了那本杂志上看到的绝大部分内容。

只记得她要买一瓶酱油回家。

END

  • 嬗湘 :

    一个不知道怎么评论的故事,看到结尾才发现是幻想科学文学。

    单从有反转的角度,故事是成功地。但个人感觉围绕整个文章架构,怎么去吧“幻想科学”这样的主题层层揭露出来还需要设计,现在看结尾的转折感觉还是太生硬了。希望作者太太继续提高,下次写出好的作品。

    2023/03/01 20:20:08 回复
  • 临渊 :

    文内的这篇采访论点考虑得很全面,一眼看过去很有说服力。对谈内容作为采访非常得体,悄悄流露出的些许辛辣恰到好处(笑)

    而作为对比:主角显然是被“母亲”这个身份限制住了,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在政治正确的宣传里是温馨的烟火气,但现实中这往往是矛盾积压的源头。

    亲情也需要距离,有一个MOTHER系统来承担人类不想承担的职责(物理和精神上的)的话,每个家庭成员自身的发展和能动性将会得到解放、家庭矛盾必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和,至于——资本和企业会不会让这种系统如此全面地普及——之类悲伤的话题还是搁置不论吧,文学自然需要一些奇幻色彩。

    2023/03/24 15:50:19 回复
  • 夜雀子 : 回复 嬗湘:

    首先感谢评论。由于本文的主题是母亲,因此在书写的时候可能并未协调好幻想科学设定,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辅助设定在利用,或许会缺乏一些科学感吧。当然,假如这个故事能够更加深入的展开,同时兼顾母亲和幻想科学主题的话,故事应当会显得更为厚重吧。感谢建议。

    2023/03/31 11:04:45 回复
  • 夜雀子 : 回复 临渊:

    感谢评论!很高兴能将正文与采访文体相互结合,最终达成“杂志”上讨论的内容与主角的现实生活形成一个对比的目的。“母亲”这个词语我个人认为大概是世界上包含情绪最多的词语之一,爱恨、责任、义务、矛盾、强权、风险,很少有词语能同时承载那么多含义,但同时正是因为含义过多,因此反而会逐渐磨灭掉承担者本身的意志。文中设定的系统尝试将母职与载体区分开,但就像提到的,至于资本是否会允许这种现象存在——幻想总是需要一丝宽容,因此暂且搁置不论了。

    2023/03/31 11:1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