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坩埚里的上帝 ——致初学者的元素弥撒手册》
作者: 赫尔墨斯炼金与秘术协会古典炼金学系主任
——西里尔·冯·阿奎那
前言
即便连通着千万种元素,千万种配方,千万次爆炸事故,我仍顽固而虔诚地笃信:有硫磺味的地方,真理就会在浓烟里咳嗽着显形。这正是我们在炼金术这条布满焦痕与陷阱的道路上,始终没被教会烧死的终极奥秘。材料各有脾性。当某人选择在残月(Waning Crescent)点燃酒精灯时,他便成了愚人杜撰的配方的抄写员;而如果实验室只剩下发霉的曼陀罗根与半瓶醋,也不妨碍聪明的你配出能让石像鬼打喷嚏的清醒酊剂——毕竟天使藏在细节里,恶魔躲在配方表外。
因此每个人,每口坩埚,在每个被神遗忘的角落,都能举行那微型的创世纪——炼金。哪怕在赫尔墨斯协会布满禁制咒文的地下室,你总还能找到半截粉笔、一撮壁炉灰,以及永远洗不净药渍的袖口。只要存在不平衡,物质就渴望着嬗变。正如我在《源质》期刊的卷首所言,某些人烧瓶里沸腾的失败品,比所有枢机司铎的整座圣器库更接近上帝指纹。
炼金术带来的伟大从不取决于你用的是秘银坩埚还是昨夜用过的夜壶,也不在乎你分离出的是哲人盐,哲人糖还是能让青蛙背诵《以赛亚书》的紫色蒸汽。一切,一切的一切取决于你能否在第七十七次爆炸后,仍相信那些焦黑碎渣里藏着“下如同上,上如同下”的奇迹。一个人必须先学会热爱意外,才能领悟那句真理——真正的配方永远写在火光熄灭后的余温里。
在九成以上案例中,失败的炼金是上帝开的恶意玩笑。即便在闰时(元素平衡日),水银照样会谋杀你的温度计。若谁不在称量龙血竭时偷偷多加半克,这辈子都别想见到物质哭泣的模样。对新手尤其要提醒:若你的硫磺与琥珀成功诞下发出辉光的金色溶胶,请向虚空举杯;但倘若它们私奔成腐蚀地板的强酸,也务必跪下来亲吻冒烟的砖块——那可是水晶天最性感的具象化,但请千万小心你的嘴唇。
庸人呵,庸人。他们总垂涎锁在协会密库里的贤者之石,却对脚边打转的小鼠视而不见。要我说,协会大厅里陈列的的锡兵合唱团,比起档案库里那堆标着"完美"的镀金废铁,难道不是更接近生命炼成的本质?我见过某位同僚因为制出永恒燃烧的蓝火(作者注:它不发出任何热量,甚至从周围空间吸取能量来维持其蓝色辉光,因此完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而低落——只因那火焰形状像极了他离婚妻子的签名(我完全没看出来)。亲爱的朋友,若您能爱上试管里长出的第三只眼睛,恭喜,您已掌握了神秘学第一美德:把失败当作背景音乐。
若允许我在协会的青铜大门上刻句箴言,我会选择百年前某次爆炸事故中烙在墙上的真理:"最完美的反应永远发生在计划外"。说实在的,上面这些弥漫着硫磺味的疯话,远远比我即将展示的六十五种正统炼成阵更有价值。毕竟快乐源自认知的偏差,而苦痛往往诞生于太过精确的计量。
最后,作为赫尔墨斯炼金与秘术协会的古典炼金学教授,阿奎那在此奉劝诸位:若您翻开本书是想把铅块变成黄金,请出门右转找华尔街;但若您追求的是让黄金长出会骂人的嘴巴,请务必从基础章节开始。记住,所有伟大的亵渎都始于称量时颤抖的手,而神迹最喜欢伪装成操作失误。现在,请系好防火围裙,愿我们的失败总能取悦那位躲在元素周期表里的恶作剧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