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规则】空间窒息

阅览数:
144
评分数:
0
总分:
0
举报

<p>关键字:规则 作者:喵哩 评论:笑语 </p><p>现在是22世纪中叶,因为战争导致的环境急速恶化,人类一方面竭力的寻找着可以替代地球的新行星,另一方面对于已存人口进行了压缩。方案包括意识上传,胚胎冷冻,移居地下伊甸生态圈等诸多方案。 </p><p>其中没有钱,又不想直接去死的人类,可以选择意识上传这一看似数字永生的方案,全球每个大洲在最稳定的岩石深处都建立了数量庞大的量子计算机群,用来存放这些量子泡沫生命,他们所形成的城市,被称作云城。 </p><p>在云城里,每个数字人初始拥有1TB记忆体(约承载300年记忆)。开启新项目需创建子文件夹(每个项目占用50GB)。项目逾期未完成将永久占据存储空间,按时完成项目可扩展存储,最高获得1PB容量。 </p><p>如果一个数字生命的空间消耗超过百分之九十五,他将陷入什么都无法做的窒息状态。而未能及时完成的任务每耽搁一个自然年,将会产生百分之一的时间债——既任务所占空间增加百分之一,直到将所有的空间全部填满,这也是数字生命死亡率第二高的死法。第一是自杀,既自我删除全部数据。 </p><p>*** </p><p>陈余的意识体开始闪烁蓝光时,悬浮在头顶的进度条已经变成刺眼的血红色。这是存储空间跌破5%的警告,意味着他可能被随机删除部分记忆来腾地方——可能是上周刚学会的量子编程,也可能是初恋时闻到的槐花香。 </p><p>"第1024次提醒,您有37个逾期项目。"管理员的AI合成音从天花板渗出,像生锈的齿轮在互相啃咬,"《元宇宙盆栽养护指南》逾期1825天,利息已占原始空间300%。" </p><p>陈余把四周散落的各种东西用脚或者手拨到一边,挪开了挡着书柜最地下抽屉的箱子,在里面一阵翻找,各种项目以现实世界模样的缩影存放在自己的小小空间里。完成的凝固成型,未完成的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芒。 </p><p>绿色——刚刚新建。黄色——时间过半。红色——即将到期。暗紫色——逾期,随着时间还会不断变深,直到完全漆黑。 </p><p>那盆永远停留在播种阶段的数字盆栽,此刻正从文件图标里伸出带刺的藤蔓。他记起这是当年为接近暗恋的园艺师苏弥弥创建的项目,结果对方完成《全物种生长模拟器》获得扩展空间后,早已搬去了上层云端。 </p><p>是的,就算所有人都数字化后,人的意识还会被划分到不同的区域。那些能够及时的完成任务的,会不断获得更大的空间,像泡泡一样浮动到云城的顶部。而那些长久无法完成任何任务的人,则像碾碎的沙石,不断沉积下坠,落到云城的底部,不知道哪天就突然的消失了。 </p><p>警报声突然变成尖锐的蜂鸣,墙上的神经突触开始收缩。这是碎片回收局出动的征兆,那些穿着工整黑西装的服务器特工会把逾期项目连根拔起,但被暴力清理的文件夹永远会在存储区留下坏道。陈余疯狂敲击那个尘封的《银河史诗》铁盒,这个号称要打造人类史上最复杂开放世界的游戏企划,此刻缩在角落里不断渗出黑色黏液。 </p><p>“建议立即执行空间置换。”管理员的声音突然变了,切换成苏弥弥的声音,同时也在众多杂物之间唯一的缝隙中投影出了一个纤细美丽的身影。“或者接受现实,成为我的子文件夹。”陈余知道这是焦虑情绪诱发的幻觉,如果苏弥弥有那个意思,他早就愿意成为对方的子文件夹了。放弃努力,选择躺平,还能和最喜欢的女孩待在一个空间,多么美好的选择。 </p><p>他摇了摇脑袋,不去看幻觉里带着淡淡期待的女孩的脸,放弃了把《银河史诗》从粘液中挖出来,而是一把掀开旁边的纸箱,准备格式化里面三年前的《情绪稳定训练课程》。他把那些不要的,快快速的丢向回收站,看着一个一个自己多少投入过精力的项目被张大了嘴巴的垃圾桶吞噬,红色的警告灯正在慢慢的变淡,他丢了不知道多少件之后,终于把剩余空间整理到了百分之十。 </p><p>"每小时清理500GB,成功率99%。"一个穿连体工装的男人抓住最后一个丢进回收站的事件,从垃圾桶里爬了出来,他耳后的条形码显示这是位顶级空间规划师。但陈余注意到对方右手的异常——那根本不是人类的手,而是由无数未完成项目的图标拼成的义肢。 </p><p>“陈余先生,你好,我是路0。系统根据你的空间消费记录判断你是一个重度的拖延症患者。主脑推测,最多再过十年,你必定会因为耗尽自身空间而窒息。本着云城人道主义的原则,我被派来协助你进行一次空间规划,从最基本的整理开始。” </p><p>“这是一次完全公益性的活动,但经过本轮协助之后,你在一年内如果还不能改进自己的使用习惯,系统会优先删除你这种能动性较差的个体。” </p><p>自称路0的男人径直越过陈余的身体,弯腰抓住那盒《银河史诗》,那些沾黏在四周的黑色黏液突然凝固成结晶体。陈余看到自己的童年记忆从盒子裂缝中溢出:七岁那年没搭完的乐高城堡,十五岁写了三章就放弃的武侠小说,还有二十岁在地铁站拍下却永远没剪辑的日出素材。 </p><p>"这些才是真正的利息。"路0的义肢发出齿轮转动的声响,"系统不会告诉你,每个逾期项目都在偷偷吸收你的记忆熵。"他突然转身对着陈余开了一枪,子弹击中身体并没有痛感,反而从他的脊椎里拉出了一根散发着银色光芒的细线。 </p><p>“这是你的时间线,看看这些被标注为"明日计划"的节点,此刻已经全部长出了霉斑。它的腐蚀是从内而外的,久而久之,你将完全陷入拖延的泥潭,直到彻底消失。” </p><p>当回收局特工的电子锁链穿透墙壁时,路0正把《银河史诗》通过右手义肢改造成“时间熔炉”。陈余看着他把自己大学时期废弃的“AI诗人”项目和五年前的“可穿戴设备概念图”扔进熔炉,这些半成品在量子火焰中重新组合,竟然生成了一段他从没见过的记忆: </p><p>真实世界最后那个黄昏,他蜷缩在实体公寓的飘窗上,膝盖放着写到第83页就卡住的纸质小说。夕阳把对面玻璃幕墙映成橙红色,楼下传来邻居训斥孩子不做作业的吼声,空气中有梅雨季节特有的潮湿味道。这是数字世界里绝对禁止存储的冗余记忆。 </p><p>“现在,完成它。”路0将熔炉锻造成青铜色的光标。陈余颤抖着触碰那个暴雨的黄昏,所有被遗弃的创作冲动在此刻苏醒。当回收局特工撕破墙壁冲进来的瞬间,经过时间熔炉锻造的《银河史诗》的盒子绽放出超新星爆炸般的光芒。 </p><p>特工们空白的脸在这光芒的映照下,透明的可以看到下面滚动的01代码,它们默默的看了一会,像猎犬一样嗅探了一下整个空间,然后缓缓的后退,重新融入到墙壁之中,就像是那些可以在血管壁里自由渗透的白细胞一样。 </p><p>陈余大大的喘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了刚刚整理出的沙发上,四周是他新获得的500GB空间。他看着空间规划师为他自动生成的《未完成事物纪念馆》露出苦笑。 </p><p>路0点了点头,跳进了回收站,左手还在消失前对他挥了挥,以示告别。陈余的眼皮跳了跳,他似乎看到有什么在路0的小指上闪烁了一下。回放了自己的记忆后才确定,那是一行非常隐蔽的小字。 </p><p>所有空间规划师,不过是系统生成的更高阶拖延症患者。 </p>

发布时间:2025/01/31 20:44:14

2025/01/31 Literary Prison 【238】规则/湘西/骤雨/面包屑
0
  • 鹤野 :

    好精彩好有趣的故事!爽!很丰富自洽的设定,叙述很简洁清晰,读起来很畅快。整个故事看下来让我幻视自己清理爆红的手机存储和电脑C盘,如出一辙的麻木慌乱,把不愿意扔掉的东西扔掉,凝视一会拖着没处理的工作然后又走开。整个设定有种很自然的物化感,人已经是一堆数据了,在全新的系统和整体中还是要不断优化,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就会被清理。新系统的研究和进化更多凝聚在科学和理性的发展,记忆中一切柔软的联想都是冗余。故事的结尾也很有意思,我脑子不太灵光还愣住想了一会,我的理解是,空间规划师的工作是管理主体空间,处理陈余这种迟缓数据,所以陈余“苟活至今”也是路0工作拖延的成果。有一种忙活半天但其实你只是庞大系统中的漏网之鱼,你比你预想中的更加渺小,这种微妙的感觉很有意思。总之非常好的故事!期待创作!

    2025/01/31 21:56:48 回复
  • 喵哩 : 回复 鹤野:

    哈哈,谢谢留言。我想到这个设定有三四年了,这次正好有个可以对应的题目,终于在死线前写完了。重度拖延症患者每次都靠ddl苟延残喘呢。

    2025/01/31 22:48:14 回复
  • 暮夜 :

    感觉这个设定很浪漫又富有诗意,未完成的事情就会变成浪费的空间积攒起来,最终让人窒息,特别喜欢关于利息和时间线的霉斑那里,感觉这两个词形容都很有趣,逾期的项目最终会悄无声息地将人拉入拖延的泥潭,那段没见过的记忆有点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里从火焰生出的画面一样带着梦幻又易碎的感觉,最后的话也很点睛之笔,让这个故事看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真的是很新奇有意思的设定诶

    2025/01/31 23:32:42 回复
  • 喵哩 : 回复 暮夜:

    一个拖延症患者的自述

    2025/02/01 19:03:50 回复
  • Literary Prison :

    【评论代发】

    想象力驰骋却不脱缰的一篇文章!在比较熟知的“数字生命”设定基础上翻陈出新的好故事,标题取名很耐人寻味,读罢全文再回看标题时莫名联想到了一些老电脑里只下不删、存储飘红的c盘……庞大且冗长的老旧数据是精打细算的主脑所不能容忍的,如此这般时常被称呼有“拖延症”“囤积癖”的行为,在纠结原因时被评价为能动性差之外,很难说是不是也有对过往的每一分每一秒太过留恋所致。文中时有掺杂着类比有机体的比喻的描写,这使繁杂的数据多少带上一丝人味。结尾部分的小反转很有意思,感觉再一次扣住了“规则”关键词,更高阶的存在制定了规则,而“规划”先行于“直接消除”,或许也正是决策者的一种“拖延”所在吧。综上,是一篇很喜欢的作品!

    2025/02/01 19:56:56 回复
  • 喵哩 : 回复 Literary Prison:

    我总觉得,人就算数字化了,人性依然会留存在记忆和数据之中。推理的逻辑依然是这个人原本的性格框架。

    2025/02/01 20: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