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人,您叫我?
是佣人哪里招待不周?还是三餐不合口味?乡下地方,还请您多多包涵。
您说院落里那棵枯树?是,是,被雷劈过,焦黑焦黑的,样子不好看。家里的小孩怕到夜里都不敢起来,从厢房前面的走廊里过。
我也动过念头把它砍了,又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毕竟,那儿发生过不得了的事情哩。
忘记是哪一年,约莫是停战后不久吧,您下榻的这间旅舍还没有“八轩”这么气派的名字,只是东家几亩薄田里的小屋,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和屋顶上生了茅草的邻舍相比,多少算是铺了屋瓦,远远看去,像是武士的头盔一般。
那时候村里可不像如今,路没修好,民居里都没通上电,去邻镇的车站要走上半天。村子的范围还没这么大,也没有现在这样密密麻麻的巷弄,最远处只到外面小山坡上,那座漆成朱红色的鸟居为止。鸟居孤零零地立在坡顶,年深日久,柱子上的朱漆都变暗了,周围零零星星的房子像快干涸的小溪流似的,从丘顶上流下来,一直流到田地中间。
那棵树也还年轻茁壮,无需修剪,就紧挨着院墙直直地向上生长,铺开的枝叶荫蔽着大半个院落。
短短几年,已经一点儿也看不到昔日的光景了。
就像打仗似的,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知道多少个家庭、多少人的性命,倏忽一下就被风吹散了。然后仿佛一夜之间,废墟上又起了新建筑,人像是从地缝里钻出来似的,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
唉,扯远了。我是想说,在“国联”的运动会还没召开,邻镇的地标也没有建起来的年代,我们这儿不过是鲜有人经过的、寒酸的小村罢了。
战后那几年,陆陆续续有人搬进来,我想,除了沿海被轰炸的港口逃难的难民,有不少是“他们”吧。
不瞒您说,“他们”真的存在过——为数众多,在人群里生活,和人吃同样的食物,喝同样的水,说着同样的语言,无非是外表与我们不同。
国家迎进头发、眼珠、皮肤、身材容貌和我们迥然相异的西洋人,却不允许我们的血肉至亲在自己家里生活,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呢?
2、
记得那一年秋天,有对外乡来的夫妇找到东家,要租下院子角落的屋子。
男人总是披着深色的,有淡淡细条纹的和服,脸孔白白的,眼睛还很亮,看姿态外表,年纪还轻,可寡默的模样,像是经历了不少事情似的。偶尔开口,语气是稳重和气,然而一个字也不肯多说。
夫人么,说是身体抱恙,不怎么出门,也很少和邻里打交道,可印象中却没有衰弱的病容,爽朗大方的仪态倒像武家女儿,不,更像如今穿着露肩洋装在堤坝上散步的,乘船渡海过来的女子——除了右眼周围有片烫伤一样的痕迹,怎么看都是这一带都没见过的,带着异乡姿容的美人。
东家说那当家的原本住在帝都附近,是个生意人,战乱中遭逢事故,铺面毁了大半,太太脸上的伤也是那时受的。之后,他们托人寻了这个住处,只想安静度日。
话是这么说,看他们的衣着和带来的行李,以及屋里的陈设,以前过的生活就算称不上奢侈,也绝不算拮据,之所以会选这么偏僻的地方住下,一定和大部分漂泊至此、竭尽全力在这土地里讨着生活的人们一样,藏着什么隐衷。因着邻里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大家也自觉地不多过问。
对,这排屋子尽头,原先有道矮墙,后面就是那间小屋。地方虽不大,可有两间卧室、一间客厅、还有间六铺席的小茶室,架上两片竹篱,就能围出个小院子来。
那儿原有一片青砖围成的花坛,可是无人打理,早被杂草淹没了,只有板窗下面的菊花和胡枝子还胡乱长着。自从住了人,没过几天就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板窗和栅栏修理过,重新上了漆,杂草都没了,花坛里培了土,土里钻出来的,半死不活的灌木枝桠,没想到是牡丹的根,给嫁上了不知从哪里带来的枝,用稻草细细包上。
不等开春,那儿俨然已是个像模像样的住居,一天之中的不同时辰,阳光从树枝上洒下来,院落里的风景都有所不同。
从那棵大树倒塌,砸坏了墙壁和屋顶之后,东家就叫人把那间屋拆了。
可惜?是啊,可惜……
唉,怎么说呢……
东家有时差我送些东西,每月也要拜托那先生写一两封信,虽然我和他们不过萍水相逢,也就是路上碰面能打个招呼,偶尔能够聊聊附近市镇的见闻,和自家儿女的事情,可比起其他人,我该算是和这两位相熟了。
就算那间小屋还在,我也想不出别人住在那儿会是什么样子,这么说可能不像话,可我觉得有些时候,风景是因为人而成为风景,若是人不在了,这处风景还不如以前村里那些物事一样,干脆一同消失掉算了。
3、
啊,是,是,说到写信,是因为那位先生,干的是代书这一行。
旧院墙还在的时候,从这里只能窥见矮墙后面那间房的屋顶,院中也只有极窄的一条小路,通到门外的巷子里。朝巷子开的门宽不过五、六尺,玻璃上贴着张纸,写着“代书”二字,一侧挂着块旧木牌,写着主人的姓名。居停围墙上伸过去的藤蔓上垂下厚厚的藤花,把玻璃门和木牌都遮住,可露出来的部分,就算是我这只认得东家账簿上数字的人,都知道那是气派大方,十分体面的笔迹。
名字吗,请恕我在此略过不提,也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事。而且,看那二人饱经世情风雨的样子,用的多半是假名哩。
那时乡里有事找他的人,也只用“代书先生”这个称呼就足够了。
我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大半辈子都没出过远门,像一开始说的,左邻右舍中也有不少人不能像常人一样,到大城市或是什么别的地方谋生。他们大多是上一辈为了延长寿命生下来,之后又唯恐避之不及地,被丢弃掉的孤儿。
不知是传出去什么样的消息,之后陆陆续续来的,也多半是生了病,出现了“那种”迹象,家境不怎么好,也没地方可去的年轻人。
不怕您见笑,那时候,我们这里,识文断字的人都没几个哩。
刚刚停战那几年,人人都提心吊胆,和外面的交流一度中断。村公所唯一的一部电话被切断,连去邮局捎封信都不敢,村人甚至把道路堵上,对外面说是山路塌方。后来慢慢地,大家才敢和以前的亲人朋友联系。
就这样,托代书先生写封家信,汇笔款子,或是揣着零钱,买了从来没用过的,印着西洋画的明信片,来敲那扇小门的访客,也逐渐增加了。
起初,大家还半信半疑,毕竟是家里的私事,要亲口讲出来,让别人写成文字读给自己,不合意的地方还要修修改改,若不是信得过的人,着实让人放心不下。
要是这里聚集着“那样的人”的消息传到首都,那就不得了了。
可后来我听说,不管来访的客人说了什么样的事,那先生总是不动声色,用墨水在纸上细细写下清楚工整,像画儿似的小字。就算比比划划、连话都说不清的顾客,他也只是沉吟一会儿,马上就接着写,然后很耐心地一字一句复述给对方听。
有时一封信没写完,客人要休息一会儿,试着和先生谈谈天,他就静静垂着目光听着,偶尔点头笑笑。看样子怎么也不像是会把别人的事到处乱说的人。
倒是端上茶点的夫人,有时会搭上一两句话,可也就像一字一句都没听到客人口述的内容一样,从来不过问信里的事,爽快坦诚又有分寸的样子,活像男子似的。
当初村里的老人总在议论,这对夫妇想必是大城市里来的,定然受不了村里的清贫闭塞,只是临时落脚,过不了几天就该搬走。没想到后来那间小屋成了代书铺子,更没想到他们就此定居下来,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乡一样。
就算只有邻里的情分,我还是能看出来,夫妇二人感情很好,对这地方的生活,也是很满足的。
现在想来,那许是快要燃尽反而大盛的生之灯火,掩盖了弥漫在周围的死气吧!
4、
后来……您要接着听吗?
我虚长了这些岁数,到如今也不怎么会说话,要说清这件事情,不得不说说我自己的家事,要平白耽误您的时间。
……就当做是一个老人的胡言乱语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像是物语里进山避祸的村人,面对惊心动魄、天地变色的大灾,只能躲起来瑟瑟发抖,等到周围平静下来,慢慢得知了外面的境况,却发现斗转星移,连时代都改变了。
那时我最担心的,要数离家在外的儿子。因为他也并非常人,母亲生下他不久就消失了。
为什么现在才说?
……哦,我想,您是已经有所察觉了。
那是因为,和“他们”来往,对年轻时的我来说,恍若一场梦,高洁美丽、色彩斑斓,怎么也没法想象。那是愚钝又平平无奇的我,所能经历、所能描述的。
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日子。
可是梦境结束,留下的都是又辛苦、又琐碎、不是我们这样寻常的人,就忍受不了的事。
……那就能够说,从一开始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错的吗?
明明自己播了种,却不愿承担耕种的辛苦,只一味把造成不安的幼苗一并铲除,这才不合道理啊。
我也没什么资格说就是了,儿子不到成年就离家出走,想必也是打心眼儿里无法接受我,憎恨着生下他的父母吧。一想到他在外面可能会经历的种种辛苦,也不是不能明白。
突然有一天,从远方有信寄来了。
一开始是简单的问候,慢慢地信件越来越厚,讲他离家后是如何辗转了几个城市,怎样寻了各种各样的活计挣扎过活,如何差点被征兵站记上名字送上战场,又不知怎么稀里糊涂地逃出来,在北方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活了好几年,恰好逃过了“清理”,侥幸安顿下来。
每次先生给我读信的时候,我都觉得喉咙里塞着什么东西,眼前一片模糊,眼泪止不住地流。我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让先生给儿子写下道歉的言辞,每次附上一点微薄的生活费寄出去。
就这么又过了两年,外面的风声不那么紧了,我很想和他见上一面,但他总是拒绝,住在什么地方,也从来不告诉我。
我想着,还是怕走漏消息被人知道吧!那么能不能来看看呢?就算不念我这血亲的情,这里也有不少和他一样的人哪。
可儿子还是不愿意,也不正面回答,后来信也来得少了,最后只是缺钱花的时候,会在信里知会一声。
那一定是过上了好日子,所以虽然遭了天灾,山洪冲毁田地、村里的路不通了、天气寒冷春天迟迟不来,我都还拼了命地给儿子写信、寄钱,也许这样,才能让他记着我。
先生给我读信写信的时候,偶尔会看看我,想说什么,最终却什么也没有说。
5、
直到第三年准备夏祭的时候。
夏天已近,夜风越来越暖,潮水的香味也越来越浓了,风把海岸边的咚咚鼓声吹送过来,烟火在夜空里四散着火花。这对我们来说比新年还重要的日子,也该开始着手准备了。
早年间,那些不属于人的东西还没离开的时候,夏祭就是不能怠慢的祭典。入了夜,我们就要站在街道两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假如天气晴朗,月光照得见山顶的神社鸟居,那儿会有东西下来。
他们骑着马,拿着火把,不发一言地从街道中间穿过,这队伍经过的地方绝无半点声息,虫不会叫,蛙不会鸣,头顶上没有风,远处也没有海潮声,就算是飞散着火星的火把,也听不见平时烧起来那哔哔剥剥的声音。
就在这样的寂静里,我们谁也不敢打个哈欠或者合会儿眼睛。
因为那长长的队伍里,有时会有位置空着。
村里的居民不在这世界上的亲人会站在那周围,招着手,邀人进去补上那空缺。也就有谁丢了魂似的,朝那队伍走去,明晃晃的月光洒在地上,照着他们身后拖着的影子。
浓黑的影子越来越短,越来越淡薄,等完全消失了,人也就进了队伍里,和前前后后像人的、不像人的东西,一起慢慢地走。
他们就这样绕村子一圈,最后爬上陡坡,从鸟居穿过去。那时柱子上的朱漆还艳着,月光一照,像染了血一般。
……要是说我本人亲眼见过,您,会相信吗?
那年村里起了疫病,我不小心染上了,打开春就一病不起,每天除了勉强爬起来吃点东西,就是昏昏沉沉地睡,全靠着东家救济、一同帮佣的邻居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我这一生发生过的各种事情,在梦里混在一起。
一会儿成了孩童,和父母在海边走,沙子湿乎乎的,泛着白沫的海水流进脚印留下的凹坑里。
一会儿是在树林里,像第一次看到那一位时一样,被舞动的萤火包围着。
一会儿又仿佛牵着儿子的手往神社鸟居那道陡坡上爬,他甩开我,自顾自往上跑了,我却怎么也追不上。
我觉得在这世上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夏祭的队伍里,一定有我的位置,她会向我招手,我就和她一起去。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只有一件事了。
那天,我感觉身上轻松些,便爬起来走到门外去。天上笼着一层薄云,天色阴沉沉的,倒是十分凉爽,气力消耗得不那么快,我便挨着墙壁,几步一停地走进那道小巷子。
可是那道窄门,却紧紧关着。
人要是老被什么念头缠着,眼睛就看不清楚。后来我是过了多久,才明白那几天发生的事情呢?
……其实,或许直到如今,我也没弄清那些情景到底是缘何而起,后来又变得怎样,只是就这么懵懵懂懂地,顺势活下来了而已。
6、
代书先生平日总是早早起来,扫扫门前的尘土,洒上水,再挂了那片牌匾的。虽然天色暗得让人辨不清时间,我还依稀留下些印象,起身的时候恐怕已是晌午了。
远处的天空微微地扫了一抹白,该是剩下的雨云吧。其他便是昏黄的颜色,暗淡得像是放久了的旧照片。附近花街的两个女子,还有豆腐店的女佣,在那道门前静静地等。
我朝那儿走了几步。平日里,她们准会像啄食草籽的鸟儿似地一哄而散了,可那天她们都表情凝重,见我来了,也不避讳,而是寻什么依靠般地,朝我投来了不安的目光。
“代书先生,家里出了事情了。”
“应该是夫人吧!我半个月前来的时候,她就……”
“唉,可这也过了十多天啦……”
从她们的只言片语里,我依稀描摹出了这样的境况:夫人也生了病,也许很重,这样风雨无阻、每天都开张的代书铺子才突然把客人拒之门外。
可是,去那儿的人,谁不是一门心思想着自己的事情呢?
我劝她们,若是寄送书信,也不差这几天,几年来这铺子总是准时开张,从来没有长时间停业歇息,不如改日再来。
就这样,那些鸟儿一样的女子们,或失望或无奈地, 从那小巷子散去了。
等到巷子里再无声息,我敲敲门,又自报姓名,接着仔细听着庭院里的动静。
起初院落里静悄悄地,我便继续敲着,从门缝朝里喊,问能不能寄封信件。
原本就没抱着希望,所以也不怕无人答应。我就那么隔一会儿喊一声,就像庭院里的添水,百无聊赖般地,停一会儿叩声响罢了。
不知过了多久,倦意逐渐袭来,我觉得浑身的力气渐渐消去,脚像踩在棉花上一般,想着该回去了的时候,门缓缓地开了道缝。
我转身从门缝往里看,后面没人,像是被风吹的。可这天气,哪儿来的风呢?
我把那扇厚重的木板门稍稍推开些,朝里迈了一步。
7、
小院子照例是干净的,但灰黄色的天像给周围的景物蒙了纱,窗子下面大从大从的紫阳花变得黯淡无光,屋檐、廊柱投下沉沉的阴影,像是要把这院落里的东西吞没。
庭院里那棵大树已经生了郁郁葱葱的叶子,可那天,我觉得它比平日里还要高,还要大,压迫人般地垂下枝条,把头顶的天空都遮住了。
那树上生着花。
过去我从没见那树开过花,那是形似山茶、比山茶还大,艳红色的花朵,颜色晦暗,已经有些颓败了。
突然啪地一声,有朵花掉下来。
过了一会儿,又是一朵。
树枝微微摇晃,花一朵朵往下落,不像别的花木那样,是花瓣散开四处飞舞,而是整个落在地上,缓慢、沉重、阻止不了,泛着潮气的土,像多了一团一团血污。
这小院子的主人就站在树下,抬头直直地盯着它们。我进来了,他也像没注意似的。
那眼神……该怎么说呢。
夜晚飞蛾绕着油灯转圈,一下子给火苗燎了翅膀,掉在榻榻米上不断痉挛,过了一会儿,就一动不动了。
这情形您见过吗?
代书先生当时的模样,就像盯着那番光景。
他的眼里完全没了初见时的亮光,像是对什么死了心,极伤心,极失望,又极轻松,像对什么松了口气般,像是只在那儿留了具躯壳,任凭它留到天荒地老,魂魄却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似的。
空气中有股腐败果实的甜香味,黏在身上挥之不去。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是要退回去,还是开口打招呼?若是开口,要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候,他转身和我搭话了,问我是不是要写信,还说早知道我要来。
我就跟着他进了屋,室内比外面还要昏暗,窗子里只进来昏黄的光,有尘土在那微光里漂着,房间里静悄悄的,仿佛说句话就要让那些飞尘四散飞舞。客厅和卧室之间的走廊关着门,我的目光几度移到那门上,然而什么话也问不出口。
代书先生依然如故,不紧不慢地问几句,写几句,声音却如从水面下传来一般,和我隔着一层障壁。我眼见那泛黄纸笺上的墨迹一层层积累起来,朝最后一行爬行过去,可还空着半页纸的时候,他却忘了什么似的搁下笔,良久,才深深地吐了口气。
这怕是最后一次代人写信了。
要搬走吗?我试探着问。
他点点头,说感谢我一直以来的看顾,给东家添了麻烦,又让我放心,会把这封信按时寄出。
然后,他语气笃定地,说了些我当时弄不懂的话。
请多保重身体,您的病一定会痊愈。
这地方将来也会慢慢繁荣起来。
我问他何以知道,他却自顾自地接下去——像是在和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凡是活着的,不管再怎么痛苦,没人愿意不挣扎一番就这么放弃,可该来的总会来,不埋掉旧的,新的就没办法生长。
假如夏祭上发生怪事,也请您忘掉,好好地活下去。
我再问,他便只是摇头了。
门外起了风,黑沉沉的树影摇动起来,又几朵花被吹得掉下来,映在窗子上,一时分不清是花,还是熟过了的果。
要下雨了。
我站起身点头道别,退到屋外去。代书先生送我进了院子。我离开的时候,他又在树下站着了。
风雨过后,那满树的花该落光了吧。
8、
直到夏祭当天,那间小铺子都一直关着门,我从外面远远看那棵树,深红色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就没出现过。
奇怪的是,我身上的病,倒是渐渐好转,就像是那不吉祥的花,把它带到地里去了。
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海上一丝云也没有,虽然阳光炙烤得海滩上的沙子都白热白热的、小巷里的路面腾起一层水雾,村人却都说这是好兆头,倘若夜里也这样晴朗,便能看见圆月,今年也便会平安无事地过去。
然而天色渐暗、夕阳沉入海面,今年提灯笼引路的两人已经准备就绪、村民也匆匆忙忙从家里出来,在街道上占好了位置的时候,云却从海边层层堆叠上来,之后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我记忆中有那么四五年,夏祭是下过雨,之后并没有发生什么非同一般的事情。所以村民们也就把不安吞进沉默里,带着斗笠、打着伞,站在屋檐下面。
到了半夜,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像蜷缩在野兽的腹中一样蜷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伞下的油纸灯笼射出昏黄的晕光,所到之处雨丝像奔着灯火的飞虫一般蜂拥而来,挤进这狭窄的光圈中。
我们朝最黑最深,没有一点动静,什么也分辨不出的鸟居那里望着。
是,是。
我们知道那里总会有东西现身的。
先是火柴“啪”地一下燃着了似的,出现了橘黄色的灯火。
接着,有马蹄叩着石阶的声音响起来。
然后,一盏一盏的灯,从鸟居的那一端亮起来了。
“他们”,头上生着犄角,背上生着翅膀,脚上生着爪子,披着和我们的祖先,和故事里很久很久以前,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一样的穿着打扮,自高高的山顶缓缓拾级而下,淅淅沥沥的雨声停止了,周围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他们就踩着心脏跳动的节拍,将灯火一点一点的自山上送下来。
我在那队伍里,看见了早年间的“她”。
乌鸦羽毛一样的深暗与静谧里,“她”的周围环绕着点点萤火,“她”光洁的额头,白皙的脸,不经粉饰的颧骨、泛着浸了酒液一般显现着健康而快乐颜色的嘴唇边两个笑涡,都和当年一模一样。
而她流水一样的黑发披散着,高洁凛然的面庞上全无笑容,旖旎繁复、华贵异常的衣服,像沉重的负担一样盖在她身上。
她朝众人的方向投来了目光。
在这样脱离现实的气氛里,大家的意识渐渐模糊,几乎分不清自我与外界的界限,在这样的目光注视下仿佛被蛇盯住的青蛙,只是僵在那里。
只有我,被背后的一股力量推着挤着,不由得向前迈了一步。
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朱红色的双唇挤出一个笑容,掌心向上,指了指身边刚好能容下一个人的空位置。
9、
原本以为这就是我的归宿,我会进入队伍慢慢地走,一步一步爬上泥泞的石阶,从鸟居穿过去,离开这个世界。
就在那个时候,身后有人越过我,朝那儿过去了。
我惊讶极了,难道除了我,“她”在这群普普通通的人中间,还有什么别的亲人?
但是马上,天际垂下一道闪电,借着那青白色的光,我看清了那人的侧脸,他身上有海潮的气味,耳朵后面还有一小片深红色的胎记。
我瞬间明白了,那是我日思夜想盼望见到的亲人。
接着又是雷声、闪电、越吹越急的风和劈头盖脸而来的暴雨,刚刚用手抹去脸上的雨水,他已经走进了队伍,他们像丝毫没有受到风雨侵袭,连衣袂都不摆动地向前走了。
为什么他会在这儿?是来代替我吗?当我看不到他们的时候,我和另一个世界的联系就要永远中断,再也不会出现了。
我高声大喊,可声音在风雨中连自己都听不清楚。
就在这时,一道闪电击中了远处院落中那棵大树,我看见树干中间隐隐有火光闪动,雨中升腾起浓黑的烟雾,等我将目光移回街道中央的时候,队伍已经离开,向着坡顶的鸟居前进了。
在队伍末尾,我瞥见了两个身影,一个骑在高高的棕色马上,另外一个披着带有淡淡细条纹的和服,一如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时候的模样。
我突然想到,在这条街上,比我们彼此之间都更了解大家另一幅面孔的,是代书先生。
凭自己的文笔做媒介,从人们要他写给亲人的言词里,他明白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也知道他们如何过活、挂念谁,是家里的谁让他们过着现在这样的生活。
是不是他歪曲了我想写的意思,用笔墨将我的家人招引到这个市镇上呢?
这是不是同我一样,为了和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而采取的举动呢?
10、
过了这么多年,当时的场面仍然历历在目,甚至时不时会在梦里出现。
我想找机会和人说说,可该和谁说?该怎么说?该怎么把这听来像糊涂话,和外来住宿的客人毫无关系,甚至都不是我自己的事,灌进别人的耳朵里?
所以您今天来,我像是把堵在胸口的石头吐出来了。
谢谢……谢谢您这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听我把话说完。把我所说的事情当做编排拙劣的故事也好,当做臆想也好,在心里嗤之以鼻也没关系,我只是想找个听我说话的人而已。
为什么是您?
不知这么说会不会冒犯,您的面孔、打扮,和当年那位先生,是有几分相像……
啊……就连住宿登记表上的那个签名,也……
您是特意挑中这家旅馆来住宿的?
“八轩”那两个字?是,是,那的确是他们寄宿的第二年,老板准备把隔间的一栋房子改成旅馆,请那位先生……不如说是他主动写下的吧。
您是看到这两个字,才住进来的吗?
您和他们……恕我冒昧,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您只是来听,而不是来说的?这也和那个人很像哪。
也好,我知道,不管再过多久,弄不清的事情还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可能够把过去的回忆传下去的人,也还会默默地在哪里生活着吧。
===============================================
*写个番外,本来打算草草收个尾发一下,结果一拖就是一年多()
虽然关联了角色,可和角色有还是没有关系呢?
总之大家随便看看,不要推敲里面的BUG好了XDDD
风穿树间春初浅①。
初春的御凉亭学园也是一派生动的绿,学生们活跃其间,更显勃勃生机。开学已有几日,很快就要迎来入学式后最盛大的活动——社团招新。
御凉亭学园的社团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尤其运动系社团,单从种类完备的专用场馆便可看出学园的用心。文化类社团同样不落后。
青少年的活力将校园点缀得愈发绚烂。
放课后的校园并未陷入寂静,只是热闹的场所由教学楼分散四周,每栋场馆焕发耀眼活力。招新日尚未到来,活跃的学生们已纷纷前往各类社团参观,提前做起了社团的功课。
绕过综合楼,沿汩汩流水而行,樱花如云之处,堀江昶抵达的是弓道场。此时社团活动已经开始,褪去喧闹,建筑物稳立林间,偶有破空声划过静谧,颤动花枝。
花瓣旋转而下,坠入海洋般深邃的发。
他转过头,眼眸闪烁光的色泽。
“……樱小路君。”
“呀,堀江也要加入弓道部吗?”少年挥手,笑问道。
“不,我只是来看看。”堀江昶摇头,“樱小路君打算加入弓道部吗?”
“是啊。我啊,非——常非常喜欢弓道呢!国中时也加入了弓道部哦!”
“诶,国中……?”
黄昏,标靶,极致精准的一箭。聚拢的人群,和……独自一人的少年。
“堀江国中有加入社团吗?”
轻快的声音打破记忆屏障。用力闭眼,抛却突然袭上的碎片,堀江昶回应道:“……弓道部。”
“咦?我们一样诶!”樱小路惊喜道,“要不要一起加入弓道部?还是说想要挑战新的领域?”
新的领域……吗。
少年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嗯?”樱小路歪过头。
“樱小路君认为,弓道部是什么呢?”
为什么能……如此闪耀呢。
“嗯……就是喜欢吧?”“哎?”意料之外,太过简单轻易的回答。
樱小路一诚笑了起来,仰头看向湛蓝天空:“我喜欢弓道,并且为之努力。能够做喜欢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
纯粹而又耀眼,如此光彩夺目之人。
淤积胸口的滞塞感一扫而空。堀江昶不由仰起头,与樱小路一同仰望天空。
这片天空之下,想要做些什么,想要为什么而努力,应当会被允许吧。想要自己做出决定……应当,也会被允许吧。
“所以,堀江要加入弓道部吗?”
“不,我就算了。”
“咦——?”
看到樱小路如此诚实的反应,少年不由扬起唇角。他伸出手,点了点眼镜:“现在的视力不允许我重返道场啊。”
“好遗憾啊。”樱小路感叹道。
“不过。”少年面向樱小路一诚,对这位拥有如此夺目灵魂的人献上敬意,“若是樱小路君有比赛,我一定会去观看。”并且,在心中祈愿你的胜利。
“啊,那到时就请多关照咯。”
“嗯,这边才是。”
天湛蓝,云悠然。花枝摇曳,流水潺潺。
社团招新的日子,放课后的校园远比往日热闹。梧桐道至校中庭,人群熙攘,一派热闹。
堀江昶独自走在人群中,不时看向四周摊位。学长学姐纷纷穿上社团代表性服装,或坐在摊位后亲切介绍,或行走于人群间分发传单。梧桐嫩绿,樱花飞舞,本是如诗美景,只是……
堀江昶一个侧身,不知第几次闪避纸飞机。纸飞机造型精巧,不遇障碍物能飞行很长一段距离,若是恰巧起风,更是能送出很远。不过,他实在想不透为何社团招新时会出现纸飞机。莫非御凉亭学园有个纸飞机社团?纸飞机同好会?
百思不得其解,堀江昶只得一边躲避纸飞机,一边搜寻猜想中的纸飞机同好会。只是还未寻到,便被某处震住。
道路旁一侧,里里外外聚集了大量学生,手上握着宣传单,在是否加入的边缘摇摆不定。不知是什么社团这样受欢迎……堀江昶压下好奇,谨慎地沿着另一侧道路避开人群。
只是当他瞥见另一侧摊位,却再也挪不开脚。
漆黑的绒布没有一丝赘饰,唯有三个白色书法大字“文学社”。简洁而又黑白分明。桌上放有几张白纸,一支黑笔。空无一人。与对面摊位形成鲜明对比。
能够做喜欢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
樱小路的话语至今仍在耳畔回响。喜欢……吗……
柔软的和服,温暖的怀抱,纤细的手指翻过纸张,空气中依稀萦绕着墨香……
待堀江昶回神,他已在入部登记表写下姓名。
也罢,少年抿唇,放下手中的笔。无意间的选择,不正是心底的渴望吗?
哪怕只有一次也好,想要回应心的呼唤。
放好入部登记表,堀江昶转瞬淹没在人群中。
花枝轻颤,一瓣粉嫩旋转而下,正落在墨迹之上。
“堀江,藤井,刚才九十九学姐来过,你们不在,她托我把这个交给你们。”樱小路一诚说道,递过两张卡片,一左一右,恰是他的前桌与右桌。堀江昶接过卡片,不由与藤井——正是开学日四目相对、相顾无言许久的那一位——对视,而后问道:“请问,九十九学姐是?”
“哎?是我在弓道部认识的学姐……不过卡片上写的是文学社呢。”
文学社……
“有劳樱小路君,谢谢。”堀江昶道过谢,回身研究卡片。白色厚卡纸缀以黑色线条,风格与那日的摊位相同。看来是文学社无误了。上面寥寥几笔勾勒出地图,却没有任何文字标注,似乎要靠自己找到地点。
有意思。
少年不动声色,将卡片放入桌洞。
今日放课后,稍微有些期待啊。
御凉亭学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多栋建筑物。可能作为文学社活动地点的建筑有两栋备选项,图书馆与社团活动中心。只是从卡片上的简易地图来看,长方形的建筑物只可能是社团活动中心。
如今,堀江昶与同班的藤井正站在这栋建筑物前。两人手中各持有一张卡片,上面的简易地图完全一致。同理,两人面临的困难亦是完全一致。
长方形的轮廓内尚有许多小图形,或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简单线条勾勒的图形层层相叠,唯有一间标有水墨花朵。
是的,“间”。依据观察,堀江昶认为这些图形只可能代表建筑物内部教室,标有花朵的那一间便是本次的目的地,文学社部室。
当然,也可能是别的什么挑战。
堀江昶放下卡片,向旁边这位自从离开教室便专心研究卡片未发一言的同学搭话:“你好,一直以来没能自我介绍。我是堀江昶,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突然的搭话似乎吓了对方一跳。堀江昶敏锐地感知到褐发少年身体绷直,随即有些僵硬地回答道:“我是藤井,藤井苍辉。请多指教……”
“藤井君。”装作没发觉对方的不自然,堀江昶保持一定距离,轻弹卡片,“你也加入文学社了吗?”
“嗯……算是吧。”似乎有什么苦衷,少年的回答有些勉强,有些无奈,“比想象中更麻烦呢。”自然是指这个小测试。
烦恼的不止他一人。明晰这一事实,堀江昶稍微松了口气。他不由弯了唇角:“我们合作吧?藤井君有什么思路吗?”
“说是思路……图形大概是指教室,标有记号的应当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我想堀江应该也想到了……不过社团活动中心一层的布局我有印象,目的地似乎是在整栋楼的右侧……一层层对照应该就能找到……?”说话声愈发微弱,如同自信心正在瓦解。
是沉默太久的人的错啊。堀江昶这样想,看向藤井:“非常感谢,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呢。藤井君好像很熟悉社团活动中心,有加入其它社团吗?”
“嗯……我也有加入美食社。”与方才相比,藤井的紧张感消弭大半。
“这样,怪不得如此熟悉。那么就按藤井君的方法来吧。帮了大忙啊,谢谢。”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曾告诉他,真挚的话语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少年深信不疑,并坚持贯彻至今。
不知不觉间隔阂如冰雪般消融,仅留下两名少年向共同的目标迈出步伐。
虽然是很傻的一层层寻找。
幸运的是,当他们来到二楼,文学社的标牌便映入眼帘。
两人不约而同松了口气。虽说方法稳妥,但若当真一层层搜寻,工作量未免太过惊人。
堀江昶侧头,无声询问队友。藤井后退半步,将敲门的重任托付给了他。堀江昶检查过着装没有问题,轻轻扣响门扉。
地板细微震颤,门扉后映出一张端庄俏丽的面庞。
有着樱花般长发的少女微笑着自我介绍:“我是九十九千秋,就读三年级,担任文学社社长一职。藤井和堀江,欢迎加入文学社。”
午后的阳光透过木格窗化作她金色的翅膀,影影绰绰,空气中仿佛有金粉浮动。那笑容如同模具扣出般标准,硬生生将自由的灵魂扯落人间。
少女未等他们回复,指引二人进入内间。
迎面便是整整一面墙的书架。靠窗的位置,黑发凌乱不修边幅的男性眼睛紧盯书本,毫无预兆地开口:“是等待的人更痛苦呢,还是让人等待的人更痛苦呢。无论怎样,我已无需等待了,这才是最痛苦的事。”②
“……流萤断续光,一明一灭一尺间,寂寞何以堪。”③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④
男人没有应答,镜片后的眼读不出情绪。堀江昶出神地凝视木格窗,浮尘静静飘散,岁月无声。
轻盈的声音打破寂静,吹散尘埃:“老师不要突然问这种问题呀,大家都不说话了。”少年们抬眼望去,这才发现不远处斜倚书架之人。月白短发犹如月之光辉,上扬的唇角予人亲切之感。目光扫过堀江昶,看到藤井时双眼一亮,以令人惊讶的灵敏凑到藤井身边,友好地拍拍对方肩膀:“又见面了,被纸飞机选中的人!”
纸飞机……?脑中线索迅速串联,堀江昶想,他知道招新日时与樱花漫天飞舞的纸飞机是谁的杰作了。
不理睬略微僵硬的藤井,少年友好地挥挥手,轻快道:“你们好,我是二年级的雪堂观音,也是文学社的副社长。”
少女行至窗前,微笑道:“这位是我社的指导教师,九重老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国语老师。老师,这两位是新入生,报名表已经给您看过了。”九重老师略微点头,仿佛想要说些什么,却在扫过雪堂观音后选择沉默,只轻轻点头。
显然雪堂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老师,只要您不说太宰治,相信大家都很期待您的欢迎。”
九十九学姐继而道:“正因如此,老师才选择沉默。”
……看来,这位九重老师十分喜爱太宰治。堀江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线香袅袅,晕染一室寂静。
端庄的学姐引领新人们参观部室,简单的陈设无需多言,重点在于那一排排书架,书籍放置的顺序与位置必须传递给新人们。如同舞蹈般环绕于书架间,少女逐一介绍,绕过一端时出声道:“唐泽,原来你在这里。一直没看见,还在想你何时离开的呢。”少年们的视线越过少女肩膀,正对上前辈抬起的眼。只是对方目之所及显然不是他们。堀江昶猜测,这位前辈应该是在书架下层寻到了中意的书,顺势便读了起来,无暇顾及所处位置。
前辈似乎有些不安,很快便调整好,站起身对社长道了声抱歉:“我好像读得太入迷……没注意到有新人加入,抱歉。”
少女笑道:“读书专注是件好事。不过还是去阅读区好些,阅读体验也会更加舒适。”
被委婉提醒的人点点头,这才与他们对视:“唐泽跑,二年生。欢迎加入文学社。”九十九学姐侧身,方便新加入的社员们与前辈打招呼。自我介绍后,唐泽学长便拿起书本前往阅读区,九十九学姐则继续引导他们参观。擦身而过的瞬间,堀江昶注意到学长手中的书本——《存在与虚无》。堀江昶不由萌生几分好奇。短短几句交流便能看出这位学长并非能言善道之人,相较外部世界,他的关注点又落在了更为广阔的领域,试图探寻更加深层次的什么。堀江昶想知道,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迈动步伐,跟随少女记下文学社内书籍的摆放方式,堀江昶暂时压下这份好奇。总有机会。
文学社并没有严格的规定,除了每周四的交流活动,其余时间是否到场全凭个人。而囿于各种限制,部员也不必强迫留到部活时间结束。九十九学姐也说今日只是带他们熟悉部室,立刻离开也没关系。
文学社藏书丰富,甚至有珍本、孤本,对于喜爱书籍的人而言,这实在是一个好去处。只可惜,他还有事。
告别了文学社的成员们,堀江昶由北门行出,来到不远处的商业街。不过,他的目的地可不是这样繁华的地方。拐入商业街中一条小巷,视野内出现熟悉的木格窗,推拉门,窗下狭小的土地仍未放弃,布置成小小的庭院。过去的生命中,堀江昶见多了这样的景色。在东京都这样繁华的大都市仍能见到熟悉的京都式风景令他倍感亲切,或许也正因此才能迅速融入陌生的环境中。
堀江昶拉开门。负责人听到响动,回过头来,手上的纸箱却是摇摇晃晃。少年反手拉上门扉,几步并作一步,伸出手支撑起最上层的纸箱。幸运的是,他赶上了。感受到纸箱在手中轻摇,随即稳定下来,少年不禁松了口气。年轻的负责人这才意识到他险些被纸箱砸晕。
负责人——内藤先生长舒一口气,在堀江昶的帮助下将纸箱放到地上,这才转过身,拍了拍少年肩膀:“谢啦!要是没有你,我今天就要被纸箱埋了。”少年摇头,退后一步:“若不是我,内藤先生也不会被干扰。”归结到底,仍是他的问题。
熟知少年性格,知晓继续下去也毫无用处,内藤索性彻底转移话题:“今天比平时晚啊,学校有什么事吗?”
“是的,参观部室花了些时间。”
“部室?”内藤扬眉,遮掩不住惊讶,“真难得啊,你居然加入社团。是什么社团?肯定不是运动系吧?”
“是文学社。”
“哦!”内藤松了口气,旋即露出笑容,“我就说,你看起来完全没有加入社团的念头。第一次活动感觉如何?”
“谈不上活动……只是参观部室,稍微认认人这种程度而已。”堀江昶回答,内藤却仍一脸期待。明白不给出明确回答,这个人是不会放弃的,堀江昶只得继续道:“有很多有趣的书籍,旧书也被保存得很好,看得出历代的社员都很用心。”是个好社团。
读懂了堀江昶未出口的话语,内藤笑了起来:“太好了。能够和更多人接触,这样的机会很宝贵哦。”青年起身,大力抚摸少年黑发,笑容爽朗,“今后工作日有时间来,没时间就算了。周末再来帮我吧。比起帮忙,我和父亲可都希望你能在新学校有一段愉快的生活呢。”
青年的力道很大,说实话有点痛,但堀江昶心中却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腾起。这种感觉多久没有过了呢,被人关怀的温暖。
少年垂下眼,轻轻应了一声。
“好啦,快去换衣服!御凉亭学园禁止学生打工吧?你要是穿着校服被认出来可就惨了。快去换员工服!”内藤露出一口白牙。
“嗯。”堀江昶应声道。说是员工服,其实只是看内藤心情为他挑选,多是内藤过去的衣服,他已穿不下又舍不得扔掉的旧衣。
换好衣服,再度走出的堀江昶被内藤招呼过去:“刚才来了一位客人看起来超危险的!那个那个!”堀江昶有些无奈,扶了扶眼镜轻声道:“内藤先生,我们不该对客人评头论足。”“你怎么跟我家那个老头子似的……”内藤郁闷道,随即再度拽拽堀江昶,“快看!就是在那边那位!”
内藤所指是在店面最深处,一整面墙布置出的特别场所。每个月书店会更换主题,售卖符合主题的旧书,也会有相符的特别装饰。这一期的主题是漫画,从各个地方收来的古早漫画堆积在色彩亮丽的背景板上,为这间古旧书店增添些许活泼。
而在书架前,正有名俏丽少女驻足。与方才道别的文学社社长截然不同,张扬的金发在侧面梳起发辫,侧面看去身材极好,最重要的是,身穿御凉亭学园女子制服。几乎在认出这点的瞬间,堀江昶硬拽开内藤手臂。仍紧盯少女不放的内藤面露惊讶,得到打工小弟面无表情地回复:“前辈,您第一次见到御凉亭学园女子制服吗?”
前辈。
内藤心中顿时警铃大作,每当这位来自京都的少年这样称呼他,一定是他惹怒了对方。迟疑片刻,内藤小心开口:“因为你穿的是男子制服……”还总是冬季这套。
堀江昶毫无回应,冷漠地扫过内藤,转身回到属于他的收银位置。感到智商被鄙视的内藤在心中哭泣,他只是觉得这位客人看起来有点像不良,担心如果对方不肯付款怎么办,为何会得到这样的待遇。
堀江昶也在担心,只是方向与内藤截然不同。毕竟是在打工地点相遇,而他也不打算让内藤接替收银,应该说,或许迟早会有这一天。那么早一天晚一天也没什么区别,况且只是学生,这个结果比遇到老师好了太多。他只是一年生,对方留不下什么印象。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堀江昶心中的丁点紧张也消失了。
金发少女很快选好了她想要的旧书,抱着一整套漫画来到收银台:“我要这些。”
“好的。”堀江昶视线扫过,依稀记得这套漫画已经绝版,没想到内藤先生还能收到。只是书脊的这个标签,意味着还有“赠品”。少年动作利落,结好账,却让少女稍等片刻。俯身打开收纳柜,依据标记很快找到配套的物件。
一封信。
对上少女疑惑的双眼,堀江昶解释道:“这是卖给我们这套书的上一任主人留下的,里面有他对漫画的一些想法,希望我们能交给书的下一任主人。当然,是否收下取决于您。”毕竟,与书相比,这实在是微不足道又毫无意义之物。
少女歪头陷入思考。堀江昶静静注视少女双眼——其实他不想做出这种容易误解为催促的行为,只是这位同校生实在让他不知眼睛该看何处,他从来都不擅长与女性相处——等待她作出决定。
最终,少女从他手中抽走了信封。轻快的笑容与她的外表带来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有些单纯的意味。堀江昶取出店内纸袋,帮助客人将整套漫画放入,递交给少女:“谢谢您的光临。”谢谢您给予它们新生。
或许是斩获了绝版品心情愉快,少女临走前甚至向他挥了挥手。友好得与第一印象截然不同。堀江昶记录下这笔生意,随即看向内藤。这位负责人如今已然不认为方才的客人是不良了。
她对待书本的态度非常细致。这一点,足够。
夺目的金轮变得深红,黄昏的光将影子拖得很长。
离开商业街,绕过黄昏的校园,堀江昶来到御凉亭公园。他租住的公寓离学校很近,只需穿过公园便能抵达。而在公园入口处的树荫下,猫先生已经在等他了。
堀江昶快步走到猫咪身前,轻轻蹲下:“抱歉久等了,猫先生。我们回家吧。”猫咪晃晃尾巴,轻巧越过堀江昶鞋子,扭头看他。
于是少年直起身,一人一猫,行走在归家的道路上。
————————————————————
①臼田亚浪俳句。原文“木より木に通へる風の春浅き。”
②出自太宰治《奔跑吧!梅勒斯》。
③立花北枝俳句。原文“さびしさや 一尺消えて ゆくほたる。”形容萤火虫一闪一灭地飞过,转瞬即逝的光芒比永恒的黑暗更予人寂寥之感。此处用于问答只是个人对语意的拙劣化用,望不嫌。
④出自泰戈尔《飞鸟集》。原文“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 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
E站没法复制标注文中序号看起来好怪orz
感谢愿意和我互动的大家!
四月终于完啦……!(活在上个月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