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40844

赛博互联海洋里默默吐泡泡的鱼

vol.243【鸡肋】登楼

阅览数:
40
评分数:
0
总分:
0
举报

<p>宫女有一个于她而言并不太实用的能力。 </p><p>她能感知到死亡。 </p><p>这个能力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财富,毕竟所有人的结局都一样——死亡是永恒的归宿,因此大部分时间,她看到的都是混沌。死人长眠于地底,一切归于无的混沌。大部分时间她看到的人也是如此——每张脸上都笼罩着连绵不断的雨。若一个人快要死了,笼罩着的雨反而少了,逐渐露出明晰的轮廓。 </p><p>她若在其他地方,倒可以当个算命的,用这个能力赚一笔小财,但保不齐会被人揍一顿,谁也不想知道自己快死了。可她偏偏是一位宫女,在小得不能再小的王朝,守着一位孱弱得不能再孱弱的小皇帝。这对她而言或许是件好事,毕竟她没有什么别的能力,算不上聪明,也说不上灵巧,只有一终日双被雨雾笼罩的忧郁的眼睛。 </p><p>宫女第一次看见母亲孱弱的笑容时,母亲躺在重重珠帘的背后,枯槁的手甚至无力掀起珠帘。她轻咳一声,示意宫女往前一步。宫女的眉眼睫毛痒痒的,那是母亲隔着珠帘抚摸她,像一滴雨落上去。在珠帘的缝隙间,她拼凑着看清了母亲的脸。那横亘了一生的雨终于停了。母亲叹息道:“你是一个命苦的孩子,生来同别人不一样。”的确如此,宫女被阴湿的雨浸泡,人也如雨中的苇草一般纤弱而敏感,整日惶惶不可终日。死亡是吹向她眼里的沙粒,她的双眼常常被硌出泪水。夜深人静时,她总会对着月亮哭泣——那是她为数不多能看清的事物。梨一般小而薄的月亮,莹润的月亮,缺了一角的月亮……它始终高悬在天空,温柔地回应着每一个人的注视。母亲比她想象中要瘦小,眼睛却像月亮。 </p><p>“你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你遇到了一位心软的皇帝。这世间心软的人可不多。”正是这位心软的小皇帝将宫女病重的母亲接了过来,母女二人拥有了短暂的团圆。小皇帝虽说是皇帝,但他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皇帝,一是他太过纤丽孱弱(这对皇帝而言并非好事),二来他的国度更是小到不能称为“国度”(这对皇帝而言也并非好事,但幸好他并不图什么青史留名),只有一小块地,前三里后三里。只有三个人,小皇帝宫女和她的母亲。在宫女的母亲下葬后的第三天,小皇帝对宫女说:“你出去走走吧。”层层华服压在小皇帝的身上,他连说话都快要喘不过气来。 </p><p>“这怎么能行呢?没有我,谁来服侍您穿衣?没有我,谁来服侍您洗漱?没有我,谁来帮您准备一日三餐?”宫女将皇帝视作自己的弟弟,她走了,面前这个小孩恐怕会被冠冕压折头。这是大不敬的事,但谁让这是个国度不像国度皇帝不像皇帝宫女不像宫女的地方呢? </p><p>“我的身体太过虚弱,无法离开这个地方。我想让你当我的眼睛,替我看看外面的世界。” </p><p>宫女最后看了一眼面前的人,淅淅沥沥的雨里闪过小皇帝苍白的眼睛。再一看,又被雨雾遮住了。 </p><p>宫女踏上了旅途。 </p><p>她并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她忘记问小皇帝何时才能回去,唉,糊涂。她就这么一边琢磨着一边走,一边走一边琢磨,像蒲公英随风而去。当她回头望时,已经找不到来时的方向。她试图往回走,可是总是会去到新的地方。她找人买了一份地图,可是她所在的国度太小了,小到地图上根本没有标识。那双忧郁的眼睛里满是泪水。很快,她的眼泪汇成漩涡。慢慢地,又变成细流,蜿蜒向前。她顺着自己的眼泪走,希冀泪水会将自己带回家乡。 </p><p>在细流的尽头,宫女见到了一张人脸。这么形容到不是说她遇见鬼怪或者妖魔,毕竟这并不是什么精怪故事,而是她实在是很久很久没看过清晰的活着的会动的脸庞了,嵌在身体上显得格外奇异,以至于她见到时下意识惊呼了一声。 </p><p>“你好没礼貌。”人脸开口(宫女没有问他的名字,我们只好以人脸作为代称了)。没等宫女开口,人脸又道:“你要去哪里?” </p><p>“我想要回我的国度。” </p><p>“你的国度?”人脸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个遍,“你是说,你的国度?” </p><p>宫女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一位宫女,小皇帝还在那里等着我回去告诉他一些好玩的事情。” </p><p>“那你知道了哪些好玩的事情?” </p><p>宫女怔住了,一路上她忙着哭泣,无暇顾及周围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旷蓝的天还是萋萋的草,无论是莽莽的沙还是巍巍的山,无论是柔嫩的柳叶还是傲霜的红梅,无论是飞过秋雁还是啼鸣的夏蝉,无论是围着篝火跳舞的他乡客,还是吴侬软语的酿酒人,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脚下的路来得更让她专注。 </p><p>人脸叹了口气道:“你跟我走吧。正好我要回家,你也要回家。” </p><p>“可我们要怎么回去?我找不到路了。” </p><p>“登楼。” </p><p>“等楼?” </p><p>“对,登楼。我曾听无数诗人说过,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就能看到家乡的方向。顺着那儿走,就能回家。” </p><p>人脸不知道,诗人的话是最不靠谱的。他们用最真的心说最假的话。他们口里最妙的酒是最寡淡的水,最近的距离是最远月亮。 </p><p>“我们要登上哪一座楼?”天底下那么多楼。 </p><p>人脸不紧不慢地掏出一幅破了的地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圆圈,一些被涂黑了,一些没有。 </p><p>“天下的高楼再多,也有走完的时候。”人脸已经走了九万九千七百公里,登上八千八百六十座楼。还剩下多少楼,他没数,也从不去数。他只是沉默地登楼,下楼,就跟宫女自顾自流着泪往前走一样。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二人才相遇。 </p><p>宫女随着人脸一起走。 </p><p>他们登上天底下最繁华的楼,被人当作乞丐赶了出来。他们登上荒山破庙外两尺高的败楼,被老鼠追得滋哇滋哇叫。他们翻山越岭蹚河渡海,登上人际罕至处的石楼,和早已成白骨的将士度过了不太美妙的一晚。他们手里地图上的楼越来越少。他们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 </p><p>终于,夕阳西下时,芳草萋萋处,他们来到了地图上的最后一处楼。 </p><p>人脸已经不复年轻。 </p><p>残阳似血,将他的身影拉成一柄斜刀。 </p><p>“上去吗?”宫女轻声问。 </p><p>人脸沉默。他望着眼前的楼,它静谧,它古朴,它在斜阳的余晖中默默地默默。它看上去与天底下其他的楼没有什么别的不同。 </p><p>许久后。人脸颤颤巍巍地抬起脚,慢慢地慢慢地落脚。一步。一步。一步。每一步,天都黑一点,直到他的身影与黑夜完全融为一体。 </p><p>宫女并没有随着一起。她在楼下等,等了许久,人脸没有下来。 </p><p>宫女也没有上去。 </p><p>她又照着地图走了一遍,记下沿途的故事。 </p><p>等到宫女晚年的时候,她终于怀着平和的心情登上这座高楼。 </p><p>那天天气很好。天蓝得透明,阳光温柔极了,微风吹皱湖面。 </p><p>楼上没有尸骨,什么都没有。 </p><p>宫女凭栏远眺。柳絮飘摇,扬花纷飞,又是一年春天。她既没有看见人脸口中的“那个地方”,也没有看见她心里的那个地方。 </p><p>宫女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的第二天,那个小小的王朝就已灭亡。 </p><p>“你终于来了。” </p><p>“是啊,我终于来了。” </p><p>夜晚,高楼上,母亲,小皇帝和人脸围坐一起,听宫女讲述一路上发生的事。人脸听到兴味浓时,忍不住引吭高歌。母亲在一旁鼓掌。小皇帝也穿着轻便的白衣,忍不住小声应和着。这位忧郁的不幸的宫女终于冲破了阴雨,在生与死的交界找到了落足之地。 </p><p> </p>

发布时间:2025/06/30 20:59:58

2025/06/30 Literary Prison 【243】平常心/鸡肋/无名指/流亡
0
  • 巫念桃 :

    *我想传达的鸡肋大概就是反复登楼,有点用,但不多。

    2025/06/30 21:02:21 回复
  • 海岭菌 :

    读起来很奇妙。一开始以为是西幻风格的,越读到后面发现越中式。登的楼从巴别塔那种巴比伦沙塔猛然转变成岳阳楼(不是)还有临近尾声的残阳如血影如勾。不过用到的意向(?)又比较像是某种西方寓言故事。综合起来就非常奇妙了。感觉宫女就这样度过了匆忙一生,直到死亡时才找到了一点点安定之处,途中经历了许多但仔细想来又没那么多。比起登楼来说这一生也挺鸡肋的……(这么说好打击人。)

    2025/06/30 21:15:13 回复
  • 鹤野 :

    呀……是小皇帝的相关故事……那一篇我也很喜欢,这篇也是一如既往的动人。溪水般潺潺流淌的故事,无处寄托的哀思和愁绪,人物的愁苦是精致又“无用”的,就如同这个美丽但渺小孱弱的国家,它的悲剧会被人把玩,但无法得到真正的同情。很喜欢故事中出现的“人脸”,给人一种抽象又抽离的感觉,好像是悬浮的,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传说精怪,我觉得这种描述的出现让故事增添了很多趣味。结尾处很动人,将死的宫女在生死交界处重逢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她无用的有用之处在生命的尽头给她带来了一丝慰藉。很喜欢,我将珍藏,感谢创作。

    2025/07/01 09:19:26 回复
  • 巫念桃 : 回复 海岭菌:

    是的你get到了 一些鸡肋的徒劳的寻找/登楼组成了鸡肋的一生,因为太过于专注脚下的路而忽视了周围的一切,直到年老才能慢慢解脱,宫女被雨缠绕的眼睛直到死亡才放晴,谢谢海老师的阅读w

    2025/07/01 09:34:36 回复
  • 巫念桃 : 回复 鹤野:

    呜呜呜鹤老师还记得小皇帝,心软软的??,马上从工位上复活!非常感谢鹤老师喜欢这个飘渺但没什么用的故事,我自己喜欢写这样的故事,但写出来好像没用,因此能被阅读就已经非常感激!宫女和人脸都是我偏爱的“一直在寻找却始终茫然”的类型。昨天铲得太匆忙,因此结局有些潦草,不过我也很喜欢女和亡灵欢饮达旦,有种“啊早该如此”的舒畅w

    2025/07/01 10:17: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