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故事发生时间1921年11月。主角一Achilles,希腊士兵,19岁,之前是来自克里特岛的渔民,性格桀骜,冲锋陷阵起来狠劲儿十足。主角二Hector,土耳其牧羊童,13岁,和弟弟Paris住在一起,有时会去救援队帮忙。
1921年11月21日,土耳其内陆的某个硝烟弥漫的小镇外。
一场激烈的战役刚刚结束,黄色的沙尘伴着呛人的气味朝空中弥散开,萦绕着一排排扭曲变形的铁丝网和散落一地分不清彼此的尸体。远远看去,这片山谷就像被撕裂了一条巨大的伤口一般,一双毫无生气的眼睛望向灰色的天空。循着烟雾找去,终于能听到一片人声嘈杂;北边的战壕里,是希腊军队的士兵们,他们寻得这难得的休息机会,倚在土堆底,或是念着家乡的名字,或是抱怨战役的失利,或者仅仅是闭上眼睛瘫坐着——毕竟,双方交火已有两天两夜没停歇了。
可就在这么难得的安宁一刻,竟有人挺直了腰板站在战壕外沿——这是一名年轻的希腊士兵,有着漂亮的金发和闪耀的小麦色皮肤;即使是沾满灰尘的松垮军服也遮掩不住他挺立的身板。他一手支着步枪一手捏着雪茄,远远望向对面,吐了一串烟,钢蓝色的眸子似是笼上了一层浓雾,一如暴风雨前的海平面。忽然,他将手中的烟头往战壕里一扔:
“你们倒也是歇得住啊;刚才的战役打成这样,我看我们都不配回营地了。”
战壕里的另一个士兵仰起头来,白了他一眼:“怪我们?只怕上级这几天一直躲在指挥部里忙着喝酒呢!都5天过去了还没见支援,对面武器、兵员可是只增不减呐;不过我看,我们可确实是回不了营地咯!”
战壕外的少年闷笑了一声,缓缓蹲下来,朝着众人喊道:“好啦,别总想着丧气的话嘛!刚才是我话说重了;大家表现都很英勇,两天两夜无一人松懈,敌方已经不似前几日那般猛扑了;只要我们拼下这个阵地,接下来的战局就会顺利很多了!就等着回家乡喝庆功酒吧!”
听了这番话,刚刚还垂着头的一批人顿时眼睛亮了起来,一同应和道:
“希腊必胜!”
“把该死的土耳其佬揍回家!”
“让什么真主见鬼去吧!”
……
如果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眼前的年轻人至少是个中尉什么的呢。可奇怪的是,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士兵,有他在,似乎就感觉不到沮丧和恐惧;因为听他的语气,总像是胜利唾手可得一样。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是一个狠、稳、准的厉害角色,与年龄如此地不相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兵叫做Achilles,只有19岁,却已经在土耳其征战了两年。听他自己说,当初个子高身材结实,虚报年龄竟蒙混过了关,于是早早入了伍。可除此之外,他就没有提起过关于自己别的信息了。一开始,若别人问起他的家庭和童年,他总是拧着眉毛,低着头也不说话;后来大概是被问的多了,他也不好总是以沉默回应,就说自己是克里特岛上的渔民。没人知道是真是假。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大家最关心的,依然是能不能活到明天、能不能征服土耳其。
Q:可以多給一點學校的信息嗎?
A:津栗學園元身是一座較為保守的公立高校,建立起便分為男子與女子兩座分校。在日本政府頒布《反素質教育法》之後,被政府選為了掀起改革的領頭羊與實驗校。學校隨後引入了大批專門培養才能的教師,並且建立了才能審查議會。
由於舊式的學園與新引入的氣象所衝突,津栗學園本身充滿了矛盾。比如雖然嚴格將男子與女子分開,但卻允許兩座分校隨意穿著異性的校服。
學校分為三個年級,每個年級雖然有多個人數較少的班級,但是由於學校採取的是大班上課,即大部分課程如體育、料理、信息等課程都是以年級為單位共同上課的。因此幾乎可以認為學校由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三個大的班級所組成。
由於津栗學園秉承的是培養才能的同時也要進行教育,因此在學校裡學生不僅僅要像普通高中學生一般學習理化課程,還要格外進行一對一的才能相關教育,可以說比起普通高中生更為辛苦。雖然只有每年的才能審查決定了學生是否還能留在學園里,但是同時學生也必須作為一個合格的高中生擁有幾格的成績。因此在才能方面格外出眾但在智商等方面有缺陷,甚至無法擁有正常高中生的教育水平的人,是無法從津栗學園畢業的。
學校每年都會由政府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學生進行研究/外出項目/和其他專業部門合作等。只要學生提出相應的才能申請,便可以獲得資金和外出的機會。
以上,便是津栗學園的大致介紹。
——但是,如果玩家想要創作的劇情,與這份介紹有衝突的話,大可把介紹拋到腦後,盡情地創作符合你預想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