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二】论坛开放http://orzpen.com/moon/forum.php
========================
—【明月千山】—
南宋年间,围绕着江湖百家展开的开放型日常养老企,目前一期剧情进行中。
世界观基调可参考金古梁温大师作品,真实系无玄幻。
目前企划主线已更新完毕,进入自由投稿时间。
------
企划印象BGM:
http://y.baidu.com/song/173529?pst=player&fr;=altg_new3||-1
臭不要脸的大·甜饼。
……我也没想到这臭不要脸的段子居然还能爆字数(下跪)
有错字病句求不羞辱!!短时间内实在没脸检查……(捂面
弱智苗子表现有,慎入(。)
=======正文分割线=======
“应该都在这儿了,小少爷。”
“哇,那么快,才一天,礼哥哥没有为难你吧?”阿朗伸手接过施小佳递来的包裹,正是他平时一直常背在身上的包袱。那天他突然被雷慈给揪回了霹雳堂,之后又被送到钟家,这包袱也就跟着一路辗转到了钟家。只是之后他总被裹上层层锦衣,这包袱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他也就知趣地没再执意带着。这会儿跟郭小喜在外头玩了两天,换下了那套他怎么都穿不惯的漂亮衣服,又弄了不少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阿朗就重新惦记回自己的包袱了。于是便趁霹雳堂人少的时候悄悄找到施小佳,托他去钟家把自己的包袱取来。
“没有啊,我到那儿都没怎么说话,四爷就把这东西丢给我了,跟早知道你会来跟他要似的。”
阿朗点点头,打开包袱看了看,里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和瓶瓶罐罐一样没少,反而多了个做工甚是精细的鱼型荷包,他疑惑地掏出来捏了捏,里头硬物彼此擦碰着发出喀喀的轻响声。
施小佳见他这番神情,开口说道:“这大概是四爷给你准备的盘缠吧,你就收着,以备不时之需。”
阿朗又点点头,却忽然看向他问道:“不时之需?”他话说出口,见施小佳只是眨了眨眼并未回答,就又补了一句,“什么意思?我没听过。”
“……呃……就是、就是万一有什么地方用得上……”施小佳尴尬地说道,眼神不时向不远处墙下倚靠着的人瞥去。那人穿着身破破烂烂的布衫,背后别着根青竹棍,在夜色笼罩下施小佳也看不太清他的长相,只能从这褴褛的扮相上大概推测他就是钟礼说的,带走阿朗的丐帮弟子。霹雳堂很多年前便已不多过问江湖事,要不是还有个名头在,倒更像是本本分分做生意的人家,施小佳从小在霹雳堂长大,他爹也在霹雳堂里做了几十年的事,他自然也沾染上了堂里头不与江湖中人来往的习惯。若是些名号响亮的大侠,他大约还是会敬重上几分,但丐帮就大不一样了。好好的男儿有手有脚,不去找个正经差事,天天把自己弄得蓬头垢面,整日无所事事,霹雳堂中看不惯丐帮中人的大有人在,何况这帮派大了,三教九流的人一多,就更落人口舌。丐帮是出过不少英雄豪杰,但泼皮无赖也不是没有,他自己就曾见识过几个打着丐帮旗号的臭叫花子在霹雳堂名下谱子捣乱,弄得乌烟瘴气好不讨厌。此刻施小佳看向墙下那人的眼神自然说不上有多友善了,他扯着阿朗的袖子把他的身子拉向自己,低头凑近他耳边轻声说道,“江湖上龙蛇混杂,小少爷你第一次来中原,自己要多小心啊,可别着了别人的道,让人占了便宜都不知道。”他说着就白了那人一眼。
阿朗听罢也不说话,只是拍了拍施小佳的肩,浅浅笑道:“放心吧,小喜哥不是坏人,再说,再几天,我就回来咯。时间也不早啦,我得走了,你早些歇息,这次真是多亏你了!”说完,他收紧包袱往背上一甩,便向着墙边那人小步跑去。
施小佳还想再说什么,却想到现在时辰确是已过巳时, 这小少爷又是偷偷回来的,要自己这一嗓子喊出去,惊动其他家仆是小,万一把堂主老爷给吵着了可不得了。便生生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只抬起手向着阿朗挥了挥。接着便瞧见墙下那人同阿朗低声交谈了几句,便搭上他的肩,脚下一踏竟轻松地带着人跃上墙头,连着几下就不见了人影。
郭小喜是万万没想到这霹雳堂的小少爷有这般好精神,白天跟着他到处游乐不说,到了夜里还总不肯睡,非扯着他继续东奔西跑,从月升星满到日出东方,这小子都像是不知疲惫为何物一般活蹦乱跳。有趣的是前一秒还兴致勃勃地跟自己说着话,突然一句“我好像有些困咯”竟然就能二话不说地倒头睡去。这一睡却用不上几个时辰,往往郭小喜觉得自己终于找着周公了,却发现迎面跑来的还是阿朗——这不,又把他从梦里给扯起来了。
五六天下来,饶他自诩丐帮豪杰,都有些扛不住了。
“睡·觉!…小少爷…睡觉啦!”
仍然是一处破庙。郭小喜也提议过要不要找个舒服点儿的地方过夜,但阿朗却似乎毫不在乎。临安说大不大,说小也绝对不小,尤其是城外,也是群山连绵。白天他带着这个像是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小少爷去了不少地方:酒馆、赌场、武馆…各种瓦子,就差青楼了。阿朗说他今年已经十九,再过几个月就要满二十了,倒是跟自己差不多年纪,可无论外表还是心智,郭小喜总觉得他是个才过舞勺的家伙,最多就是长得还算高,眼神和表情一点都不像是这个年纪的人,这样想着,他也就下意识地就拿对付帮里那些小鬼头的架势招呼起阿朗来,这青楼也便是不好意思带他去了。
他见阿朗听完自己的话,眨巴着眼想要开口的样子,就觉得这小子一定又准备忽悠自己出去玩儿,干脆一把扯过自己的外褂,往阿朗身上一裹,抓过两只袖子拧到一块儿,就把这个总是精力充沛的死小子给捆了起来。
“乖乖睡,明天我再带你出去玩儿,你怎么那么能闹啊?吃什么长大的呢…”郭小喜叹了口气。说是捆,其实也只是把衣服束得稍紧了些,多挣上两下也就散了。郭小喜把着阿朗一侧的肩,将他轻轻按了下去,拍拍他的胸口,便躺倒在旁侧身睡了下去。
让他意外的是阿朗居然一点也没跟自己耍赖,连一声都没吭,就真的那么安安静静地睡下了。倒还是挺乖的啊,比帮里有些臭小鬼好多了。郭小喜心想。他先前就发现阿朗身上的温度好像比一般人来得低些,大概是他所练内功心法的缘故。他还记得头一天见面时自己贸然出手后阿朗同自己对上的那一掌,掌劲里的气劲阴寒无比,却又跟一般的“冷”有些不同,至于到底是哪儿不一样他也说不上来,苗疆的东西对于中原人来说总是有些神秘,就算他丐帮眼线遍布整个武林江湖,郭小喜自己能打探到的却也不算多,何况事情一旦扯到“苗疆”,他的心思就都在共生教上了。想到这里,郭小喜挪了挪身子,往阿朗那边又稍稍贴近一些,这小子看起来好像不怕冷的样子,前几天往西湖里蹦,弄得全身湿答答的还嘻嘻哈哈。不过今天夜里确实有些凉,近一些也没什么不好的。
“啪!”
郭小喜把手心按在脖子上搓了搓,收回来放在面前一看,带着血——应该是他自己的血、已经糊成一团的蚊虫尸体果不其然的出现在手掌心里。他使劲儿挤了挤眼睛,打了个哈欠,随手往身后探去——这个动作让本来盖在他身上的外褂滑了下去,他也一下子惊醒过来,阿朗不见了!郭小喜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顾不上披外褂,随手拿过放在一旁的青竹棍便起身寻了出去。
所幸他刚踏出那破庙没几步,就看见熟悉的身影正抱膝坐在不远处的小山坡上。
“…小喜哥?”阿朗忽然回过头,看着向自己走近的郭小喜问道,“你醒啦?”
“啊,给蚊子叮了。”
“嘿嘿…我不在了,虫虫就该咬你咯。”阿朗低声笑道。
他这一说郭小喜才反应过来,现在正是初秋,本就是多蚊虫的季节,这几天他却完全没有被咬,倒是几乎忘了这回事了。
“有我在,没有虫会来的咧。”阿朗又笑了笑。
郭小喜点点头,也不多问,直接走到他身边挨着坐下。
此处名孤山,自钱塘门出城后一路向西,沿着孤山路便能到这西路上的一处小山来。孤山上这个破庙是什么时候在的郭小喜也不知道,他也是无意中路过的时候发现的。西湖这里,北有宝石山大佛寺,南有净慈报恩寺,都是香火鼎盛的地方,这破庙许是百十年前建得也不一定,里面早就没了菩萨,剩下庙里半个香案,庙外半块残碑,依稀看得出曾经是个庙宇的样子。阿朗此时正对着西湖,坐在一处向外突出的山岩上。这一晚的天上只有几缕松散的残云,下弦月洒下的银光大半都落到了西湖里,晚风拂过湖面,带起阵阵涟漪,那些被水波撕碎的月光就像是落进湖里的星,浮浮沉沉,闪烁不已。阿朗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着湖面,似是看得出了神。许久才叹出口气。
“我们家里头,看不到这种样子哩。”
“嗯?你说西湖吗?这可是个不得了的好地方啊,好些人都夸过呢!你家那儿没有也正常嘛。”
阿朗摇摇头,伸手指了指天上:“我们家里头的晚上,天上没有那些东西咯,太阳落山了,就啥都没有了,黑黑的,要是不点火把,又没有夜照什么的,连人影都瞧不着咯。”
郭小喜跟着抬头望向天空,微一愣神道:“那些东西?你是说没有星星、月亮?”
阿朗点了点头,郭小喜却更为不解了。
“云太厚了?”
“也没有云,就是黑,好黑好黑。”阿朗又抱紧了膝盖,把脑袋往里头埋了埋,“我已经出来好久咯…大概也快回去了。回去了,就又看不着这些了…我功夫练得不好,爹跟师父晓得了,一定不会再让我出来了,我想再多看看。”阿朗的样子和平日里完全不同,简直是一反常态。他话说得极轻,但这夜也是极静,郭小喜坐在他身边,听得更是无比清楚。
“你家乡…还真是有意思啊。”郭小喜伸手抚上阿朗散开着的头发,帮他顺了顺,又把被风吹乱的给拢到一起,“世上居然还有这般地方,要有机会真想去看看。”阿朗有时同他聊得欢了,言语中总会带出几句关于他家乡的神秘异样,但为何会有那种风貌他却说不清楚。郭小喜心想也是,这小子认识的字都还没自己多,说不清楚也正常。他生在中原,这天上白日里就是有太阳的,夜里就是有月亮星星的,自古以来都是。他也没去过多远的地方,谁知道别的地儿会不会不一样呢?大理…苗疆…以往说起这些地方他总是觉得心中苦闷愤恨,可这次说想去阿朗家乡看看却单纯得很,只是想瞧瞧这个人长大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罢了。
阿朗在他的轻抚下温顺得很,不言不语,只是又看向郭小喜浅浅地笑着,还把身子往他那儿又侧了一些,竟像是在躲风一般。
“小喜哥,你再陪我多看看好不咯?看看这夜晚,看看太阳升起来的样子,看看月亮星星走的样子。”
阿朗看着郭小喜,眼里满是孤寂。他平时总是笑嘻嘻、活蹦乱跳的,哪里像是有半点忧愁的人?郭小喜想起那晚同他说起自己师父的大仇,他甚至还是那个安慰和鼓励自己的人。到现在他才发现,这个不知道什么是「仇」、什么是「恨」,仿佛除了“被家人过度关爱”这种奢侈困扰外,就再无烦恼的小少爷也会有这样的表情。在这儿吹了这么些时候山风,刚睡过一会儿了的郭小喜也就没先前那么倦了。看到阿朗的眼神,他顿时明白过来为什么这小子总喜欢在晚上拉着自己出去转悠,便立即点了头,揽上阿朗的肩膀,将他往自己怀里带了一把,又在他肩上重重拍了几下,就这么搂着他坐定下来。
也不知是过了多久,阿朗忽然觉得身边的人动了动,他侧头看过去,发现郭小喜抬手从一旁枝杈上摘来一片树叶,拿在手里用手指抹了平,又捏了捏。他好奇地探头过去,不解地看着。
郭小喜冲他一笑,两指捏着那叶子的梗转了转:“不知道我要干嘛?”
阿朗摇头,皱着眉扁起嘴:“不晓得…该不是小喜哥饿了,要吃这个吧?这个看着就不好吃的咯…”
“哈哈哈哈哈!怎么可能是拿来吃啊?!”郭小喜听完便大笑起来,按着阿朗的脑袋揉了揉他的头发,“看你见识少,怪可怜的,哥给你露一手!”郭小喜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双手捏起那树叶两头,放到嘴边。
清亮悠远的声音很快从他唇间传了出来。郭小喜一手压着叶面轻敲振动,一面送气吹出,阿朗看不见他使了什么法子让那平平无奇的叶子发出这般声音,便更觉好奇,连眼睛都亮了起来。郭小喜吹的也不知是什么曲子,曲调时而徐长,时而促急,明明只是片树叶,经他吹出的声音却像是万壑生风,又如湖面波涛层层。阿朗觉得自己在谷里的时候,似乎也听到哪里传来过类似的声音,自然不是同一支曲子,却也是这般婉转美妙的音色。
他确实舍不得中原,却也不能说是真的不想家。郭小喜吹出的声音不仅悦耳,更是悦心;不仅动听,也更是让人动心。思及此,他脸上终于重新绽开了笑容,却又闭起眼,深吸口气,开口吟唱起来。
郭小喜听到这歌声也是一愣,嘴上的动作却也没停。阿朗吟唱的声音比他平日里讲话的腔调更为绵软,歌声悠扬,那些听不懂的语言在耳畔交织着,像是娓娓道来一个甜美的故事。那是阿朗在谷里听来别人唱的歌,郭小喜自然是听不明白的,可他却随着阿朗的歌声,跟着他的调子变了自己嘴里的曲子。两股完全不同的音色被风轻揉到一起,两个人皆是闭着眼,听着对方的,吹唱着自己的,却是无比和谐。
阿朗一曲唱罢,看向郭小喜笑道:“小喜哥真是厉害!一片树叶子也能吹得那么好听!”郭小喜正要得意,却见阿朗又凑近自己努了努嘴,“我在村子里也听着过这种声音,就不晓得是谁吹的、怎么吹的,”他朝郭小喜看了一眼,“你教我好不好?”
郭小喜又爽朗地大笑了几声,朗声说了句“这有什么难的”,便又随手摘来片叶子拿给阿朗,手把手地教起他该怎么拿捏这叶子、怎么送气。只是一盏茶的功夫过去了,阿朗试了又试,却怎么也吹不出郭小喜那样的声音来。他看着手里的叶子,满脸丧气地瘪着嘴。
“…哎,这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事儿嘛!学不会这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郭小喜顺着阿朗的背脊拍了拍,忽然笑嘻嘻地从怀里取出个什么东西捏在手里送到阿朗面前,“喏,给你这个,这个你总能吹得响!”
阿朗抬头一看,竟是节不足小指粗的竹节,用刀削出成了哨子模样,还钻了细巧的气孔。他小心翼翼地把那竹哨接过来,放进唇间吹了口气,便听见一声清脆婉转的哨声呼地划破夜空。
“哇啊!”阿朗一声吹响,立刻高兴地笑起来,他兴奋地在地上跺了一脚,几乎要坐不住身子,“是要给我吗小喜哥?真的是给我吗?”
“说给你就给你了啊,又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我闲着没事自己做的,要多少有多少。”郭小喜见他这幅模样,也跟着高兴起来,又揉了揉他的脑袋,“等你回了雷家,要是还想出来找我玩儿,就吹这哨子,我一定来。”
“好好!好!一定!说好了!”阿朗三两下解下背上的包袱,立刻把这竹哨给藏了进去,然后又在里面翻翻倒倒一阵,好容易找到个空的小盒,便将方才已被他揉得破败不堪的树叶也给收了起来。郭小喜在一旁看得哭笑不得,那竹哨暂且不说,这树叶可不就是他随手摘来的,又已经烂成那个的模样,也不知道他收起来是要干嘛。阿朗像是看穿他此刻所思所想,又对着他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没什么朋友,小喜哥算是一个。小喜哥给的东西,我一定都得好好收起来的。”
“……你啊。”郭小喜忍不住苦笑,这人哪里像是快到不悔年岁的样子,分明就还是个小孩子。他在江湖上走的日子也不少了,遇到的事情也不少,自师父出事后,他的心更是被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给紧紧地堵着,闷得人难受。阿朗虽然顽皮,但这单纯的样子却总能让他想起自己还小的时候、师父还在的时候…总能让他的心有一瞬间变得稍稍柔软。
郭小喜刚想再开口,却见阿朗从包袱里掏出了个精致的鱼型绣花荷包,丢进他怀里。他打开一看,里面鼓鼓囊囊、满满装得都是碎银和铜板。
“我不懂价格,也不知道该怎么给钱,这些天都跟小喜哥在一起,这个就给你收着咯,背着好沉。”阿朗说完,又往包袱里摸索去,“还有这个、这个也给你!”
郭小喜看着他伸到面前的手,缠着道道布条的手心里,一枚圆润的紫色玉饰躺在其中,郭小喜一眼便认出那是阿朗从雷家出逃那天所佩戴的耳饰,只是现在已经被取下了原本带着的耳钩,光剩下一颗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玲珑玉坠,“…都是别人给我的东西,我没什么自己的东西好给你咯,这些你就收着!收着我就高兴!”
阿朗话说到这里,郭小喜也没跟他客气,接过那枚紫玉就一起收进了荷包里。
“你啊…这样子在江湖上走,也不怕万一我是个骗子。”
“我不怕!”阿朗笑了笑,像是思索着,“…嗯…骗我的人,用中原话说…‘都不得好死’,所以我不怕!”
“哈哈哈哈,这你都信!也好也好,倒是挺有我江湖儿女的样子!”郭小喜把那荷包掂了掂,小心地在腰上系好,又拿衣服挡上,几番摆动终于是确定从外头看不出什么异样。忽然,他像是想起来什么,抬头问道,“…哎,对了,你刚才唱的歌是你们家乡话吧?是什么意思?”
他话已问出口,阿朗却并不回答,只是望着他,原本已是弯弯的眉眼笑意更浓,过了好一会儿才又狡黠地眨了眨眼。
“我不告诉你。”
======正文分割线======
*真的是超级臭不要脸…其实应该还有其他臭不要脸的段子但是这俩人的剧情我拖的太久了有点忘记(。)只好写多少是多少…请大家用纯洁的眼神看待纯洁的少年义气……
*其实吹叶这种东西苗疆挺流行的,但广大武侠著作里中原侠士也就都玩儿得超6,大家就不要计较这种事情……
*阿朗生出来身体就不好,差不多0岁-15岁都被关在小黑屋里喂虫子【跟间桐家没关系(够了)】,很少出门;所以就算是在偃月谷里,他仍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很多人没有见过,不认识吹叶的那人非常正常!就如上一条,这东西到处都很流行,偃月谷里也有很多中原退休侠士,所以是谁都有可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不用在意(…
*阿朗的包袱是他的宝贝,他在外面浪有东西想装,所以才找小佳去要了来。
*小佳话多胆儿大,跟这外来的小少爷意外投缘(强行ry
*阿朗跑得快跳得高,但绝对不“轻”…他轻功很差,动静大,如果没有小喜帮忙翻墙,霹雳堂分分钟就要出来抓飞贼了…
*小喜被我写得像吃软饭的江湖骗子…………他真的是好人!!不是游手好闲的臭叫花子!是霹雳堂的人有阶级歧视,不是小喜的错——
*阿朗说不得好死就是真的不得好死,他自有办法让人不得好死(读者懂就好小喜不用懂,阿门……
*这篇大概真的挽救不了他的智商了……
以上!!仍然感谢看到这里的各位!!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ry
我也写文了(……
JUST一个在云笔记里卡了两个月的番外,最近把线路理清楚了加上正好儿童节应景,就发发……
过去线,主视角是NPC,小学生作文,最后干脆写成了段子ry,反正随便看看就好(钻地
另外这个故事里没有阴谋也没有大新闻,如果看上去像是有那一定是我写崩了!
1
七年前·夷陵
“这不公平!”
男孩儿气哼哼地从地上撑起半个身子。
“是你自己要打的呀。”
说这话的是个女孩儿。在小院里玩耍的两个孩子都是十岁上下的年纪,穿着新做的冬衣,只不过那男孩刚在地上滚了满身的灰土,看上去狼狈得很。
“可……可是,你年纪比我大,又学过功夫!这把不算——之前都不算!”
女孩瞧见他坐地耍赖的模样,不由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一下便戳到了男孩的痛脚,他涨红了脸,像只被踩着尾巴的猫一样“腾”地跳起身来。
“有师父了不起啊!再打!”
他拉开架势,照着对方直冲上去。
这之前男孩已经被打倒了不下五次。女孩儿习武一年有余,划起招来一板一眼,打另个孩子自是不在话下;男孩自小任性顽皮,向来都是他去捉弄别人,没给这么打过——况且对方还是个女孩子家。他憋着一股气,输了赖皮再打,几趟下来倒是能多在她手下过上两招了。
“我能知道她要怎么打了。”这次他成功躲过了对方的拳,心里想道,“也许这次能赢……”
然后下一瞬间,他就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啊呀!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这么摔你的……”
一阵奇怪的静默之后,却是那女孩先开了口。她一边说着,一边上前把被摔得有些发懵的男孩扶了起来。
“你没事吧?我找二伯伯给你看看?”
男孩依着她摇摇晃晃地站起,动作僵硬,目光涣散。女孩见他如此反常,更加担心。刚刚不知不觉动了狠招儿,该不会把他打坏了吧……?
“喂!海生?连海生?”
就在这时,男孩忽然吐出一口气。他身子一松,整个人就要向下跌,女孩连忙托住他双臂,让他靠在自己身上。也许是下意识做出的反应,男孩抓住了她的手。
“阿雨姐姐——”
女孩听见他这么叫道。接下来她便失去了平衡。
“你……居然使诈!”
这次从地上爬起来的人换成了阿雨。海生将她摔倒之后,立马就跳出几步开外,笑嘻嘻地转过身来。
“嘿嘿——不是说兵不厌诈嘛!这把算不算我赢?”
“见鬼去吧你!”
阿雨扬起拳头,可海生这时已经退到小院角落,顺着墙边的柴垛翻过墙头跑了。其动作之麻利、速度之快,让阿雨哭笑不得,呆在当场。
二伯伯……她清廉正直的二伯伯,怎么就收了个这样顽的徒弟?
2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阿雨既是这小院的客,便总是要走的。离开的那一日,她向二伯和管家道别,却没有看见海生。
阿雨家里的大人行医的多,她的二伯封衡也是位医生。二伯和家族其他人的行事风格有些格格不入,后来更是一度离了家乡。听说他曾经历过江湖风浪,但如今只是在夷陵乡下开了间小医馆,平时给山民诊病,日子过得平静无波。
那个叫海生的男孩子,据说是半年前二伯外出行医时捡回来的,后来让他在医馆做了学徒。管家的老仆人说这孩子兴许是自小无人管教,流浪惯了,学了这多时却总改不掉顽皮的性子。
“可惜了大夫一片好心!”他这么说着,言语中颇有替主人不值之意。
阿雨来到医馆的后院,没有找着人。她便出了院门,果然看见海生在院子外的大石头上坐着。
“我要走啦!”她说。
“哦。”海生没有挪地方。
“大概明年开春才会再来呢。”
“……要我送你可没门儿。”
“那我走了之后你要听二伯伯的话。”
“封雨声你是我娘吗,我干嘛连这个也要听你的……”
“你打输了。”
“……下次我要赢你!”
海生终于转过身来,和阿雨正对着脸。他发现这个女孩儿又在笑了——有什么好笑的!
他突然泄气了。
“算啦,赢不了你,我可学不了武功。”
阿雨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可是,你能和二伯伯学医呢!”她说。“别看二伯伯那个样,他医术很厉害的。你也可以……”
“他才不——”海生看起来想要反对,又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儿。
“他……奇怪!他什么都不告诉我……”
顿了好一会,他才挤出这么一句话。
他开始躲避阿雨的目光,可心里又生出一丝莫名的期待来:如果她问,自己就能对她说。
他想说说自己是怎样被那个人带回来的,那时渔村里的大人又是怎样地变了脸;想说那几个造访小院的怪家伙,那拎着铁杖的和尚;说那个人偶尔露出的悲伤神情,甚至可以的话,他还能说说自己所做的梦……
可是阿雨并没有问。
“别担心,二伯伯会教你的。”女孩儿用一种笃定的语气说道。她并不知道男孩心中所想——事实上,真的有人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吗?
海生沉默了半晌。
“我不。”他说。
“你怎么又……”
“就不!”
他站起身就跑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赌什么气。
3
阿雨本以为自己下年春天就能再见到二伯伯,然而世事无常,等她又一次造访这半山腰的小院子,已经是四年之后的事了。这时她已年满一十六岁,像开春的新竹一般拔高了个子,不再是当年那打拳的黄毛丫头,而是个眉宇间透着英气的小姑娘了。
她这次来,是为了辞行。
给阿雨开门的依然是那老管家。他说大夫出诊去了,应该今晚回来,最迟也明日回来——姑娘若不急,不如在此小住一晚。阿雨答应了。
管家表了歉意,便张罗着让阿雨进院里坐下,自己去给她沏茶。
院子还是四年前的模样,可是阿雨觉得似乎少了什么。她在门旁的石桌边上坐了,忽然听见院子门口有声响,抬头一看,只见有个小脑袋在那探来探去的,给她这么一瞧,倏地又缩了回去。
“三伢子,进来吧!”
管家正端着茶回来,看见那小家伙,便也招呼他进来。他对阿雨说,这是附近村民家的孩子,兴许是看见山外的人来,好奇着呢。
那三伢子大约七八岁年纪,生得一副憨厚相貌,见了阿雨倒是怕生得很,就不住地往管家爷爷身后躲。阿雨逗了他几句,转过来问管家:“阿爷,我上次来的时候,不是还有个男孩儿吗?他不在?”
管家的动作一滞。
他似乎有些尴尬地咳嗽一声,从袖子里摸出些铜板来:“三伢,今儿大夫家有客——帮爷爷去溪边的老吴那买一尾鱼好吗?”
小家伙高兴地应了一声,接过钱便跑出门去了。
阿雨不解地望着管家,而老人只是不住摇头:“姑娘,那孩子早没在了。”
“是个养不熟的主儿……跑了,有三年啦!”
阿雨怔了怔。
“原来是这样。”半晌之后,她说。她并不能说别的什么,只是听着老管家不住絮叨。
老管家说二伯伯现今还记挂着那孩子。他说真是怪了。贪玩不学道的娃娃不稀罕,可那孩子不见的时候,大夫却像丢了魂一般地去找……
“大夫这个人啊,有时看着叫人怪担心的。
“那年夏天把孩子带出门,就跑啦——自己跑的。大夫后来说了句:‘如果那时我告诉他’……
“外头世道乱着,十一二岁的小孩孤身在外,这多时没个音信,怕是再也找不着了!我劝他放下吧,怪不了他,这是那孩子的命……
“原因?后来他说是故人之托。他什么都闷在心里。在南边的那几年啊……”
说到后面,管家便只是叹气。待到三伢子拎着一尾鱼进门来,先前倒下的茶也几乎凉了。
4
二伯伯果然在第二天的早上回来了。阿雨同他叙过旧,又说了自己今后的打算,便要辞别。他未多做挽留,就将一些江湖中要注意的事情仔细叮嘱了她,末了又问:“是你爹的意思?”
阿雨说:“是我自己的意思。”
他一时无话,良久之后,说:“也好,去吧。”
“您不拦我么?”
“这是你的事。”二伯说。
“也许我当时做错了……”过了一会,他又自顾自地说。
他是在说那孩子吗?阿雨想。
阿雨走的时候,又在院门口碰见了三伢子。小孩儿抱着一个竹筐,里边装着满满的新笋。他涨红了一张脸,声音却是清亮:
“我娘听说大夫回了,叫我送来的!”
二伯出来连声道谢,说不必如此。又问三伢子:“你爹的伤如何了?”
“好多啦!”三伢子使劲把筐塞进他的手里。
他素来不苟言笑,这会儿眉头却是舒展些了。
阿雨和二伯伯道过别,就下了山,三伢子也要回家,便送了她一段路。
三伢子问她:“姐姐,山下边好玩吗?”
阿雨想了想,也问他:“你想下山去吗?”
小孩儿挠了挠头:“还是不了,我想和大夫学医哩……”
阿雨说:“那挺好……不过,若你想去,也总是可以去的。”
三伢子有些害羞地笑了。
阿雨看着他,心里不禁又想,不知当年那个男孩儿是怎么想的呢?
【完】
=======================================
说明:
1 阿雨的故事是另一个故事。
2 文里这段阿雨小时候到二伯伯家做客的时间大概不到一个月。
3 海生是先跑丢了一段时间再被骗走的,中间有时间差。
4 封衡大概第三章会出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