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魇 </p><p> </p><p>评论:随意 </p><p> </p><p>其他:多年不动笔,请大家嘴下留德,不要骂死,留口气! </p><p> </p><p> </p><p> </p><p>马虎站在村口的平地上,对面是拉好架势的王小龙,身后是安静流淌的小溪,不远处围三三两两的人,不时对着这边指指点点。 </p><p>马虎深吸一口气,闭眼默念起父亲传下来的武功秘籍:第一,练武宜精不宜多。第二,兵不厌诈,多从对方身边人下手。第三,遇到高手,尽可能先虚张声势,争取说到对方认输。马虎想毕,对王小龙抱拳躬身道:“比武讲究点到为止,还请小龙兄手下留情。” </p><p>王小龙点头道:“马兄,请。” </p><p>风声乍起,带得水面一片波澜纵起,水草低分时,一片阴云遮了阳光。 </p><p> </p><p> </p><p>马虎本名马小虎,家住王山营,村东边第二户。马虎,或者说,现在的马虎原来的马小虎他爹,除了一些锅碗瓢勺以外,只留给这家里一本半寸厚的册子。那东西封皮上没字,翻开第一页上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秘籍”。再翻过去,便是三页上分别的三条:练武宜精不宜多;兵不厌诈,多从对方身边人下手;遇到高手,尽可能先虚张声势,争取说到对方认输。后面多张都是白纸。 </p><p>马小虎深以为然,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奉为准则。 </p><p>王山营是不知哪朝时设的军屯,后来虽不再打仗,但村中男女身上都有功夫。作为少见的马姓,马家一直是独特的存在。别人练拳,动辄千下起,老马却只出两拳,便施施然回屋歇着。别人论起招式,说不过便不用劲道比划两下,老马却只是笑笑,留下一句“差得远”,便走开。这样久了,王山营人渐渐觉得老马虎深不可测,只当他是高人。 </p><p>三年前,王山营人商量着成立了一个小镖局,力邀老马虎当镖师。老马虎一番讨价还价,应了,从此时常出门押镖。某次村里众镖师带着运镖车出了村,再回来时,只剩下两人,其中没有老马虎。 </p><p>从此,马小虎给自己改名为“马虎”,意为子承父业。母亲王氏觉得不妥,但他不听。曾经的马小虎,现在的马虎,像父亲一样每天只出两拳,在别人比划的时候留一句“差得远”,自然地,王山营的小孩们也渐渐觉得这个新马虎高深起来。 </p><p> </p><p>村口平地上,马虎看着拉着架势的王小龙,脑内仔细过着父亲留下的秘籍,忽然心生一计。他指着王小龙身后说道:“小龙,你背后是谁?” </p><p>趁着王小龙回头的当儿,马虎一拳击出,直奔对方胸口,那一拳和着风声,竟也隐约有了些气势。 </p><p> </p><p>三年中,马虎如父亲之前每日做派一般,只是背着人揣摩秘籍。偶尔王氏会来规劝,让他多练几拳,多出几脚,只被他耻笑。 </p><p>王氏气不过,让他和自己过招。马虎不是说自己不可以下犯上,就是推辞不能与弱女子动手,每每气得嘴笨的王氏只能干瞪眼,最终丢下一句“你可跟你那死鬼老爹越发像了”,便跺脚离开。马虎只觉得自己得了父亲真传,此举极贴“遇到高手,尽可能先虚张声势,争取说到对方认输”一条,想来自己不仅记得道理,甚至懂得变通,应是青出于蓝。 </p><p>马虎正钻研父亲遗留秘籍时,王小龙回到了王山营。说起这位兄弟,从小便以笨闻名,但其实他并不是呆傻之人,只是一心痴迷武功,甚至到了习惯练武的父母责骂他不顾农活的地步。最终家里人拗不过,送他去了河南嵩山。据说王小龙应该学满十年再出师,但一则他醉心磨炼进步飞快,二则憨厚老实深得师父喜欢,便在中间放了一假,让他回家探亲。 </p><p>王山营因王小龙的归来而轰动,大家纷纷表示想长长见识。王小龙也不推辞,当众练起拳脚,操弄兵刃,大家看得眼花缭乱。一些人心痒难耐请教应该如何精进,王小龙知无不言;一些人不服气试图和他切磋,往往三招内败下阵来。马虎远远看了一次,那一句“差得远”嚼在嘴边,没露出来。 </p><p>最终是村中长老想起同辈人中还有马虎这一个翘楚,便来马家商量,准备安排两人切磋。马虎自然是先推辞,先说乡人日久未归,好容易见面却要动手岂不失礼;再说自己母亲最近身体不适,不宜与他人动手,恐见血光。 </p><p>王氏在里屋听得不耐烦,走出替马虎应承下来。长老满意离去,马虎失魂落魄,王氏瞥他一眼,扛起锄头去了后屋菜园。 </p><p> </p><p> </p><p>马虎眼前一花,再回过神时,发觉自己已落在水中。他下意识跳起来,伸手抹脸,终于看清了对面一脸呆滞的王小龙。马虎涨红了脸,一时忘记说话,只是站着。 </p><p>王小龙定定神,鞠躬道:“马兄,刚才想必您被我背后之人牵扯了心神,这次不算,我们再比过。” </p><p>未等马虎开口,围观众人中王氏挤了出来,伸手叨住马虎手腕。王氏一边拽着马虎向家走,一边对大家点头道:“对不住,我近日身体不适,孩子担心我,分了神。”众人又惊又奇,只当是马虎孝顺,最终只是各自散了。 </p><p>母子二人回到家,仔细关好院门房门。王氏站定,只是看着马虎,半晌道:“那薄册,你有翻到最后么?”马虎摇头,看到王氏从怀里把册子摸出,递给他。马原接过,翻到小册最后,发现紧紧夹着一片染血的薄布。 </p><p>王氏道:“这才是你爹留下的秘籍。” </p><p>马虎看着母亲,王氏叹道:“你爹当年只懂虚张声势,结果死在押镖途中。回来的人告诉我,他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 </p><p>马虎道:“我爹说了什么。” </p><p>王氏道:“他说,习武,马虎不得。” </p><p>马虎只是站着,王氏便也站在对面看着他,不知过了多久,马虎对着母亲点了点头。 </p><p> </p><p> </p><p> </p><p> </p>
笔风精炼,文字朴实,寓意简单直白。魇老师多写点,爱看!
乐。
非常古典故事会的味道。我还蛮喜欢的,以简单朴实的文字去进行一些道德劝诫。可以说是超级平民版《三言二拍》。以前我还在地摊上买过不少故事会的主题选集,里面的武侠篇集合了众多此类故事,而且不乏结构、立意完全相似的篇目。从中也体会到了不少早年地方民俗传说的风味。
现在想想,已经有快二十年没看过故事会了,非常怀念那些刚健朴实、充满原始噱头的冒险故事。
打算下班路上看看去买一本。
谢谢白伯欢老师,我决定问故事会要广告费(X
谢谢!
很有趣味的一则故事,看开头以为是武侠剧本,没想到是这种偏向寓言的走向,马虎这个谐音很有点促狭的味道,没有什么其他的建议,这个故事自身非常完整,语言也很精到,结尾点到为止毫不拖泥带水,看得很开心。
是的,“乍看是武侠实际是寓言”这种设定确实是有意而为之。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的心态已经比之前平和许多,隐有些中年油腻之势。近期又重新开始看一些武侠类作品,加上对于生活工作其他方面的反省,才有了这篇。
其实,马虎就是我,练武仅仅是指代。此篇只是在告诫自己,对待一切都要慎重,马虎不得。
好久好久没有看到熟悉的人名了QAQ,激情澎湃地点进来——居然是披着武侠皮的故事会!!!
故事很简单,但是讲述得很有意思,完整性也很好。看新人的作品,会觉得文辞华丽,构架广大,但是却非常容易出现烂尾【大家对于死线蹦迪真是乐此不疲……也许是我比较老派吧,始终会觉得对于短篇来说,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是高于角色塑造以及世界观的——这篇还挺喜欢的,希望魇继续写下去呀=v=
早就在其他活动中看过前辈的大名了,这次能够再次回来,我也是很开心的。
这一篇我在月初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而且不止一遍,却是没有写评,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起笔,我这个月刚刚入职就赶上七一,参与许多活动,那种表面文章的派头,黑色幽默的感觉,总让我想起这篇文章中装腔作势,和他父亲掉在同一个坑里的马虎。
这种平凡普通的用词中传递出巨大的荒诞,真的是最高级的讽刺了。唯一让我看的有些不过瘾的,就是这里的伏笔太过于简单直白,总觉得他应该还藏着些什么,但翻到底也就这个了,怎么说,有一些淡淡的失望吧,感觉后面的结尾和前面的铺设讽刺对比有些失重了。
无论如何总体来说真的很棒了,不愧是前辈,希望以后能常看到,这样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