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星期六,晴,偶尔会有一些云彩从东边飘过,避免阳光将地面灼伤。气温26摄氏度,东北风三级,很是伊人。 </p><p>战争持续了有三个月了,没有人攻下这座城池,入侵者在城外围攻了两个月,他们有三次进入了城中,又被击退了出来。 </p><p>城内的储备几乎快要耗尽,但城中的人依旧坚挺着,守护着自己最后的一分乐土。 </p><p>他们从未害怕过强权,亦或者是敌人的炮火。 </p><p>当钢铁的利刃插入自己的胸膛,战士们依旧能够高歌,呼唤着神的名字,给予侵入者反击。 </p><p>但到了安息日。 </p><p>当周五的太阳落下,直到周六的三颗星星升起的时候,敌人已经不在城内,所有的工作被要求放下。 </p><p>整个城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灯火。所有人都待在了自己的家中,即使是已经被围城多日,人们总是会提前准备好丰盛的晚餐与午餐——当然是尽可能的丰盛。全家围在一起,向着那四字的神明祷告,并且就着月光,享用自己的晚餐。 </p><p>人们在餐桌前欢呼歌唱,赞美着神明与战士将敌军击溃。在三天前他们的家还被战火席卷,当时的火光已经将整个城市笼罩。 </p><p>但是很快第二天便将侵略者赶出,他们依旧保留了一些财产和光,笼罩在还未摧毁的房屋之中。 </p><p>失去家的人们将会被自己的亲戚收纳,而房子还能修缮的人,则早已与同伴一起将其规整,他们欢呼着,赞美着,希望着下一天的到来。 </p><p>然而,当最后的烛火被熄灭,所有人都陷入了梦乡。 </p><p>前一天刚被击退的士兵们,便摸着城墙翻入了这座城池。 </p><p>这比之前每一次都要来的轻松,自在。在城墙上没有一个值日的士兵,在这一天所有人都会要进入到休息,更别说是留下一个士兵了。 </p><p>在这一天就连战争似乎也不被允许,即使本身战争便不该存在。 </p><p>但是对于这些异教的信徒们来说,这就像是天赐的良机。 </p><p>作为不同信仰的民族,他们想要攻入这片城市已经很久了,在荒漠之中,因为有着水源,这座城市便蓬勃发展,因为有着信仰,所以城内的战士骁勇善战,城内的民众也异常的团结。 </p><p>三个月,他们没有能够攻下这座城市,但是却意外地知道了他们的习性。 </p><p>每当第六日的太阳落下,第七日的三颗星星升起的时候,他们会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计,专心地且认真地赞美并且供奉神明。 </p><p>就算是在战火连天的时候,过了休息日的士兵们虽然不会马上撤离战场,但是他们会更加的急躁,不管是冲锋还是撤退,都会快速地结束战争,然后消失不见。 </p><p>是的,消失不见,就是在城墙上都见不到士兵的影子。 </p><p>最开始的时候入侵者还以为是某种战术,他们害怕里面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中了陷阱。 </p><p>过了好些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这并不是陷阱,是对方的习俗让他们在这一天一定会快些离去,他们必然是会在这一天休息的。 </p><p>刚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侵入者还不相信,他们害怕只是减少了站岗,亦或者是某种巧妙的陷阱。 </p><p>但很快他们就确信了此事,因为在城中的圣典上毅然写着相关的内容,在这一天不允许有战争,不允许劳作,他们要奉献出一整天,给予他们供奉的神明。 </p><p>因为信仰,侵入则吃过很多的亏,因此即使他们并不信仰那些神明,但是他们依旧相信着城中人们的信念。 </p><p>于是在这一个安息日中,当太阳落下,侵入者便翻墙进入城内,他们不仅惊讶于守卫的生疏,甚至惊讶于屋中点滴的灯火,照不亮一间房,甚至照不亮这座城。 </p><p>这座城陷入了寂静,就好像是那句话一般——神说要休息。 </p><p>于是他们便休息了,只有这些士兵们在路上行走。 </p><p>他们甚至都不怕发出声音,即使发出了声响也没有人会在意。 </p><p>正在入侵的士兵们惊讶的时候,领头的将领一声令下,他们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在什么地方,于是直接冲入到了房屋中,将一个个的城中百姓制服,将士兵们斩杀。 </p><p>事情实在是过于顺利,仿佛那三个月的围守就像是一个笑话,要攻下这个城市只需要七天,因为神明创造了这个世界也只用了六天,然后他必然会在第七天休息,听自己的信徒们为其颂歌。 </p><p>而这座城市的居民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奴隶,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水源,但却也没有忘记去辱骂那些侵入者为恶魔,在神圣的安息日工作。 </p><p>然而这一切都进入不了这群异教徒的耳中。 </p>
扣题扣得很有趣,休息日引申到安息日,再由安息联想到死亡,折过来又能和工作对上,思路扣得很舒服。但故事整体比较平淡,异教徒与信教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以一种平展的姿态凝结在文中,既没有拔地而起也未曾随着剧情的推动而消散,令人略感不解,莫非这只是一篇展示作者巧思的风俗世情文段。最后捉个虫,第一段的“伊人”应该是“宜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