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江橼</p><p>评论:随意</p><p><br></p><p>这件喜服的内衬,并不是柔软的棉布,更不是昂贵的丝绸,而是扎人的寿布。</p><p>阿喜在奶奶的红木妆箱中见过,被死死压在底层。待上面的青红蓝绿消耗殆尽,便是该取出那白布的日子。</p><p>喜服上身又硬又沉,阿喜一个人穿有些费力,但她并不想因为这点儿小事而劳烦旁人。沉重的衣服裹在身上,似正在收紧的皮,裹得人喘不动气。</p><p>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阿喜忙活大半夜终于把喜服穿好,忙空出手给旁边的火盆添一根柴。</p><p>她扯过梳妆台前的四角平凳,坐在火盆旁边,手上还拿着原本放在梳妆台上的妆匣。</p><p>妆匣很旧,破破烂烂的,跟奶奶的妆箱似乎是同时代的老东西,不过这在本地很常见。一个上好的红木匣子,往往能传三代甚至更远。</p><p>不过阿喜没有,奶奶的一切都跟随她一起入土了。</p><p>包括那匹寿布。</p><p>“……喜子哥,见信如晤。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两年,不知道你最近过得如何?阿姨近半年的身体有所好转,每日能吃半个干粮了呢!兴许等你回来,都能去村口接你了……”</p><p>她打开妆匣,里面有一些发黑的银饰,一碰就碎成渣渣的头绳,还有一叠信。</p><p>不过只有一个人的,里面并无喜子哥的回信。</p><p>阿喜不认识喜子哥,但她认识写信的这个。甜姐是村里最靓的闺女,长得好看,干活儿也是一把好手。</p><p>家里没有娘,从懂事起就一只手照顾爹,一只手拉扯幼妹,可是把家里拾掇得板正干净,谁见着了不夸一句好闺女。</p><p>阿喜幼年的时候常在奶奶家,村里同龄的不多,甜姐算一个。而且她懂事儿早,比旁的孩子都乖巧,不会嘲笑阿喜是城里来的,爸妈不要的孩子,她自己都是被排挤的哪个呢。</p><p>俩人就这么相熟了,一直到了阿喜上初中的年纪,才见面少生分了。</p><p>这回,她便是收到了甜姐的信,回来的。</p><p>“阿喜,求求你,帮我个忙。”</p><p>年岁大了以后,甜姐也没有外出务工,而是跟着爹一起伺候家里的一亩三分田,供妹妹读书。</p><p>听说她妹妹很聪明,读书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高中都不用交学费,学校还要给她发奖学金。只可惜,人还得吃喝拉撒,那点儿奖学金放三人嘴里,还是清汤寡水。</p><p>后来甜姐就找了个外快,替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照顾老小,拿一份辛苦钱。</p><p>倒也不多做什么,就是每天照顾两顿饭,帮忙拾掇拾掇卫生,看看家里缺啥坏啥了,帮忙整整。</p><p>一家一个月200,多顾几家,这日常开销就有了。</p><p>在甜姐照顾的这些人里,就有喜子哥的母亲。</p><p>这份雇佣,持续了十年,让甜姐从二十岁长到了三十岁,也让两人情愫渐生。</p><p>只可惜,常年辛苦坏了身体根本,甜姐撑着不去医院,反倒是把命送了。</p><p>“我和喜子哥发誓,一生一世一双人。”</p><p>“就算我死了,我也想嫁给他。”</p><p>对,阿喜回来帮的这个忙,是假结婚。</p><p>只不过她没想到的是,连甜姐的喜子哥,也是个死人。</p><p>照顾喜子哥母亲的第十年,喜子娘身体突然变差,甜姐衣不解带的守在病床边照顾。</p><p>一连与黑白无常抢了四五回人,这才让喜子娘转危为安。</p><p>没成想,这头喜子娘正欢喜得要许下甜姐当儿媳,那头喜子哥就遭遇意外横死他乡。</p><p>消息还未传回,甜姐跟有感应一般,原本康健的身体急速衰败,不过三日撒手人寰。</p><p>她临走前的最后一封信,便是给的阿喜。</p><p>她央求阿喜帮她圆谎,待与喜子哥拜堂后,再说出真相。</p><p>村里结婚大多都不扯证,拜堂就算是在老天爷底下过了明面,不死不分。</p><p>但阿喜是城里人,从不觉得结婚证是无用的存在。她只是有些心软,想替甜姐完成遗愿罢了。</p><p>而且她本来也没打算跟那什么喜子哥拜堂的,她就是单纯回来传个话。</p><p>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两人都死了,这冥婚倒是变得名正言顺了。</p><p>门外天色渐浓,脚步声响起,面容枯槁的喜子娘和一众亲朋拿着手电筒,推开了甜姐破旧吱嘎的房门。</p><p>“吉时已到。”</p><p>阿喜将信件重新放回匣子里,这才起身灭了火盆,抱着妆匣屈膝,由喜子妈给自己盖上红盖头。</p><p>寥寥几人,寂静深夜,走在无人的小道上。</p><p>阿喜顺着盖头下的一丝光亮不由想到,这时候要是被人看到了,会不会吓着人家。</p><p>一路走到山坡中段,这才看到摆了满满当当的喜案,以及面上笑着眼里哭着的村里人。</p><p>阿喜从来没在村子里见过如此多的人。</p><p>不止有幼时眼熟的玩伴,还有奶奶去世时来吊唁的邻里,还有许多……甜姐照顾过的人家。</p><p>这一刻,他们仿佛透过阿喜的皮囊,看到了甜姐的灵魂。</p><p>“辛苦阿喜了。”</p><p>“不妨事。”阿喜微微屈膝,“再说了,除了我谁还能穿上甜姐定的这喜服啊。”</p><p>全村就她俩身形相仿,如出一辙的矮瘦。</p><p>聊两句的功夫,另一边假扮新郎的人也到了。</p><p>典礼开始。</p><p>一拜天地,二拜高堂。</p><p>没有夫妻对拜。</p><p>只是阿喜将那破旧的红木妆匣放入喜案下的方形坑洞中,“新郎”也将一个皮夹子放入其中。</p><p>“礼成。”</p><p>婚礼过后,是葬礼。</p><p>“祝,百年好合。”阿喜蹲在地上,看着一抔土填平的新坑,轻声祝福。</p>
故事是好故事,就是让人有点鼻酸。真苦啊,从小苦到大的甜姐,好不容易终于要和心爱的人组建家庭、开始新生活了,两个人却双双离世,看完只想感叹一句好人不太命。和大江以往的风格不太一样,这篇文章里面没有多少讽刺批判的意味,而是在相当纯粹地记述苦难,不过由于冥婚这个结局,又给苦难蒙上了一层人心中的想象和信仰所描绘出的美好,让整个故事的厎色变得温暖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