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江橼</p><p>评论:随意</p><p><br></p><p>电脑屏幕的蓝光在深夜的房间里格外刺眼,我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看着文档中刚写完的章节。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对话。</p><p>点击发布,我伸了个懒腰,听着脊椎发出不堪重负的咔嗒声。凌晨三点十七分,又成功熬过了一夜,又成功活了一天。</p><p>我的连载小说《暗夜追凶》最近人气暴涨,评论区天天炸锅,编辑甚至暗示可以考虑出版实体书了。</p><p>这是个好事儿,但却是个麻烦事儿。好在距离完结还有大半剧情,我有充足时间去权衡利弊。</p><p>"蛙趣!狗作者今天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吗?这剧情绝了!"看着屏幕中的最新评论,我忍不住嘴角上扬。</p><p>拜托,我可是天才作者!</p><p>不过天才现在饿了。</p><p>长时间伏案工作,加上饮食不规律,让我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站起来的速度稍微快一点,都会让我喘不上气,持续晕眩。</p><p>我拖着宛如饥饿中丧尸般的脚步走向厨房,冰箱里只剩半瓶酸奶和几片干瘪的柠檬,没什么能垫肚子的。</p><p>无所谓地拧开瓶盖直接灌了一大口,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稍微唤醒了一些麻木的神经。</p><p>窗外是浓得化不开的黑暗,这个位于城郊的老旧小区总是比市区更早陷入沉睡。我的倒影模糊地映在玻璃上——乱糟糟的短发,深陷的眼窝,还有因为长期熬夜而泛青的皮肤。二十八岁看起来像三十八,这就是自由职业者的代价。</p><p>唯有银行卡里不断增长的数字能让我显得不那么失败。</p><p>再次回到电脑前,继续刷着评论。</p><p>"小海警官半夜遇袭,我一直以为出现在现场的电工是伪装后的凶手,没想到!"</p><p>"合理怀疑狗作者打通了任督二脉,强烈要求加更!!"</p><p>99+的未读消息让我的虚荣心小小膨胀了一下。笑死,加更是不可能加更的,除非送礼物。</p><p>电脑上开着几个文档,一个是明天要更新的正文,一个是文章大纲,一个是剧情草稿。</p><p>我是那种比较随意的作者,通常是在草稿中乱写,把自己所想的东西都塞进去之后,再梳理出要展示给读者的正文。不能说是什么很有用的写作方法,对我个人而言还是很不错的。</p><p>能够补充细节,让故事不那么干瘪。</p><p>就比如在今天故事中仅仅出现了两句话的电工,在草稿中却有完整的故事线。</p><p>有点儿塌鼻子的大众脸青年,没上大学,高中读的技校,二十岁家里人托关系成为电网外包工,是生活并不富裕,但也不拮据的普通人模板。</p><p>如此普通的路人甲,最适合成为目击证人去推进剧情了。</p><p>在我接下来的设想中,主角队友发现主角失踪后展开调查,自然能够找到当晚唯一目击者——电工。但电工也只是看到了一半,也正是这一半的证词让主角队友的调查走上岔路,差点儿没把主角救回来——关于这部分,我原本还设计了一个讨人厌的反派角色,他曝光了电工的片面证词,引导舆论谴责他的不负责发言,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把柄,导致后来某一天不法分子杀电工灭口的结局。</p><p>当然,在这部分构想中,这个反派角色也下线了,他被公安局辞退了。</p><p>说实话我还没想好这部分剧情到底要不要这样写,总觉得这样设计有些过于刻意。</p><p>就在我放下酸奶,双手落在键盘上,准备填充修改草稿的时候,屋里的灯忽然灭了。</p><p>我庆幸于自己买的是笔记本,赶紧保存了所有文档,随后打开手机自带手电筒,起身查看。</p><p>此时住老小区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隔着两个房间都能听到外面大爷大妈的吵嚷。</p><p>“跳闸了?”</p><p>我开门,小心翼翼的探出头询问。</p><p>“沈妮子啊,你在家呢。”搭话的是楼上的嬢嬢,她正打着手电筒往下走,听到我的声音特意回头看了一眼。“没什么事儿,兴许是开空调的多了,跳闸了。”</p><p>她打发我回屋里待着别出来。</p><p>“这大晚上的,你别下来了,快回去吧。再熬一会儿天亮了就好了。”</p><p>我点头,退回屋内,走到阳台向下张望。</p><p>配电柜旁边围了好多人,等了十五分钟,开进来一辆供电抢修的黄色工程车,电工提着工具箱下车检修。</p><p>我拍了一张照片,预备着哪天写请假条的时候贴上去当证据。</p><p>拍完后,我放大了一下配电箱附近,发现照片正好拍到了电工的脸。</p><p>是个有点儿塌鼻子的大众脸青年。</p><p>嗯,这么看我写得还挺贴合实际的。</p><p>转身返回卧室,上床睡觉。</p><p>这一觉就睡到了正午,又是被饿醒的。我迷糊着爬起来洗漱,蹲厕所的时候点好外卖,再一次来到书桌前,打开电脑,进行今天的工作。</p><p>“昨天写到哪儿来着……我看看。”下翻到草稿最后一页,“电工没有看到凶手,只遇到了一名外卖员从案发现场离开。”</p><p>“方警官将调查重心放到对案发时段路过的外卖员身上,但一无所获。”</p><p>“重案组的大家认为,这个方向是错的,只是一个巧合,在救援时间越来越紧迫的当下,还是得重新梳理走访证词,查找有用线索。”</p><p>我手指敲着桌子,随后转移到敲击键盘。</p><p>“电工没有说谎,他确实看到了一名外卖员,只是那并非‘外卖员’。”</p><p>“而是伪装成外卖员的真凶。”</p><p>“老城区的巷子胡同监控缺失,又有太多租赁户居住在此,本职或兼职外卖员的租户,以及点外卖的人数不胜数。就算这里有监控,重案组也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找到带走小海警官的人。”</p><p>“方向没错,”我斟酌得写下,“只是他们需要转变思路。”</p><p>“或许,小海警官并没有被带走。”</p><p>“他还在这里。”</p><p>“叮咚!”</p><p>被外卖小哥打断思路的最后一秒,我正写到那名伪装成外卖员的凶手是谁,是何模样,性格如何。</p><p>简单来说,是一名看起来非常开朗阳光的青年,但他内心扭曲,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经病。少年时期曾因无法压抑自己的暴力倾向,频繁与人发生冲突,一次打斗中被自己的刀割伤了右手,整个右手手背留下了一条狰狞疤痕,这才学会伪装。把自己包装成人畜无害的样子,实则背地里干的全是虐杀别人的暴行。</p><p>我把门打开一条缝,伸出半只手去接外卖。</p><p>“你好,你的外卖。”</p><p>外卖小哥也伸出右手递给我食物。</p><p>手背上鼓起的狰狞疤痕骇人可怖。</p><p>这时,我突然想起自己曾在草稿中写过一个小片段——也是真凶袭击小海警官的原因——在早些日子前,凶手曾杀害一名外卖骑手,占用对方的身份和骑手账号,利用送外卖的便利踩点心仪猎物。</p><p>后来,他发现了一名住在老旧小区内的青年女子。她似乎没有工作,从不出门,每天点一次外卖,没有亲朋拜访没有同居人……非常完美的猎物。</p><p>他甚至都想好了,杀了女子以后,他再连续给这个地址叫几天外卖,在尸体臭了之前根本不会被人发现。</p><p>思及此,我下意识一哆嗦,外卖掉在了地上。</p><p>笑起来非常治愈的青年一只手扒着门,一边弯下腰去捡外卖。</p><p>“我帮你放到桌子上吧。”</p><p>他亮出藏在外衣袖子里的刀,“我想,你应该有很多话要说。”</p><p>“对吧?作者大大。”</p><p>“正好可以试试,杀了你,我还会不会存在。”</p><p>背景板的人生从来不在作者考虑范围之内,一切剧情为主角服务——包括我。</p><p>但作者,或许才是整个故事里最疯狂的那个。</p><p>我抓住青年握刀的手,将刀送进自己的心脏。</p><p>“我也想知道,故事的后续。”</p><p><br></p><p><br></p><p><br></p>
是崭新且美味的风味,主角作为一个作家将日常中接触到的人当做NPC角色写进书中本是很常见的操作,但角色出现在作者的身边就很反直觉。
当电工出现在作者身边时我没什么看法,直到外卖小哥转变为杀人鬼的真实身份我才开始觉得不对劲,文中的世界看似规则,其实藏着十分辛辣的混乱:如果电工和杀人鬼都是虚构的角色,那作者是否也是其中的一员,如果作者不是,那他们为什么会来到作者身边?
紧接着一句背景板的人生从来不在作者考虑范围之内,一切剧情为主角服务——包括我。这或许代表了作者不是主角。
最后的结尾也很有意思,如果作者不存在了,那么作者创造的角色们还会有后续吗?
总的来说是一篇引发我思考的作品,不止在剧情上,也是在创作理念上:“当角色被创作出来时,ta的生涯还属于作者吗?”
角度转化非常巧妙的一篇作品!从常见的作家构想取材生活的设定,逐步营造和过渡到小说所构建的角色来到身边的悬疑氛围,直到最后答案揭晓的时刻,“作者”与“背景角色”在小说内外的地位陡然转变—— “背景板的人生从来不在作者考虑范围之内,一切剧情为主角服务——包括我”, 而后又迅速接上“我也想知道,故事的后续”——此时“作者”又再一次将自己的身份抛出故事,成为了一只脚跨出小说的角色,这种变换实在是十分的精妙而有趣。看到最后“作者”伸手抓住尖刀送进自己的心脏,这一幕仿佛也正对着读者伸手的“入局邀请”,以身入局的此刻,如同衔尾蛇终于咬住了自己的尾巴,真正的故事就此展开,命运的齿轮于此开始转动。如此从【正文】这一关键词中可以扩展出一篇以背景人物铺开的故事,不禁赞叹一声疯狂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