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溪说白了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才去参加线下聚会,只是对恐怖故事感兴趣但是并不是那种能写出有趣的恐怖故事的人。
手里捏着笔左看看右望望,迟迟不敢下笔。
真是糟糕透了,她只好努力挖掘自己曾经看过的恐怖故事,希望不会被人看出来是从哪里抄来的。
“很普通的一个晚上。”
“医院里X号床的小姑娘躺在床上。”
“乖巧的孩子总是有人疼的,她的父母十分宠她,甚至远几辈的亲戚也挺喜欢这个小姑娘,只可惜上帝的不公……”说到这里,讲故事的小护士皱起了眉头,装出一副深沉的样子,“你们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吗?”
周围围着的一圈孩子笑嘻嘻地各自回答道:“不知道呀。”“我想知道!”
小护士抿起嘴角,伸出一只手指说到:“那天,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小护士,走进病房给病人量体温的时候,突然发现那张床上没有那个小姑娘。”
“小护士觉得可奇怪啦,刚才走过来的时候都没发现这床上没人,被子也叠得整整齐齐,一副从来没有人住过的样子。”
“她看了看旁边床的女子,然后翻了翻床头柜什么的,都觉得可能是她的错觉吧,小姑娘说不定去洗手间什么的了。”
“这个时候手里正在转着的笔掉在了地上,小护士蹲下身子去捡却看到床底好像有一汪红色。”
“小护士有点好奇,但是现在的姿势没法看清楚到底是什么,她总觉得应该颜色有些怪异,总不可能是红墨水倒翻了吧?”
“等她的视线和床底相平的时候,她才发现那一抹红色是一条红色的裙子,而床底下,有个满脸是血的小姑娘笑着看着她。”
“‘找到你了。’”
最后那句话小护士故意用阴森森的语调,没想到成功吓到了一批孩子,其中几个小点儿的更是手拉着手满脸害怕。
“好啦好啦,差不多该睡了。”小护士看了看孩子们,视线飘到了坐在蛮远地方的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穿着一条白裙子,有个好听的名字,晏晏。
晏晏在医院住的时间也有点久了,是从其他的病房转过来的,前几天才住进这个病房。以前乖巧可爱还特别讨人喜欢的小姑娘突然之间就开始躲避人群,尤其是当她在讲鬼故事的时候。
小护士暂时理解成这孩子害怕鬼故事吧,顺手摸了摸一个小男孩的头然后把大家赶回了床上。
“晚安啦。”小护士把大灯关了只留下走廊的灯,今天这些孩子的父母怎么都没来呢,只在大门口有一个哭得十分伤心的母亲,还待了十分钟就走了。
小护士给她一个名字吧,就叫小居好了。
小居今晚是值夜班的,她坐在咨询台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和同事聊天。
“晏晏最近是怎么了?”
同事抬头莫名其妙地看了她一眼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她一个人一个病房挺可怜的吧。”
小居脑子突然一片空白,那刚才她接触的孩子是谁?她连忙问:“一个人?她是之前转进那个病房的吧?”
“是啊,但是那个病房上个月出的事情都没人愿意搬进那个病房,只有晏晏家里困难,院长说特例让她免费住。”
“……上个月?”
“对哦,上个月你没来。”
“就是啊上个月,那个病房里住的人,不管男女不管年龄,都齐刷刷地穿着各种红色的衣服从阳台上跳了下去。”
“那个惨啊。”
本来应该是狐狐生贺的一篇,因为家里突发有点事,给我硬生生拖过了纪舒平农历生日……还好没拖过公历_(:з)∠)_
另,本节的时间跨度大约从绍兴二年四月到绍兴十年腊月。从十年前狂飙突进到三年前,感觉自己叼叼哒(。
【上接:http://elfartworld.com/works/86114/】
后来也有人问过纪舒平和朱翊,他们第一场比试的结果到底如何。令人费解的是,两个当事人都说赢的是对方,却都显得很高兴的样子,瞧不出来什么被压过一头的不悦。若问当时唯一在场观战的谭枢,他只会微微地笑,说是旗鼓相当——这话听着仍像是他一贯圆融和气、两下里俱不得罪的说法,然而似乎倒更接近实情:后来他们还交过好几次手,在南屏山麓朱翊的秘密基地有之,在临安城内的演武场里也有,论及胜负,约莫还真的是对半开。朱翊胜在身法轻灵迅巧,步战是他赢得多;纪舒平擅长的却是稳健扎实的路子,马战很难在他手里讨得了好去。
朱翊自小拜得名师,既有天赋,自身也勤勉,年纪虽小,于武艺上却很有可以自矜的资本,在此之前,周围年纪相仿的仕宦子弟当中,除了谭枢,倒还真没遇上过什么旗鼓相当的对手,一来二去倒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朱翊年纪小,身份又尊贵,先前和他玩在一处的谭枢不免或多或少的总要让着他些。然而纪舒平性子磊落坦荡,纵然得他青眼,亦从来有一说一,不吝于称赞他的长处,却也不会因他身份而曲意奉承,有时难免就逆了他的毛捋,惹得朱翊跳了脚瞪他,怒冲冲连名带姓毫不客气地喊他纪舒平。或者朱翊爱淘气,撩拨了纪舒平之后,仗着自己轻功好,蹿房上树地躲,偏还要从房梁树梢上挤眉弄眼冲他吐舌头做鬼脸,气得他抄了枪在下面咬牙切齿地喊朱翊个小兔崽子给我滚下来。叫得久了也不知怎么就渐渐固定下来,成了互相直呼姓名的关系,直到两人陆续过了冠礼、得了表字也没再改口。乍一听似乎有些失礼,然而两个当事人都习以为常,反而像是带了些亲昵的意味似的。
绍兴三年的时候纪舒平娶了门亲,对方是旁支的宗室女,虽年幼病弱,且在靖康之难里失了怙恃,没有什么显赫的家门,到底也是天家血脉、官家钦点,纪舒平的父亲就算对这桩婚姻暗里有什么意见,也推辞不得。然而对于纪舒平来说,成亲与否倒似乎对他的生活影响并不算太大。因着沾个宗室戚里的边,他早早荫了个太常寺的闲官确是不假;可九寺本就多挂闲差,再一待阙,也不知道要待到什么年月去。那一年他十八,还是不甘心空负一身本领的好年华,挨到第二年便上表请换武官,进了皇城司。再过两年朱翊进了银鱼卫,谭枢成了他的同侪,少年时的意气轻狂逐渐在官场的磨砺里沉淀下来,谭枢变得愈发沉稳老练,朱翊学会了词锋圆滑,而他虽仍守着磊落直诚的性情,却也早已经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说。
朱翊升指挥副使的时候纪舒平不是第一个去贺的,甚至算不上第一拨。放消息的时候皇城司有公差,他连年都没赶得回来过,到临安的时候正月已经过了半,他回家里兜了个圈便又牵马出来往朱翊家去。
这时候屋外并没有在飘雪,然而江南的冬天阴湿,冷风跟长了眼睛似的,无孔不入地叮着人骨缝往里钻。朱翊屋里点足了炭盆,一掀暖帘就是一股春意朝人脸上扑。纪舒平一见着朱翊的面便笑。
“这几天恐怕你听人道喜听得耳朵都烫了,少不得烦你再多听一句:朱指挥使,恭喜啦。”
屋子的主人笼着个手炉坐在那里和谭枢话家常,见他进来,也懒得起身来迎,只冲他勾一勾嘴唇,故意说。
“来迟了。可抱不上腿了。”
纪舒平大笑,将脱下的斗篷递给恭谨迎上前来的朱翊家仆,拍一拍起身走过来的谭枢肩膀算是打招呼,才走过去曲起手指敲了一下朱翊的额角。
“怎么?就你们殿前司腿粗,不抱混不下去?”
朱翊嫌他的手凉,没好气地啧了一声打开。
“你们皇城司能干?也不见给你们挣几个位子高点儿的差遣来瞧瞧。成天叫内侍省那些六品到顶的阉人们压着一头,我瞧着都心……”
谭枢轻轻咳了一声,朱翊偷偷瞄他一眼,又若无其事地把目光移回来。
“……哎不说这事。听说要调你去四川?”
纪舒平嗯了一声。
“刚才定下来,你消息倒快。”
“什么时候走?”
“开春便走,二月吧。”
提起这个,朱翊便露出一些微忿的意思。
“哪里至于就非得要你去。你傻啊,有人小心眼要排揎你,你还就由着他?”
纪舒平自己找了地方坐下来,闻言失笑。
“不由着他,还能怎么样?眼瞅着就快要致仕的人了,我和他杠起来有什么好处?更何况人家怎么也是皇亲国戚,你朱官人四品大员惹得起,我可惹不起。”
朱翊嗤了一声。
“皇亲国戚好了不起么?真说起来,你自己可不也算一个。”
“……我算哪门子的皇亲?”
纪舒平完全是一脸给他逗乐了的表情。
“再说了,四川总归是要去个人的,若不是我也是别人。皇司里合适这个位置的也就那么有数的几个,我要不去,指不定就得摊到劭周头上——你谭枢哥哥前程正好,你舍得?”
朱翊撩了一眼谭枢,没吱声。谭枢则微微皱了眉心,摇一摇头。
“论理原是我去更合适的。豫持兄在临安有家眷……”
纪舒平便拽了他一把,毫不客气地打断。
“你凑什么热闹?我在临安有家眷,待个几年,早晚也能回得来;你这孤家寡人的去了,可找什么借口回?”
谭枢动了动嘴唇,似乎还想再说点什么,偏纪舒平故意把话题引了开去,叫他插不进来话,也只得作罢。
当时谁也没能想到,纪舒平随意的这一句话,仿佛一语成谶似的,最后竟真的成了他从四川宣抚使司调返的缘由。
他的妻子病逝于纪舒平外调四川第二年的冬天。那一年的雪下得反常,入蜀的道路为冰雪所阻,请旨的文书一来一回耽搁了太多时间,以至于等他单骑冒雪日夜兼程地赶回临安,也没来得及见上妻子最后一面。朱翊当时出外差,上门吊唁的时候比迟归的纪舒平还要晚上了好几天。官家亲自下旨追赐的县主,葬仪比着郡主的分例办理,也算是足尽哀荣。只是等到朱翊来的时候,任怎么荣耀的仪式也已经临到尾声,一屋素白的奠仪布置拆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尚还留置着,平白教人心里生出一丝空落无依的颓唐意思。
朱翊拈过香之后还站在廊下和纪舒平说了一会儿话。他也已经有将近两年没见纪舒平了,似乎仿佛比记忆里略瘦了些。大概因为路上赶得急,着了些风寒,和他说话的时候偶尔咳嗽一两声,神色里倒没有太明显的疲惫的样子。朱翊素不是擅长说宽慰话儿的人,面对纪舒平,却也不愿意把那些节哀顺变保重身体的车轱辘话来回倒腾着说,便只拣些轻描淡写的琐事随意和他聊上几句。中途有一位身量高瘦的侍女走过来,递了纪舒平一领斗篷,一开始他只道不觉得冷,先推拒了一次,那侍女低低劝一声郎君,捧了斗篷立在那里,并不多言语,却也不愿意走开,意态颇为坚持。纪舒平拗不过,只得无奈地接过斗篷披上,她才安静施过一礼,走开去做别的活计。
朱翊本还想如常开口讥讽一下纪舒平的好脾气,把家里惯得连上下都不分了,刚张开嘴唇心里忽然动了一动,硬生生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方才那个侍女的肤色比一般人要白皙,更衬得她低眉敛目的眼眶边强施脂粉也掩饰不住的红肿。这张脸他依稀模糊地记得,似乎是纪舒平亡妻的贴身侍女。他不记得什么时候听纪舒平无意地提过,十多年前,便是这位侍女护着当时尚且幼小的他的妻子,熬过了靖康之难的颠沛流离。
对于纪舒平的妻子,朱翊的印象是很模糊的。不像到了现在仍未婚娶的他自己,纪舒平成婚很早,成家之后别宅而居,在西巷坊里置下的院落虽比不上朱翊家的高宅大院,却胜在人口单纯清净,又没有长辈拘束,有一阵朱翊颇喜欢拖着谭枢上他家玩耍。那时候他也见过纪舒平的妻子,娇娇小小的一个人儿,话不多,轻声细语的,却总是在温柔而安静地朝客人微笑。她的身体不好,不能时常出来列席作陪,但总会遣人出来致歉,问问客人的冷暖喜好,叮嘱仆从好生照顾,只言片语里也能听得出来高兴的意思。朱翊还记得当年有一回宫中急召,他人刚好在纪舒平家附近,便顺路拐过去叫上他一道走。纪舒平换了公服匆匆出门,他的妻子送他出来,临到门口又叫住,抬手想替他整理官帽上的束缨。她身量纤细,才堪堪到纪舒平胸口,只能踮起脚尖去够,纪舒平便半弯下腰去就她的手,平常地说些恐怕晚点才回的话,任她将自己的帽缨一丝不苟地理整齐,然后收回手去,垂了眸,声音细细道,郎君好走。
现在想起来,他的妻子大概是很眷恋他的。蜀中山远路遥,她因为身体的缘故不便随行,为此却连丈夫的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临终时的凄惶无依,想起来也令人唏嘘。然而外人纵便再惋惜,终究不过隔岸观火,就如同再高贵的葬仪,到头来无非也就是一口薄棺,一层黄土,余下的都只是生者强行赋予的意义,逝者已矣,什么都已经不再能知道。
廊外仍飞着细碎的雪沫子,轻飘飘的,人眼几乎看不见。忽然一阵风吹来才能勉强看见那些在风中犹豫着不知往哪里飘才好的白色的影子。纪舒平便看着雪,轻轻叹一句,她缠绵病榻那么久,或许也算得上解脱。
也仅只这一句,说过便不再多提。
(tbc)