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蜂銀</p><p>评论:随意</p><p><br></p><p>小时候的我常常生病。</p><p>每隔一两周就会染上不知哪里来的病原,或者咳嗽或者发烧,扁桃肿得一塌糊涂。我的妈妈在这时总会带我去医院,她工作的地方,而让家里的阿姨照顾留在家的姐姐。妈妈每次都把我轻轻放在科室的值班室里,值班室有三张上下铺式的老床,铺单每天都会带走消毒更换,所以每次去都能盖上不同颜色的被子。妈妈还要值班,科里空调的风扇嗡嗡作响,我一个人被包覆在比整个世界还要大一些的消毒水的气味中,看着药物一滴一滴顺着输液管流到我的体内。</p><p>医护的叔叔阿姨有时会进来,悄悄给我塞一两颗糖果,或者一盒甜牛奶。那位清洁工,依稀记得是姓曹的,皮肤黝黑,生着劳动者的刻痕,她知道我爱吃食堂的甜酒汤圆,总是在我有些饿的时候端来热乎乎的一碗。</p><p>还有,还有…</p><p>一旦开始回忆,记忆就得了雨水的浇灌一般一点点从角落里舒展开来,关于小时候的病,关于那个老院区,关于我的妈妈和那个柜子里一直有着一盒巧克力的值班室。</p><p>姓曹的那位清洁工阿姨,前前后后一直换科室换楼层地跟着妈妈十多年, 搬东西,打饭…后来儿子生了病,在医院的ICU里住了一个月,还是死去了。妈妈经常给我和姐姐讲科里的事情,有谁生病,有谁死去,有谁活下来。我的父亲要是在场,一定会反对我听这些故事,但他回到家已经是很后来的事情。在医院和医院的故事的陪伴下,我上了初中后身体渐渐好起来,很少再生病。再后来我的妈妈去了新院区工作,老院区变成上学时车窗里掠过的那栋门诊楼后的阴影,曹阿姨也没再见过,只有甜酒汤圆家里还是让阿姨常常做给我吃。</p><p>对了,ICU。</p><p>无限膨胀的记忆突然收束,我原来正躺在ICU的病床上,盖着天蓝色的,云朵般轻盈的被子。</p><p>住院是因为心肌炎,大概是八月底的那次感冒并未完全痊愈,又撞上工作格外忙碌的时刻,天昏地暗之中,反应过来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管我床的医生老是反复提起“年轻”——还好年轻所以病情不算严重,还好年轻所以预后比较良好…年轻像筹码,像机会,让我总还能再开始。</p><p>但我又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来,比如第一次输液时皮试没有问题,结果还是青霉素过敏,进了抢救室;比如得过一次水痘,也是格外严重,到现在我的肚脐旁都还有不显眼的痘坑。这些故事我其实全无印象,都是妈妈一次次讲给我的,她讲我休克时整个人抱着冰凉,讲一次次小心翼翼给我长出的水痘消毒,讲从床上摔下后哭着送我去医院检查。我好像总是容易生病,容易受伤,我生命的一切总是和医院联系。</p><p>我突然想流泪,我蜷在老院区那个值班室五颜六色的被子里,等着我的年轻带我重新开始。</p><p>可真能如此吗?</p><p>ICU的空调同样嗡嗡作响,隔壁床的呼吸机运作着,呼吸一般抽吸空气,我盯住输液瓶,看液体顺着重力在滴壶里沙漏一样连带我的时间一滴滴地下落。</p><p>护士走到床旁记录数据,她盯着心电监护,一边在板上记着一边轻声说一会儿有人探望。我说了谢谢,闭上眼休息。不知过了多久,有人走到我的床旁,把照着我眼睑的灯光遮住。我张开眼,盯着熟悉的脸庞愣了一会儿,才认出来是家里的阿姨。阿姨笑着揉了揉我的头发,问我有没有什么需要的东西。</p><p>我张了张嘴——甜酒汤圆,我的书,我的电脑,还有…</p><p>我在心里列着清单,恨不得将我那间小屋里的所有都搬到身边来,阿姨帮我掖了下被子,我嗅着病房里的空气,所有念头又一下溜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p><p>我想要我的听诊器,我说。</p><p>听诊器?</p><p>对,听诊器,很近的,内科楼走出去就能看到的那栋高高的精卫楼,我的听诊器在十二楼的医生更衣室从左向右数第二个钩子上挂着的、衣领绣着小花的白大褂的口袋里。</p><p>阿姨又拍拍我的头,转过去问护士,结果护士笑了一会儿,直接拿过推车上的听诊器递给我。</p><p>听诊器的金属膜片冰凉,紧贴着我的肌肤。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的心脏在我的身体深处收缩舒张,时快时慢,像刚学步的小孩,咚咚,咚咚…</p>
回忆与现实的衔接十分丝滑,被医院填满的人生,童年中老院区的种种与如今ICU场景的反复跳跃切换很有记忆频闪的感觉。人在ICU里的时候最靠近生命和死亡,也是灵魂与承载其的皮囊之间距离最接近又最遥远的时刻,思绪是如此的缥缈又奔逸,而肉体是如此的年轻又衰弱。包裹在被子里这具躯体轻柔的心跳声,循着回忆再次“年轻”,可能正是工作劳累到心肌炎发作的“我”所渴望的的安眠曲。
片段不错。感觉这一次的描写比较松弛从容,以前我感觉读你的练习都有种稍微有点急了的感觉,追求某种强烈的浪漫感或者情绪表达的目的性有点强。这篇的感觉更放松一点,情绪很到位。仔细一想可能是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稍微有点焦灼但又忍耐的感觉吧。描写的细节也比较能让人共情,同样作为自小经常在医院呆着,跟我妈一起上班的人,对这一篇的感觉比较亲切。
其实这篇是纯粹来源于真实经历,写得时候非常自然、几乎没加思考就完成了,可能是目的性比较模糊的原因...我的其他写作练习的目的都比较强,怎么平衡练习写作方式的目的性和自己天然的表达感觉也是一种难题。
整个故事像是水流一样涌动着情感,看完感觉全文都好像笼罩着一种淡淡又绵长的情绪,从过去的记忆到icu,又从icu到了过去,结尾的听诊器听心脏我看完的体会是想到了返璞归真这个词,心里想要的东西都能罗列出一份清单 但是最后说出口的却是平平无奇的听诊器,而在听自己心跳的过程,又好像短暂地回到了过去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感觉是一篇充满了感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