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之死》作者韩炳哲
第一章 忧郁症
当今社会消灭了爱欲的对象——他者。因为他者意味着外部性和非对称性(某种独一无二)。而我们存身的社会时刻用一种标准化去定义人,消灭一切异质化。所有“异类”都被分类为一种差别。
社会正在逐渐自恋化。自爱是将自己与他人划分界限;而自恋是把世界当作自己的倒影。
忧郁症是一种自恋病,与爱欲对立。爱欲把主体拉进他人的世界;而忧郁症则是通过自己的功绩将自我与他人分离,把他人当作自己的参照物,是一种爱无能的体现。
电影《忧郁症》的故事,是爱欲战胜忧郁。灾难打破了自我的边界,外界和他者的进入毁灭了自我,但同时又感到幸福和强大。
第二章 无能为力
效率社会被“你能”控制;规训社会被“你应该”控制。生产率的提高令“你能”取代了“你应该”。一个创业者是自我剥削的。
一个新自由主义的理性经济人无法适应传统的规训社会,但他并不是自由的,因为他被追求效率的自己剥削,被“通往自由的道路”束缚。这种剥削和束缚甚至比传统规训更具强迫性。人不再把自己视作主体,而是把自己当作一个项目,而失败的责任和成功的奖赏都由自己负责。但责任和奖赏的前提是他者的存在,而与他人缺乏联系,会导致责任危机和奖赏危机。你无法为自己赎罪和免责,导致了抑郁和倦怠。
爱欲是一种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超越了绩效和能力,它承认无能为力。他者存在的根基就是“异质性”,你作为主体无法把握、占有、辨识,无能为力的客体。
当下,爱被简化为性,性是一种绩效,性感是一种资本,身体是商品……缺乏异质性的他者,无法被爱,只能被消费和物化。设定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品质正从当代人身上消亡,体验他者异质性的能力也随之消亡。
数字媒体在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毁灭了距离感。将消极面去除的代价,就是积极面也消亡了。
被绩效和能力统治的社会,无法接受爱会带来的伤害,把它视作一种纯粹愉悦的享乐形式。在这个只允许积极的社会中,只有可消费的事物被允许存在,哪怕疼痛也必须以享受而存在(举了《五十度灰》里SM的例子)
人们与未来的关系,和与他者的关系差不多,拒绝一切灾难和否定性。
第三章 徒劳的生命
古代哲人视爱情如疾病,令人变形和抛弃自己本性,体现出一种今天已逐渐消失的消极性。现在只强调爱的积极面和顺从性,人只在他者身上找寻和确认自己,自恋。
消极面的缺失导致了爱情的枯萎,成为一种舒适、熟悉的享乐形式。爱的超验性不复存在。
黑格尔的主仆辩证法,认为超越了“徒劳的生命”、拥有面对死亡能力的是主人,而面对死亡威胁,选择依附于“徒劳生命”的是仆人。当今时代对徒劳生命的辩护不断激化,趋向对健康的绝对化和神化。
而爱欲的迷狂和疯癫是对徒劳生命和劳作的否定,因此依附徒劳生命的仆人不能拥有情欲的渴望和体验。今天的劳动主体和黑格尔的“仆人”相比,是自己剥削自己。我们现在是主仆合一,不能被称为完全的自由人。
资本主义将徒劳生命绝对化,它的目标不是获得幸福,增值是对抗死亡的手段,因为死亡意味着绝对的失去。因此,资本不断提速,无穷无限,趋向极端。
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阐述,对事物消极面的包容,闭环。爱情存在着绝对精神的时刻,由他者回归到自我,达成生命的统一。爱情的本质在于牺牲自我,进入他者,导致忘我。让自我在对方中死去才能重生,才能令自己闭合。
情欲的生命律动会淹没和放逐自恋式的、假想的身份认同,而又因为其消极性展现出向死的力量。死亡的吸引力令人们走向渴望,而情欲总是伴随着形式的消解。
新自由主义释放了自我和效率激励,导致爱欲消亡。积极社会中,死亡的消极性隐去,只留下徒劳生命在无序中苟活的焦虑。生命需要消极面,不然就会缺乏生命力。一件事物、一个人体现出矛盾性,并具备容纳和接受这种矛盾性的能力时,才能被称为有生命力的。
第四章 色情
色情毁灭了性,将无生命力的性行为从有生命力的性爱中剥离出来。色情将情欲世俗化。
反对阿甘本对世俗化的理解(认同世俗化,认为世俗化是将被宗教抽离的事物重新回归原本用途,将事物从目的的强制性中解放,成为“纯粹的无目的媒介”。)。
世俗化伴随的是去仪式化和去神圣化。如今的爱情是,且仅是温暖、亲密和舒适刺激的代名词,昭示了神圣情欲的毁灭。情欲的诱惑力在色情中被完全清除。爱情的去仪式化在色情中实现。
第五章 想象力
前现代的想象力是“信息匮乏”,导致高估他人和理想化他人。现代数字技术下的社会,互联网想象由碎片化符号支撑,缺乏整体性,看似掌握大量信息,却不易将事物理想化。
日益增长的选择自由令愿望不再是无意识的,而是有意识的选择。被迫升华的想象力改变和提高了男女对理想伴侣的要求和对生活的期许,然后就是频繁的失望。选择自由的不设限意味着愿望的终结。愿望由否定性(真正的他者)滋养,“一个不知疲倦的定义和优化伴侣筛选标准”的自我是没有愿望的。
信息的高清晰使一切都可被定义,而想象力应该居于一个不可定义的空间。信息和想象是完全对立的。信息缺失(否定性)缔造了他者的存在;信息则是肯定性的,导致他者的否定性的瓦解。
当今社会的频繁失望,是由不断提高的期望带来的。信息的密集压抑了想象力,色情片通过视觉信息的无限扩大毁灭了对情欲的想象。
超高清带来了边际和界限的消解,也抹去了对他者的想象。当代艺术和文学的危机是想象力的危机,归因于他者的消失和爱欲的垂死。
今天我们设定的边界不再能激发想象和塑造他者,只是同质化的深渊,只是经济法则分离的贫和富。钱消除了所有本质上的差别。这些界限是排外的,消除了一切对他者的想象。
第六章 爱欲政治学
柏拉图的爱欲说。认为爱欲是万物之源,令灵魂创造出美的事物和行为。认为爱欲指引着灵魂,支配着灵魂的欲望、激情和理性。
今天,欲望占据了首要位置,人很少被激情驱动。古希腊的激情概念包含着一种革命的愤怒,而今天的愤怒只是一种不满。爱欲在欲望和激情之上,能激发践行美的勇气。激情是爱欲和政治的连接点。现在的政治丧失了激情和爱欲的力量,只是单纯的劳作。
新自由主义使社会去政治化,令爱欲被性和色情取代。自我隔离的劳作主体在疲惫社会中丧失了勇气,以“我们”的名义共同行动成为了不可能。
政治活动作为集体对另一种生活方式、另一个更公平世界的向往,和爱欲有着深层次的制约关系。爱欲可称为政治斗争的能量源泉。
爱情是双人舞,是对一人视角的打破,让人获得他者和别处的视角。爱情经验为了他者的存在打破了同质化,是不同寻常的事件,是破旧的否定性,也是立新的开始,是革命。
而性,不存在变形,或他者的否定性。只是自恋,缺乏差异的否定性,无法完成双人舞。色情更加剧了这种惯性,彻底消除了差异,不包含任何性的反抗,只是独舞,升华了自我的自恋倾向。
爱情是去惯性化和去自恋化的,打破、刺穿了同类和惯性世界的秩序。
第七章 理论之殇
数字时代,天量的数据让理论模型变得多余。人们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了“模式”,关联性代替了因果性,使理论的价值弱化萎缩。
强大的理论是无法用数据分析来代替的,因为它们强调的是思考的基础,本质是以不同的眼光对世界进行判定。理论具有高度选择性叙事特征,是对未知的开拓。
数据只能支撑“运算”而不是思考。思考是否定性的,先于数据而存在。支撑思考的是理论体系,即“预先规定”,超越了现有事物的肯定性,使其以不同于前的视角出现。而增长的信息使科学远离了理论和思想,因为信息的肯定性,这种“积极”科学限于数据的比对和调整,却终结了理论,它缺乏贯穿始终的叙事,只是信息的片段。
因为海量的数据,我们更需要理论来净化和解释世界,为世界提供框架,为万物提供边界。
信息的嘈杂窒息了思考,令精神限于停滞。透明的信息社会噪声量极高,不具备否定性,只有同质性。
数据支撑的“积极科学”只能带来知识,不能带来认知。知识是肯定性的,积累,渐增,不能预告和改变任何事;认知是否定性的,通过甄别、提炼和实践得来。
在哲学的起点,《对话录》中,苏格拉底的言论是一种爱欲的引诱。理性和爱欲有着密切关联。
爱欲令思想穿越他者,如苏格拉底的演说魔力在于“独一无二的否定性”。
爱欲是智慧的朋友,刺激思考,使人有意愿去追求独一无二的他者。哲学家是求爱者,哲学就是从爱欲到理性的转化。
读完总结:
别自恋了。虽然资本主义让所有人自恋,但别。
睁眼看看。
他人的否定性对你有好处。
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在对自己和自己人生的怀疑中,我感觉我的灵魂逐渐脱离了肉体,但手还是很诚实地把铁板上的鸡蛋翻了个面。
啊……妈的,真是麻烦死了!我一边在心底抱怨一边把调好的酱汁刷在面前的食物上。
“八块,扫这儿。”
……瞅我干啥?钱又不是进我兜里!
“别搁这儿杵着,下一个!”
在逐渐适应节奏之后,我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
我做烤冷面原来还是挺有天赋的嘛。
——支线其一 宁满的一天——
事情要从今天一大早说起。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个老……咳,有个女人一大早就站在我寝室的门口,但我多年的经验和自知之明告诉我,首先排除这是我的桃花。
“宁满同学是吗?”对方笑容满面地问我。
“是。”我老老实实地点头。
“我叫一斩,是学校的教务老师,叫我一斩老师就好哦!”她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哪怕我根本没问她自我介绍。
“哦,一老师。”我随口搭腔。
“别那么见外,叫我一斩老师就行!”她好像还挺坚持。
虽然我根本不知道她到底在坚持什么。
“啥事?”我懒得和她绕弯子,所以开门见山地问她。
“哎,就是因为宁满同学你这种态度,才会被周围人说好可怕、不想靠近嘛。我可是听莎莎说了,你刚入学就吓跑了三个想跟你搭档的工匠对吧?”事实上,从她说到一半开始我就想关门了,但是这……这位老师力气是真他妈的大,我根本推不动面前的门。
所以我只能拼命掐自己,这里是学校,不能管人家叫大姐,也不能管人家叫老娘们,这些词在这地方容易造成误会。
比如说我可能会被打死。
“……现在有了。”我简明扼要地告诉她并且希望如果她就是为了这事来的话,那现在可以走了。
“嗯,真不错,可是宁满同学,我认为有必要改善一下你在周围同学心里的形象。”我们的拉锯战终于以我体力不支宣告结束,她走进我的寝室,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自然:
“总而言之,你听说过社会实践吗?”
我他妈是真没听说过哪所学校开学第一周就让人社会实践的!
“……”
“……”
“小满哥……”
“咋?”
“你这样会吓到顾客的!”
姜玉映,也就是我的搭档,在十分钟前路过了我被派过来支援的小摊位,她原本打算去商场的样子,结果大概是余光瞟到了我,就像电影里的倒放镜头那样倒退回来,看我的表情像见了鬼。
“我靠,不是,你听没听到这小子他丫的刚刚说啥?”我觉得非常委屈。
“一……一份锅包肉,加番茄酱?”很好,你竟然还敢重复一遍,你完蛋了,你完蛋了你知道吗!
“我再说一遍,再说最后一遍!没这吃法!”我是真的想把菜谱拍这小子脸上告诉他锅包肉和炸酥肉不是一种东西,但是姜玉映拽着我不让我动,我是真纳了闷了这地方怎么女的一个两个手劲都跟从小练铅球一样!
“冷静,冷静啊小满哥!”她大声喊着,我其实觉得我挺冷静的,但是她如果不冷静一点,我觉得我们要当场表演一出倒拔垂杨柳,我是那株杨柳。
“我拖住他,你趁机快把餐给人家!”这么一会功夫她倒是和摊位主……的徒弟达成了共识,两个人眉来眼去视我为无物,光速在我的锅包肉上浇上了番茄酱。
短短的三十秒我感觉我要拿一辈子去治愈。
“所以,这里不是炸洋芋摊位吗?”在送走那个臭小子之后,她把牌子一翻换成了歇业中,一本正经地问我。
“我没吃过那玩意,咋做啊?”我反问她,于是她更加惊恐:
“洋芋你没吃过!?你们家那边不是产这个的吗!”
“我活了十八年就没见过啥叫洋芋!”我据理力争。
然后她沉默了,战战兢兢地从小摊底下的泡沫盒子里拿出了一枚……土豆。
我靠土豆就说土豆,叫什么洋芋啊!我还以为是什么我没见过的芋头!
“……所以,这摊位就被你搞成了这样?”她看着我今日限定的扩充业务,转头问我。
什么叫搞成了这样,炸个锅包肉做个烤冷面摊个手抓饼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吗?
“老板不在,全部乱卖?”她又问我,指着我写的那块牌子,像是在带我指认犯罪现场。
“我又不懂定价。”我眼神飘忽。
“没事,小满哥,你以后记得开摊不适合你就行了。”她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觉得她在骂我。
“算了,我也来帮忙吧。”她说完便把袖子挽了起来用带子固定住,瞬间把原本我们两个原本混乱的分工捋顺了:
“小满哥你就安心做饭就行,至于小徒弟,配菜切菜交给你了!收款计单算账你俩就别添乱了,我来就行。”
她一边说着,一边非常娴熟地用记号笔把我之前乱定的价一笔一笔地改了过来,好像完全不用计算器就能把成本和利润算明白一样。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看到了光。
如果她没有命令我戴个兔子面具做菜就更好了。
在小玉的帮助下,我们支了12小时的摊,净赚三百五,不服不行,在算账和管理这方面她是真厉害。
“辛苦了,谢谢你们二位!”摊主大叔赶回来之后非常热情地给了我和小玉一人十张免费券,在听完徒弟描述这一天的经历之后,他像是找到了共同话题,期待地问我:
“小宁同学做小吃这么厉害,家里是开小吃铺的吗?”
很遗憾,我爹是警察,我后妈是中医,我们家往上查三代没一个厨子,包括我。
“不是,初中高中学校门口小摊多,买的时候看两眼就会了。”诚实如我从来实话实说。
老板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不知道为什么,之后老板暂停营业了两个星期,听小徒弟说好像他是受了什么刺激,去寻找参悟小吃的真谛了。
管他的,反正和我没关系。
宁满的食谱:
配料:
冷面饼x1
鸡蛋x1
火腿肠x1
鸡排x1
蒜蓉酱:适量
糖:适量
甜面酱:适量
黄豆酱:适量
生抽:适量
洋葱、香菜:少许
0.预先把上述调味料混合均匀,兑清水做成酱料
1.热锅倒油,把面饼摊在锅上,
2.鸡蛋搅匀,倒在面饼上,
3.翻面,继续烤,
4.刷酱
5.把烤好的火腿肠和鸡排放在烤冷面上,
6.两边对折把配菜卷起来,当然喜欢的话也可以在这时候加点醋,
7.用铲子把烤冷面切段,撒上葱末、香菜和白芝麻,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